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体楷书的所有笔画中,或许“钩”的写法是最容易让人困惑的了。类似的钩法在智永的楷书中也有大量的表现,比如宋拓智永《千字文》中“恃”“事”“同”“切”诸字的钩,和《九成宫》的一些钩法如出一辙。它的写法是用侧锋向左方平抹而出,在运笔的过程中,笔尖的位置一般处于钩的上方轮廓线处。如果用中锋挑出,则很难写出这样饱满有力的姿态。......
2023-09-18
(二十九)范本
这儿说的范本,不指幼童启蒙初习毛笔字的“仿影儿”或通行于民间(尤其旧时村塾)的“习字帖”之类。此所特指者,是中国书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剧迹”:一是《千字文》,一是《兰亭序》。对这两大名品,须了解它们的来历和意义,影响和流传。
先说《千字文》。
《千字文》是六朝梁代始编的四言韵文,而字迹是汇集了中华书圣王右军(羲之,字逸少)的一千个零散的遗墨。梁武帝酷爱右军书,宝藏了很多巨卷,原不患少;可是这些零字同样珍贵,却无善法保存——因为不成一个“文本”。古人智慧非凡,却想出一个妙法:令臣下有才者将这一千字编成“文句”,可读可诵,这个出奇而难为的任务,落到了一位“下僚”小员的手中,此人名叫周兴嗣,官职是“员外散骑(jì)侍郎”[1]。
这位周侍郎真是千古以来罕见的奇才,他竟将这“谁也不挨谁”的一千个零字组编成了一部奇书:四言为句,押韵成文,内容是天文地理、物类人文、史事名言……无所不备,而且时有佳句如诗如赋。这是一部“中华文化小史”,也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
这轴千字的原迹宝物,后来不知如何竟为右军家的后人所得。到隋代有法名智永禅师者,即为王裔,他是用了一生的工夫临习这件《千字文》,其情景至为感人。今录西安碑林宋刻智永《千字文》的跋文,以为信史(所据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四年影印古拓本)——
智永禅师,王逸少之七代孙,妙得家法,为隋唐间学书者宗匠。写真草《千文》散于世,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临书——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求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补护之,人谓之“铁门限”[即门槛]。后取笔头瘗之,号“退笔塚”。
长始崔氏所藏真迹最为殊绝,命工刊名,置之藩司南厅,庶得永久。
大观己丑二月十一日(作者北宋薛嗣昌)
读读这种记载,真令人赞叹称绝!这不但是一位书法大师的佳话,更是中华书道源流的一篇重要文献,从中可悟知很多的历史实际——而中国人的“临池之功”是什么情况,成就是如何得来的,也就都能领会了。
刚才说的是“真草”《千文》,是智永的临习与创作之结合;因为梁代周兴嗣所“次韵”(按韵编次)的不会是恰有真草二迹俱齐。右军的行书《千文》(集字摹本),今藏故宫者,笔法警绝,与后世书绝不相侔,应是接近梁时原件的唐人精摹本。[2]
只因有了“真草”本,又引出“四体千字文”“六体千字文”等形式的书家剧迹(如赵孟所书,精甚),可见大师们对《千文》的感情尊奉与认真实践是何等不同寻常了。(www.chuimin.cn)
已见的古《千文》,还有东北博物馆所藏的欧阳询(信本,习称“率更”)的墨迹本。我未见原件,从印本看,不像钩填所为,应是一件巨宝。
附带一提:现时又有当代书家所写的篆、隶、真、草等《千文》丛书本,可见其影响仍未断绝。
《千字文》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大略已明,但还应对它的文句内涵有所理解,不然临写之际也无多意趣可言了。你只看其前幅从天文叙到人文,便有两句云:“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就直溯伏羲、黄帝——中华文化的创业古圣贤,再后有“民伐罪,周发殷汤”,说的是商汤周武,拯民苦而除暴君(桀、纣),下面还有“爱育黎首”,“黎首”即人民大众。还有“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这则是中华文化的至高无上的博大精神:不独爱人,草木万类,皆在存怀默化之中。至于说到地理建置,那就又有“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据渭浮泾;宫殿盘欎鬰,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綵仙灵……”。这又可悟:时至晋、梁,士集江左,而其心心念念,仍然是自周及汉的中原文物之盛,而且强调“遐迩一体”,不赞东南偏安的金粉繁华,此则尤其可思。
智永《千字文》
不仅如此,在写人的精神活动与修养的时候,也有很多警句,如“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可为时下许多奔竞躁妄之流作一箴规。
天文那一段有“闰馀成岁,律召调阳”二句,下句有误书为“律吕”者,盖不懂这是说古代测气之法,即“葭琯吹灰”,因阳气感召,琯内轻灰即见升动——这与音乐的“律吕”不是直接关系(可惜新出台的字帖,书家写的倒是“律召”,而出版者的“释文”却印作“律吕”,你说这往哪儿去“讲理”呢)。
我说这些似乎“题外”之话,用意在于提醒:学书必先通文,无文的“字”,能好得了吗?
