首页 百科知识培养同理心,强化自我能力:书籍揭示孩子天赋

培养同理心,强化自我能力:书籍揭示孩子天赋

【摘要】:培养同理心,建立强大自我所谓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最关键的是能将不正常的事情看正常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个小故事里,程杰懂得,让所有人都喜欢他是“不正常的”,因为将心比心,他也有不喜欢的人,自己大可不必为这样正常的事烦恼。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结果只能以退赛作为结束,实际上刘翔自己应该是心有不甘的,而选择退赛也是他的权利。这就代表着心理的成熟,是建立起强大自我的首要前提。

培养同理心,建立强大自我

所谓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最关键的是能将不正常的事情看正常了。

儿童情商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爱的教育》里有个故事,说一个父亲路上遇见乞丐都会施舍,为的是让身边的孩子学会这么做。

还看到类似的两个例子。一个说澳大利亚有个男孩生病做化疗,头发脱光了,等他出院去学校的时候,他看见全班同学都理了光头。原来是老师怕小男孩感到自己不一样,说服班里所有的同学都这么做。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和他们的工作人员统一留过一次光头,也是因为员工家一个化疗后光头的男孩要去他们农场做客。

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种能力不仅跟先天有关,后天的培养与教育也很重要。我知道让许多父母感到伤心的,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孩子感受不到,孩子不懂感恩。

有位朋友前些日子跟我讲过这么一件让她气愤的事儿。那天她给回家晚的孩子单独做饭,切辣椒时不小心弄到眼睛里,非常的难受,不由得大叫,让儿子拿毛巾过来。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儿子,拿毛巾很慢,生气倒是很快,递毛巾给她的时候竟然说:“你让我给你做事,就不能语气好一点吗?”这个朋友非常来气,再加上眼睛难受,越想越伤心,打电话向我诉苦,说自己辛辛苦苦地为他做饭,眼睛也难受,这孩子竟然没有一句感谢或慰问的话,还怪自己妈妈语气不好,所以她把刀扔一边,也不做饭了。

我当时给她分析,我说你先冷静冷静,其实照我看,这孩子也许缺乏同理心,同理心强的人,看到不相关的人脚踩钉子也会哎哟一声,会将父母的辛劳看在眼里,父母受伤时他怎会无动于衷呢?

如果孩子只知道从他自己的那个角度去看问题,不能给父母所期望的反馈,就可能是同理心方面的问题。这个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同理心是情商的重要方面,如果孩子懂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父母为他人着想,教育在他身上更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方法很多,但我想分享的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所谓同理心就是能将不正常的事看得正常。

我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三件事儿来说明。

程杰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突然明白一件事,是别人不明白的,所以我遇上不好的事不纠结也不痛苦。”我问他明白的是什么?他说:“根本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我。”“那你是怎么明白的呢?”我追问

“因为我也有不喜欢的人,所以能指望别人都喜欢我吗?这样的话,如果有人对我不冷不热,我认为很正常,但是很多同学就说最好家里的人都喜欢我,老师都喜欢我,同学都喜欢我,所以三好学生选的时候有一个人不选他,他就难受,但我从来就不难受。”(www.chuimin.cn)

这个小故事里,程杰懂得,让所有人都喜欢他是“不正常的”,因为将心比心,他也有不喜欢的人,自己大可不必为这样正常的事烦恼。

然后是程杰刚学围棋的事儿。因为那时他比围棋队的同学小,学棋也晚,刚开始水平还是有差别的,比赛的时候很可能输。我就观察到,如果他赢了,从棋院出来的时候就很高兴,蹦着跳着就出来了;如果输了,就满脸是泪的出来,伤心的哭一路,怎么劝也止不住。

我就分析,这孩子之所以有这种表现,其实是他对输赢的理解“不正常”。他认为自己永远都会赢,所以输不起。于是,我问他,如果你永远能赢,那你的对手会怎么样?他想了想,开始醒悟,而后偶尔有输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不高兴了,因为自己总是赢对方总是输,是不正常的。除非自己选错了对手,两人的水平不是一个段位上的。最后,即使有时输了,他还很高兴地对我说“妈妈,这次我输了”。

其实观察孩子输棋的表现变化过程,我知道他能很好地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说明他的心理相对成熟一些了。他学会换位思考站到对手位置上看问题的时候,他明白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他会自己去分析,有些人确定比他更厉害,因为先天条件好,后天也努力,所以棋艺更好是必然的,这很正常,想明白了他内心就不会纠结或痛苦,而是想自己可以怎样努力,这个努力能否持续。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08年奥运会,那时有中国队员参加的赛事门票都比较难买,比如有刘翔参赛的田径赛我们就只买到了一套票。我们家人协商后的结果是我自己拿票去观看,剩下的人都在家里看电视直播。

然后那天我去了,结果预赛第一轮刘翔就因脚伤退赛。等回到家,我很不开心,因为大老远的去现场却扫兴而归,很期待的后续比赛也没有兴趣看了。儿子也是刘翔的粉丝,他见我很失落就跟我聊这个问题,我发现在看待刘翔退赛这件事上,他跟我不同。我很遗憾:“怎么刘翔就选择不参赛了呢?”

但8岁的程杰却问了我一句:“刘翔为什么就不能不参加比赛?”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下猛然震动了一下。是啊,为什么刘翔就不能不参加比赛?

这就是同理心,孩子这方面比我看得透彻。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结果只能以退赛作为结束,实际上刘翔自己应该是心有不甘的,而选择退赛也是他的权利。

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将惯有思维中一切不正常的想法看正常了。这就代表着心理的成熟,是建立起强大自我的首要前提。

有了这个看问题的思路,一切事儿都会简单起来,能减少很多人生的烦恼。大多数人之所以难以突破自我,不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吗?害怕失败,不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从而被别人的评价左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