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作为市财政的预算单位,市财政局根据市北区编报的财政拨款计划,按期下拨经费,区内各项经费报销标准、制度均按市财政规定办理。1988年11月,经市北区编委批准,成立市北区会计师事务所,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隶属区财政局管理。同月,原市北区财政局国债服务部更名为市北区财政局第一国债服务部。同月,经区编委批准,市北区财政局增设农税农财科、企业财务科。......
2024-01-08
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提出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简称“控购”),压缩经费,节约开支,减轻市场压力。1962年起,青岛市先后实行社会集团购买证和专项商品审批制。“文化大革命”期间,控购管理被迫中断。1978年恢复控购管理。市、区相继建立了控购管理机构,实行“计划管理,限额控制,凭证购买,定点供应,专项审批”的管理办法。市对区的控购指标,实行年初一次计算、分季下达的办法。1979年,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共27种,其中除小汽车、大轿车、地毯经市财政局审查同意报山东省财政厅审批外,其他社控商品如摩托车、沙发、钢丝床、电冰箱、录音机、照相机、放大机、毛毯、卷烟、各种酒、化纤及其制品等24种,由市财政局审批。同年,国家将原规定控制的27种商品增至33种,新增加的品种有空调器、录像机、洗衣机、复印机、电影放映机和电视机。
1981年,全面实行“计划管理,指标控制,专项审批,定额供应”的管理办法。市对区的控购指标,依据山东省核定的年度总指标,按各区需求及上年执行情况等因素,年初一次分配。
1985年,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市场供需状况,将社控指标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落实到区及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和2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城市街道企业。同年,中央和省、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区属各主管局、公司、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中央、省、市“控办”要求,建立“社会集团购买力辅助账”,登记“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数,根据实际支出数按季编报“社会集团购买力季度执行情况报表”,于每季度终了后10天内报送区“控购办”。为了及时检查各单位的“控购”执行情况,各单位到区控购办审批专控商品时,一律持“辅助账”到区控办交验,不记“辅助账”的单位不予审批。
1987年,进一步加强指标管理、严格专控商品的审批制度。同年在全市开展了控购大检查。1989年新增加3类专控商品:(1)布匹及其制品,包括棉布、混纺布和纯化纤布;(2)针织品,包括各种运动服装、棉毛衫裤、绒衣、绒裤、毛巾被、浴巾、床单和床罩;(3)书写印刷纸,包括新闻纸、凸版纸、铜版纸、胶版纸和复印纸。当年起,开征专控商品附加费。1990年,下放审批权限,属于各区控办审批的有沙发、地毯等23种。同年,台东区控办制定了《台东区关于加强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管理办法》印发区属各单位贯彻执行,并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控购政策,组织专、兼职控购人员培训,印制了1300多份专控商品目录,分发区属单位遵照执行。同年控购检查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结合进行,共查出违控单位13个,违控金额10480元,并按违反控购政策处理办法进行处理。结合预算外资金检查,对全区1989年以来的社控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查出违控单位14个,违控金额28387元,补办了审批手续,补征了专控商品审批附加费。(www.chuimin.cn)
1989年市北区压缩控购指标,严格控购管理,全年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在1988年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压缩20%。是年市分配市北区社控指标225万元,专项控制商品指标25万元,比上年指标38万元减少13万元,降低34.21%。据此,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精神,严格把关,建立健全了各种控购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使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到最低开支水平。年内专项控制商品审批25.38万元,占计划25万元的101.54%,通过对社控和专控指标的严格管理,把控购开支水平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1991年,台东区控办改革了专控商品审批制度,制定了具体审批原则及程序。坚决抵制求新求洋,讲排场、摆阔气,追求高消费的控购不正之风,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结合、区别对待”。对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和医疗必需的给予支持并适当放宽;对生产、工作并非急需,可买可不买的严格控制或坚决不批。同时,对购买专控商品的资金来源、单位经济效益好坏及货源等进行严格审核,实行“带账审批”,有效地控制了专控商品支出。1992年,四方区加强了对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管工作,严控指标管理和审批手续,并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控购”大检查,查出违控金额14万元,使全区“社控”“专控”的指标控制在市核定的指标之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停止控购审批,取而代之的是以预算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制度,这是市场经济日益健全的又一标志性变化。
有关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志的文章
市北区作为市财政的预算单位,市财政局根据市北区编报的财政拨款计划,按期下拨经费,区内各项经费报销标准、制度均按市财政规定办理。1988年11月,经市北区编委批准,成立市北区会计师事务所,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隶属区财政局管理。同月,原市北区财政局国债服务部更名为市北区财政局第一国债服务部。同月,经区编委批准,市北区财政局增设农税农财科、企业财务科。......
2024-01-08
市北区、四方区、台东区财政局建立前,由市财政下拨专项支出,拨付各区民政社会福利费。区财政局建立后,优抚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实行财政包干,按市财政下达指标分配,保障范围和力度均不大。1990~1995年,在市区财政的扶持下,市北区、四方区、台东区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利润大幅提高,增强了财政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能力。全年共发放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3.4万元,用于孤老户供养和社救工作。......
2024-01-08
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区财政局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促进政府采购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监督代理机构,充分保证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024-01-08
财政预算,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基本计划,由财政收入预算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年内,完成2015年区级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的公开工作。除涉密信息外,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公开了经区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报告,对所有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和分项数额进行了说明。......
2024-01-08
按照会议精神,结合市北区财政经济实际情况,区财政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在全区开展广泛的增收节支活动,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狠抓收入征管,深入开展协税护税;严格控制支出,加强各项资金收支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增收节支抓出成效。同年,四方区财政局立足自身挖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开展西部胶州湾海域农业特产税征管。......
2024-01-08
预算外资金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年,首次召开了“全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了12个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先进单位。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直接存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代管资金账户。并于每月30日前,将当月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储存,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截留、坐支和挪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纳入综合财政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2024-01-08
同时,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等不利因素,新市北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为保持区财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新的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原四方区年初财政支出预算,按新财政体制口径调整并进行两区合并计算后,作为新的市北区财政支出预算。年内,新市北区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2024-01-08
年内,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作用,挖掘增收潜力,加大组织收入力度。2003年四方区财政进一步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堵塞税收的“跑、冒、滴、漏”。2005年,四方区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打造税源信息传递平台、协税护税网络平台、工作联动平台和工作保障平台,集中涉税信息,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增收。......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