注释:
[1] 六朝时的官制特点,文官也要挂一个武职虚衔,如王羲之,人称“右军”,是因他有“右军将军”之官衔。周兴嗣之“散骑(jì)员外郎”,正亦此理。
[2] 友人徐邦达先生以故宫《千文》为“伪品”。我们二人论书最合,独此一点殊异。我早年努力临学此帖,方知其难到,一笔也写不像写不对,笔法奇绝。伪作者岂有此等超凡入圣的运笔法乎?
有关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的文章
在欧体楷书的所有笔画中,或许“钩”的写法是最容易让人困惑的了。类似的钩法在智永的楷书中也有大量的表现,比如宋拓智永《千字文》中“恃”“事”“同”“切”诸字的钩,和《九成宫》的一些钩法如出一辙。它的写法是用侧锋向左方平抹而出,在运笔的过程中,笔尖的位置一般处于钩的上方轮廓线处。如果用中锋挑出,则很难写出这样饱满有力的姿态。......
2023-09-18
急中生智,盖个闲章吧,“万绿丛中红一点”,即使不在佳人的樱唇之上,总是多个花样,也好。小获得呢,零零碎碎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刻了这样一个闲章,“炉行者”。说是,因为,如果没有唐初的“卢行者”,我就不会想到刻这样一个印章。其时我和玄翁同住在老北大工字楼的一间面南的斗室里,玄翁和之兄是多年旧交,这方闲章当然不久就入目。这要扯得远一些,触及人生之道,或说人生之道中那一点点可称为小民的部分。理由还不只一项。......
2023-07-30
年少成名,又得到皇帝的赏识,使寇准不免有些骄矜之气,与自己的上司、知枢密院事张逊发生了矛盾,屡次于宋太宗面前争论。宋太宗早年征辽时身被箭创,此时复发,不得不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2023-08-29
三月,授赵璩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称皇侄。史浩对赵玮力言率师前驱之非,告诫其危难之时父子不可跬步相离。宋高宗退居德寿宫,自称太上皇帝。此外,在位的最后三四年中,宋高宗受到一些精神上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完颜亮撕毁和议,金人铁骑卷土重来。宋高宗的政权建立在和议的基础上,为了缔结和议,他忍受了巨大的屈辱,但最后仍几乎再次成为丧家之犬,这无疑是对他的威信和政策的严重打击。......
2023-08-29
收复燕云十六州,将辽朝阻击于塞外,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是后周世宗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积极谋划收复燕云十六州。同年,宋太祖去世,继位的宋太宗下诏班师。高梁河之战宋军惨遭失利,宋太宗本人身负箭伤,狼狈南逃,这对心高气傲、一心想通过收复燕云地区来盖过兄长功业的宋太宗而言,不啻一记沉重打击。......
2023-08-29
而围攻鄂州的蒙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军中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成功挫败蒙古大军对鄂州的包围,贾似道功不可没,他在给宋理宗的捷报中大大夸耀了自己的功绩,故意隐瞒了曾经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的事实。客观而言,钓鱼城之战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但对于不甚了解蒙古内部状况的南宋朝野而言,鄂州之战才是扭转乾坤之举。贾似道作为鄂州之战的南宋军队统帅,并无失职的表现。......
2023-08-29
据研究,明中叶后四堡刻书业迅速崛起,至清初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坊刻中心之一。四堡刻书业具有融刻书与贩书为一体的家族经营特点,整个四堡刻书业完全掌握在雾阁村邹氏和马屋村马氏两大家族手中。四堡刻书业至清康熙年间勃兴,乾嘉年间进入全盛期。研究者从族谱、当地现存遗址以及保存至今的四堡刻书版片中,查考到清代至民国初年的四堡书坊至少在100家以上。从事印书业者12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60%。......
2023-08-23
总之,通过交通设施智管系统研发应用,能够变纸张式行文为无纸数据信息流转,方便存储;录入方式从PC端拓展到移动手持终端,从而实现交通设施排查整治工作流程规范化、信息录入标准化、设施问题和整治意见数据化,做到交通设施规范管理、全程监督、资源共享、社会参与,有力提升珠海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的档次和水平,同时促进了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权责明晰、整治反馈及时、监督检查全面。......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