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青岛市区财政收入历程

青岛市区财政收入历程

【摘要】:台东区财政收入1988年是台东区实行一级财政的第一年。是年,台东区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工业企业由1987年的18个发展到26个,占企业总数的78.8%,区属工业完成产值13290万元,利润14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2%。工业、商业的发展,为区财政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是年台东区财政收入总额2514.6万元,比上年增收3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台东区财政收入

1988年是台东区实行一级财政的第一年。是年,台东区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工业企业由1987年的18个发展到26个,占企业总数的78.8%,区属工业完成产值13290万元,利润14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2%。全区共有32个区属商业企业,网点75处,经营百货、交电、糖酒、蔬菜饮食、照相、煤炭等多种行业。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083万元,比上年增长75.4%。区属商业完成销售额9580万元,利润203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和83.8%;生产生活服务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5090万元,利润821.8万元,比上年增长93.8%和99.2%;物资部门完成销货额1603万元,利润5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和94.3%。各类网点已发展到5084个,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工、农贸市场7处,农副产品上市量达145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6.5%;工业品市场年成交额1623万元,比上年增长83.4%。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884户。是年,台东区进一步深化商业企业改革,实行了计税利润、联利联销,计酬提成、租赁经营等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激发了企业活力,1988年,区属商业企业营业收入9579.9万元,实现利润20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2%和83.9%,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年,台东区财政收入总额1744.5万元,比上年增收46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工商税收1718.1万元。包括产品税324.2万元,增值税378.3万元,营业税586.9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329.9万元,个体各税98.8万元。其他收入26.4万元。包括工商罚没17.4万元,法院罚没8.5万元,其他罚没0.5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747.8万元。

青岛利群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开业(1988年)

1989年,台东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314万元,商业营业额15241万元,实现工商利润总额20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6.8%和5.17%。其中,区属工业系统完成产值13003万元,实现利润1005.9万元;商业系统完成营业额10201万元,实现利润181.8万元;校办工业完成产值1074万元,实现利润340.8万元;街道工业完成产值874万元,营业额5040万元,实现工商利润489.7万元;物资部门完成销货额2217万元,实现利润46.4万元。出口产值785万元,比上年增长96.7%。财政收入2142.4万元,较上年增长22.8%,实现了财政收支略有结余的平衡目标。台东区财政收入总额2142.4万元,比上年增收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工商税收2108.8万元。包括产品税375.9万元,增值税404.8万元,营业税493.7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530.8万元,个体各税303.6万元。其他收入33.6万元。包括工商罚没8.9万元,法院罚没9.2万元,检察院罚没15万元,其他罚没0.5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905.3万元。

1990年,台东区区街工业企业总数已发展到88家。其中区属工业企业30家,街办工业企业19家,校办工业企业34家,商办工业2家,民政工业3家。全区出口企业已发展到10家,出口产值达961万元,创汇额达185万美元。商业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1990年末,全区商业服务企业有78家。其中区属31家,街办47家。“七五”期间全区商业营业总收入、利润年均分别递增42.92%和16.9%。全区拥有商业网点5016处(其中个体网点2616处),农贸市场6处,工业品市场1处。1990年,台东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201万元,比上年增长7.7%;完成商业营业收入19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工商利润总额1891.48万元。工业、商业的发展,为区财政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是年台东区财政收入总额2514.6万元,比上年增收3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工商税收2475.6万元。包括产品税376.7万元,增值税356.6万元,营业税580.4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708.9万元,个体各税458万元。其他收入39万元。包括工商罚没10.5万元,法院罚没6.5万元,检察院罚没21.1万元,其他罚没0.9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1037.6万元。

清溪庵萝卜会现场(1993年)

1991年,在市场继续疲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和增支因素加大的情况下,台东区紧紧围绕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广泛开展了“支、帮、促”活动,帮助企业制定了提高优质产品产值率和产品消耗降低率的具体措施,使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优质产品产值率大幅提升,亏损企业和亏损额明显减少。区财政通过短期低息贷款,扶持企业迅速恢复生产,进行生产和产品开发,采取下调财政贷款利率,支持结构调整,帮助扭亏增盈等行之有效的增产扩销措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是年,台东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804万元,比上年增长5.4%;完成商业营业收入23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实现工商利润总额19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出口产品交货值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区已建起工业品、农贸市场7个,全年总成交额达1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58.6%。全年集贸市场总成交量为48670吨,工业品成交额3295万元。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商税收完成284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他收入完成3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6%。工商税收中,产品税完成347.6万元,比上年下降7.7%;增值税完成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5%;营业税完成1017.6万元,比上年增长75.3%;集体企业所得税完成591.5万元,比上年下降16%;个体工商业户营业税、所得税完成4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6%。

