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国学经典导读·尔雅:注疏本及推荐善本

国学经典导读·尔雅:注疏本及推荐善本

【摘要】:注疏本指《尔雅》经文、注文、疏文合刻的本子。注、疏俱低一格,双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实际上兼义就是注疏,兼义者,兼并《正义》(即疏)而刻之,以别于单注本。此版胜过以后的注疏版本,较少脱文改字之病,故世以为此版为善本。明嘉靖间闽中御史李元阳刊《十三经注疏》本。分经、注、疏为大中小三等字。明万历二十一年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明崇祯庚辰毛晋汲古阁刊《十三经注疏》本。

注疏本指《尔雅》经文、注文、疏文合刻的本子。

1.元刊明修本《尔雅注疏》十一卷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注、疏俱低一格,双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阮元《尔雅注疏校勘记》“引用书目提要”云:“卷一《释诂》分上中下。卷二《释言》分卷下。卷三《释训》、《释训》下、《释亲》。卷四《释宫》、《释器》、下《释器》。卷五《释乐》、《释天》、下《释天》、卷六《释地》、《释丘》。卷七《释山》、《释水》。卷八《释草》,分卷下。卷九《释木》、下《释木》、《释虫》。卷十《释鱼》、《释鸟》、下《释鸟》。卷十一《释兽》、《释畜》。分卷极无理。闽本正袭此。”每半叶九行,经文与注、疏每行均二十字,注、疏均低一格。黑口,左右双边。经文下载注文、疏文,双行,但不标“注”字。疏文则标阴文“疏”字。阮元又云:此版“内多明人补刻,板其佳者,往往与单疏本、雪窗本印合,而讹字极多,不胜指摘”。此版内中序文首题郭璞序,邢昺疏序,后接题“尔雅兼义一卷”,有人便误以为注疏、兼义为二部书。实际上兼义就是注疏,兼义者,兼并《正义》(即疏)而刻之,以别于单注本。此版胜过以后的注疏版本,较少脱文改字之病,故世以为此版为善本

2.明闽本《尔雅注疏》十一卷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间闽中御史李元阳刊《十三经注疏》本。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注文低一格,每行二十字,白口,单边。经文下载注文,亦单行,居中,标阴文“注”字。分经、注、疏为大中小三等字。

此版不仅有《郭注》、《邢疏》,还有陆德明《尔雅音义》,这是与元版不同的地方。(www.chuimin.cn)

3.明监本《尔雅注疏》十一卷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此版每卷首署“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曾朝节、司业臣周应宾等奉敕重较刊”,“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吴士玉、承德郎司业仍加俸一级臣黄锦等奉旨重修”。行数字数与闽本相同。但《释诂》自“印吾台予”句以下析为《释诂》下,其余篇卷不分上下。注文用小字,单行,偏右。误字比毛本为少。

4.明汲古阁毛本《尔雅注疏》十一卷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明崇祯庚辰(1640)毛晋汲古阁刊《十三经注疏》本。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此版亦分经文、注文、疏文为大中小三等字,并将《释诂》合为一篇。阮元认为此版世所通行而错误极多。

《尔雅》注疏本除以上列举者外,尚有清乾隆十年(1745)三乐斋刊《尔雅注疏》十一卷,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金阊(chāng)书乐堂刊《尔雅注疏》十一卷,清阮元校嘉庆二十年(1815)南昌府学刻《十三经注疏》本,清崇德书院刊《尔雅注疏》十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