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志-控购管理成果

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志-控购管理成果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控购管理被迫中断。市、区相继建立了控购管理机构,实行“计划管理,限额控制,凭证购买,定点供应,专项审批”的管理办法。同年在全市开展了控购大检查。同年控购检查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结合进行,共查出违控单位13个,违控金额10480元,并按违反控购政策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年内专项控制商品审批25.38万元,占计划25万元的101.54%,通过对社控和专控指标的严格管理,把控购开支水平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提出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简称“控购”),压缩经费,节约开支,减轻市场压力。1962年起,青岛市先后实行社会集团购买证和专项商品审批制。“文化大革命”期间,控购管理被迫中断。1978年恢复控购管理。市、区相继建立了控购管理机构,实行“计划管理,限额控制,凭证购买,定点供应,专项审批”的管理办法。市对区的控购指标,实行年初一次计算、分季下达的办法。1979年,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共27种,其中除小汽车、大轿车、地毯经市财政局审查同意报山东省财政厅审批外,其他社控商品如摩托车、沙发、钢丝床、电冰箱、录音机、照相机、放大机、毛毯、卷烟、各种酒、化纤及其制品等24种,由市财政局审批。同年,国家将原规定控制的27种商品增至33种,新增加的品种有空调器、录像机、洗衣机、复印机、电影放映机和电视机

1981年,全面实行“计划管理,指标控制,专项审批,定额供应”的管理办法。市对区的控购指标,依据山东省核定的年度总指标,按各区需求及上年执行情况等因素,年初一次分配。

1985年,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市场供需状况,将社控指标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落实到区及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和2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城市街道企业。同年,中央和省、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区属各主管局、公司、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中央、省、市“控办”要求,建立“社会集团购买力辅助账”,登记“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数,根据实际支出数按季编报“社会集团购买力季度执行情况报表”,于每季度终了后10天内报送区“控购办”。为了及时检查各单位的“控购”执行情况,各单位到区控购办审批专控商品时,一律持“辅助账”到区控办交验,不记“辅助账”的单位不予审批。

1987年,进一步加强指标管理、严格专控商品的审批制度。同年在全市开展了控购大检查。1989年新增加3类专控商品:(1)布匹及其制品,包括棉布、混纺布和纯化纤布;(2)针织品,包括各种运动服装、棉毛衫裤、绒衣、绒裤、毛巾被、浴巾、床单和床罩;(3)书写印刷纸,包括新闻纸、凸版纸、铜版纸、胶版纸和复印纸。当年起,开征专控商品附加费。1990年,下放审批权限,属于各区控办审批的有沙发、地毯等23种。同年,台东区控办制定了《台东区关于加强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管理办法》印发区属各单位贯彻执行,并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控购政策,组织专、兼职控购人员培训,印制了1300多份专控商品目录,分发区属单位遵照执行。同年控购检查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结合进行,共查出违控单位13个,违控金额10480元,并按违反控购政策处理办法进行处理。结合预算外资金检查,对全区1989年以来的社控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查出违控单位14个,违控金额28387元,补办了审批手续,补征了专控商品审批附加费。(www.chuimin.cn)

1989年市北区压缩控购指标,严格控购管理,全年社会集团购买力指标在1988年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压缩20%。是年市分配市北区社控指标225万元,专项控制商品指标25万元,比上年指标38万元减少13万元,降低34.21%。据此,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精神,严格把关,建立健全了各种控购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使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到最低开支水平。年内专项控制商品审批25.38万元,占计划25万元的101.54%,通过对社控和专控指标的严格管理,把控购开支水平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1991年,台东区控办改革了专控商品审批制度,制定了具体审批原则及程序。坚决抵制求新求洋,讲排场、摆阔气,追求高消费的控购不正之风,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结合、区别对待”。对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和医疗必需的给予支持并适当放宽;对生产、工作并非急需,可买可不买的严格控制或坚决不批。同时,对购买专控商品的资金来源、单位经济效益好坏及货源等进行严格审核,实行“带账审批”,有效地控制了专控商品支出。1992年,四方区加强了对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管工作,严控指标管理和审批手续,并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控购”大检查,查出违控金额14万元,使全区“社控”“专控”的指标控制在市核定的指标之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停止控购审批,取而代之的是以预算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制度,这是市场经济日益健全的又一标志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