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一首白话诗逗笑蒋介石蒋介石平素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评价蒋介石“古板,极其乏味”。然而,抗战初期胡适的一首白话诗,硬是把蒋介石逗笑了。胡适的这首白话诗,后来刊于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上。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举行纪念胡适座谈会,胡健中先生到会发言,又再次回忆了胡适的这首白话诗的来龙去脉,引得与会者笑声一片。......
2024-01-09
何香凝裙上题诗羞辱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围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随即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续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一个包裹送给蒋介石,她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并有落款: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及其军队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做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
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名中正)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顽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
蒋介石收到包裹,打开一看,是条旧裙子,有些莫名其妙。但在读了何香凝的诗与续范亭的对联之后,大为恼火。但由于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卓越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大名鼎鼎的廖夫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且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所以蒋介石遭此辱骂也不敢公然报复,只好悻悻作罢。
何香凝不仅是革命家、妇女运动领袖,而且是卓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她的诗慷慨激昂,充满了民族气节和革命豪情。她与廖仲恺结婚后感情甚笃,丈夫要上前线时,她没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写诗勉励:“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叛军上镣囚入黑牢时,她拼命闯去探监并为之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遭右派刺杀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鲜血洒满了她的衣衫。她强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和妥协。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共产党清除出党、政、军系统,还驱逐了苏联顾问,完全投靠欧美列强和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何香凝毅然辞去了国民党的一切职务。她义正词严地说,我要辞去国民党内一切的职务,我要继续与共产党、苏联来往,国民党的法律不能制裁我,我是遵守孙中山的遗言,“吾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生活,不愿同流合污,做国家民族的罪人”。何香凝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一切职务,不拿蒋介石一分钱,同南京政府决裂。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何香凝先后在上海、香港、广东、广西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30多首脍炙人口的抗日诗。其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与浩然正气令人动容,催人奋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何香凝闻讯立即结束旅居法国巴黎的舒适安逸生活,回到上海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并写下了《感赋》一诗:
怕听吹弹破国吟,徘徊道路倍伤神。
牺牲权利何轻重,失去河山那处寻?
萧萧叶落雁南飞,万里飘零故国归。
八载中原前后事,教人回忆泪沾衣。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何香凝积极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活动,和宋庆龄等一起创办了伤兵医院,并筹款组织义勇军救护队,开赴东北抗日前线。但国民党政府于1932年5月5日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重新纠集63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何香凝对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内战的行径“悲愤极”,在《“一·二八”后寄黄埔学生》中写道:“沉沉寂寂,河山今非昔。不堪回首十三年,千点泪痕滴滴。问君入学何所求?为民族生存杀敌。数年来,辜负了你,供内战牺牲,虚伪功绩,无分友敌。回忆历史,已成陈迹。悲愤极!叹我山河日下,向何方觅?惨戚!追怀祖逖。莫辜负你雄心,速向倭奴击!”
何香凝在《赠前敌将士》中,以不拘一格,通俗流畅的语言写道:“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据我东北三省,复占我申江大地。叹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毁我多少城市,惨杀我多少同胞,强奸我多少妇女?耻!你等是血性军人,怎样下得这点气?”在《赠敬爱的伤兵》中写道:“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增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于万世。”号召全体官兵浴血奋战,抵御日寇的侵略。
1933年4月10日,何香凝在《大中国周报》上发表了一首题为《勇哉好男儿》的五言诗:
勇哉好男儿!不怕沙场死。
忍痛与吞声,为图雪国耻。
民族不独立,流血不休止。
眼看国将亡,抚创痛洒泪。
伤好去冲锋,夺回我失地。(www.chuimin.cn)
与其忍辱生,母宁报国死!
何香凝常作画为抗战筹款,或赠画题诗,激励抗日将士。1935年10月,她作了一幅梅花国画,并题诗抒怀曰:
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
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
何香凝在亲自动员组织上海各界妇女给抗日官兵赶制寒衣时写道:“妇女手中线,征人身上衣。针针含敌忾,勉子杀敌夷。”(《勖励将士》)“家家儿女做征衣,收复河山定有期。众志成城何畏敌,同心同德励戎衣。”(《慰劳奋勇杀敌之健儿》);“前者牺牲后者师,家家儿女送寒衣;感君勇敢沙场去,留得忠名万古垂。”(《赠前线将士》)。勉励抗日将士前仆后继,誓死抗击日寇;号召男女老少人人为抗战出力。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何香凝移居香港。1938年8月26日,她应邀出席香港妇女慰劳会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当她看到出席大会的男男女女一些仍然“满身绮罗文绣,涂脂抹粉”时,感到“如芒刺在背”。当场赋《公子佳人》诗三首:
国如流水马如龙,公子佳人在座中,
舞榭梨园朝复暮,不问遍野是哀鸿。
儿郎傅粉女涂脂,更灵绫罗纫绣衣,
输出金钱资敌用,同胞被炸肉横飞。
香港妇女斗繁华,七宝妆成艳似花,
一夜缠头歌舞费,灾区能养百人家。
1938年年底,汪精卫在河内发出了“艳电”,公开叛国投敌。此时,日军已占领我半壁河山,一些人对抗战胜利失去信心,有人甚至充当了鬼子的汉奸。1939年,何香凝在一幅《梅》画上题诗,表示了自己坚持抗战,决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
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
1941年,面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境况,她写下《怀粤饥荒警报》一诗:
危楼独坐看飞机,弹坠吾身有何归?
