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国学经典导读·尔雅:五音之源与琴瑟箫和好

国学经典导读·尔雅:五音之源与琴瑟箫和好

【摘要】:重、敏、经、迭、柳为五音的别称,他们所以命名的原因,汉代刘歆曾经有过解释。瑟为弦乐器,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琴也为弦乐器,传说为神农所创制,五弦、七弦不等。琴瑟同时弹奏,音色和谐,故也以琴瑟比喻男女和好,如《诗经·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箫为竹制管乐器,故从竹旁。《说文》卷五上竹部:“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小箫声扬而小,因以为名。

【原文】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注释】

按:这是解释古代音乐五声音阶阶名的别称。

宫、商、角、徵、羽古称“五音”,也称“五声”。《管子·地员》篇中曾对这五个音阶的音色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绘:“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重、敏、经、迭、柳为五音的别称,他们所以命名的原因,汉代刘歆曾经有过解释。《玉海》载有唐徐景安《乐书》,其中引用了刘歆的话:“宫者,中也,君也,为四音之纲,其声重厚如君之德而为重。商者,章也,臣也,其声敏疾如臣之节而为敏。角者,触也,民也,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如民之象而为经。徵者,祉也,事也,其声抑扬递续其音如事之绪而为迭。羽者,宇也,物也,其声低平掩映自高而下五音备成如物之聚而为柳。”

【原文】

大瑟谓之洒,大琴谓之离。

【注释】

按:此释弦乐器。参见附图。

瑟为弦乐器,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据古书记载,瑟为伏羲所创制,原为四十五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于是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今天的瑟器仍沿用二十五弦制。洒意为以水喷洒、散落。瑟音变化丰富,发音如水喷洒一般,故以洒训瑟。琴也为弦乐器,传说为神农所创制,五弦、七弦不等。离意为散。琴弹奏时,其音分散罗列,与洒相似。

琴瑟同时弹奏,音色和谐,故也以琴瑟比喻男女和好,如《诗经·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www.chuimin.cn)

【原文】

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注释】

按:此释管乐器。参见附图。

箫为竹制管乐器,故从竹旁。此乐器用竹管编排制成,大者为二十三管,小者为十六管,竹管长短不一。《说文》卷五上竹部:“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其音色肃然而清。大箫声大,听后给人以高大的感觉。言言,高大貌。故以言训大箫。筊,小也。小箫声扬而小,因以为名。

【原文】

和乐谓之节。

【注释】

按:此释敲打乐器。

和,调也。和乐就是协调音乐。节为敲打乐器,编竹形如箕,用两根圆竹,上合下开,划之发声,以节奏协调音乐。也有人认为节形状像鼓,以手拍拊表示节奏,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