赢得殉节酬死友,好将血谢万人饥。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在《香港沦陷有感》一诗中,抒发了她对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香港终会光复的坚定信念:“风云惨淡泣香江,百载繁华付渺茫。回首九龙租借地,版图暂入敌人邦。”
1942年1月15日,受中共中央指示,广东东江水上游击队护送何香凝和她的媳、孙以及柳亚子父女等一行人离开香港经广东海丰到广西桂林。她写下了《回粤途中感怀》、《日祸移居广西舟中》两首诗:
《回粤途中感怀》: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日祸移居广西舟中》:
战云弥温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
但得军民同御敌,烂船漂泊也风流。
由于何香凝的社会影响力很大,蒋介石一直想拉拢她。1944年秋,衡阳失守,日军逼近广西。张治中将军从重庆来到桂林时,奉蒋介石之命拜访了何香凝,再次请她同家人一起到重庆避难,并说专门给她带来了几十万元的路费,何香凝严词拒绝了。为了表明心志,她赋感怀诗一首:“漂泊天涯隐桂林,国愁家恨两相侵。难行蜀道知何故?道是无因却有因。”
她还写过另一首感怀诗:“戎马关山欲暮天,怕登楼见月团圆。思乡更痛河山碎,劫后馀生又两年。”
有关民国秘闻的文章
胡适的一首白话诗逗笑蒋介石蒋介石平素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评价蒋介石“古板,极其乏味”。然而,抗战初期胡适的一首白话诗,硬是把蒋介石逗笑了。胡适的这首白话诗,后来刊于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上。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举行纪念胡适座谈会,胡健中先生到会发言,又再次回忆了胡适的这首白话诗的来龙去脉,引得与会者笑声一片。......
2024-01-09
民国文人遭遇的离奇骗术光怪陆离的旧上海滩,可以说是无奇不有。各应征撰文者蒙在鼓里,白白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奸猾书商的骗术之高明,令人不得不为之惊叹。如此“翻译”出书早年曾赴日留学著名旅美散文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文学家钱歌川先生回忆,他年轻时和许多文人在上海也遭遇过一次同样“高明”的欺骗。......
2024-01-09
名儒兼劣绅的民国怪人北伐之前,国共合作下的湖南农民运动已经充分发动。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根据《湖南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组织条例》第九条及《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暂行条例》第一条及第二条,判处叶德辉死刑,并没收其财产。叶氏之死,曾引起湖南文化名人及全国文化名人的巨大震撼。......
2024-01-09
美女冠军缘何成了军阀十八姨太民国史上,曾发生过一件“焚琴煮鹤”式大杀风景的事情,那就是多次在大型乃至全国比赛中荣获多项游泳冠军的杨秀琼,在19岁时成了四川军阀范绍增的第18房姨太太,令人扼腕叹惜。这次运动会,第一次把女子五项游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各地女选手纷纷参赛。在这次比赛中,杨秀琼不负众望再创辉煌,获女子50米自由式、100米自由式、100米仰泳、200米接力赛团体冠军。这个冠军来之不易,杨秀琼赢得了国际声望。......
2024-01-09
蒋介石是民国史上少数几个元首级人物之一,曾一度君临全球四分之一的圆颅方趾,自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愿意在述论蒋介石真实一生的基础上,进而采宏观的角度,以历史天平为准,再做若干综论性的总结。 蒋介石当然自称是革命家,以承继孙中山的革命法统自任,视政敌为反动或反革命。这些论断,且不说在思维上的矛盾,与史实也多有不合。然而蒋介石的历史形象却出现不同的扭曲。......
2023-11-27
靠“山寨”起家的“画坛皇帝”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句话来形容张大千,再贴切不过了。张大千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被推崇为中国画“五百年来第一人”、“画坛皇帝”。他的“山寨版”石涛画,不知使多少著名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上当。他不拘于石涛,而进一步上溯唐、宋、元、明,纵横百家,恣意临摹,取唐人的气势,宋人的法度,元、明的意境,终于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画坛皇帝”。......
2024-01-09
鲜为人知的民国《岁寒三友图》古代曾有一幅价值连城的《岁寒三友图》,其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于一身的赵孟坚。鲜为人知的是,民国年间也诞生了《岁寒三友图》,由当时书画艺术界的四大名家联袂而成。当时正值国民党政府通过了查办何香凝、陈树人等人的提案,谒陵后,他们四人合作了数幅《岁寒三友图》,以寄托他们的高洁情操。在这次义卖中,这批《岁寒三友图》为很多人争相购买。......
2024-01-09
张大千为何“黄金千两不画虎”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但他却从不画虎,并曾专门手书“大千愿受贫与苦,黄金千两不画虎”以明志。张善孖长张大千17岁。张大千闻之大怒,同时也因自己醉酒而画虎懊悔不已。......
2024-0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