1992年,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行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加快发展,工商企业效益逐步提高,市场日益繁荣。年内突出财源培植开发,在巩固发展区属工商企业优势财源的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和市场改建、扩建,着力开辟新财源,繁荣了区域经济,促进了财政增收。台东区个体工商税收比上年增加180多万元,占全年财政增收的比重成倍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047万元,比上年增长6.6%;完成商业营业收入2847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工商利润总额2104万元,比上年增长9%;完成出口交货值24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7.6%。是年,区财政收入完成3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2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他收入完成40.9万元,比上年增长35.4%。

1993年,台东区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先导,以发展商贸、旅游、社会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为重点,高起点、快启动、全方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方针,经济重心工业生产为主平稳转移到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轨道上来。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部分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根据城市功能发展方向和本区实际,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城区内不再扩大工业规模,结合旧城改造,对工业企业分别采取“退市进郊”和“退二进三”调整措施。二是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3年新批三资项目46个,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4倍。由于环境的宽松和政策措施方面的扶持,全区各类营业网点已发展到6004个,其中1993年新增1043个。个体业户由上年度的1236户增加到1853户,私营企业发展到77家。1993年个体税收1085.5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3.5%,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199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781万元,比上年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09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工业总产值实现226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工业销售产值实现2060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3184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完成商业营业收入41901.5万元,比上年增长47.2%。实现利润总额24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新批三资企业46个,实际利用外资728.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和4倍。是年,台东区本着“既要收足固定收入、又要收好共享收入,应收尽收”的原则,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654.9万元。是年初预算的128.2%,比上年增收1350.1万元,增长40.9%;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394.9万元,是年初预算的168.9%,是调整预算的105.5%,比上年增支1088.2万元,增长47.2%。

1988~1993年,从建立区级财政至青岛市区划调整前的6年中,台东区财政收入完成17237.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7010.9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5%;其他收入226.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5%。

四方区财政收入

台东区财政收入情况(1988~1993年)

1987年,市政府确定四方区财政管理体制暂按“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支出指标,实行总额分成,收支差额年终结算”的管理办法执行,并于下半年建立了金库四方区分库,形成区级财政的雏形。是年,四方区财政收入完成1448万元,其中,以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为主体的工商税收入完成1443万元,农业税收入完成2万元,其他收入完成3万元。全年收入总额分成,参照青岛市与中央的分成比例,以78.41%上缴市财政为1135万元,以21.59%作为区级留成为313万元。市财政差额补助收入433.3万元。年内区财政总收入746.3万元。

1988年,四方区正式建立区级财政,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312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22.61%,商品销售额达14362万元,比1987年增长57.58%;实现利润1701.5万元,比1987年增长43.94%;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11586万元,比1987年增长14.16%,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三年经济发展目标。同时,根据中央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伐,全年出口产品产值达1960万元,比1987年增长41.01%。是年,四方区立足区情实际,提出了抓住一个重点(区直企业),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农工商和街道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年内,区直工业生产在1987年开始回升的基础上,1988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达5106万元,比1987年提高17.44%,实现利润283.5万元,比1987年提高72.45%;农工商系统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年共完成总收入11586万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成为区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街道经济在速度和效益连续两年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迅猛发展,全年实现利润877万元,是年计划的159.02%,比1987年提高58.28%,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有18个街办企业年利润超过10万元,其中阜新路街道办事处年利润达217.8万元,名列全市街道办事处之首。年内,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居民委员会兴办生产服务项目的试行办法》,鼓励各办事处发展便民利民的居办生产生活服务事业,全区共兴办各类居办网点189个,实现利润17.68万元。其中小村庄街道办事处共建居办网点20余个,创利润8.1万元,上缴税金5.1万元。区直工业、农工商经济和街道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区财政增收的三大经济支柱,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财政收入三项同步增长。1988年四方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557.8万元,比上年增长76.64%。其中,产品税、增值税收入完成620万元,比上年增长54.23%;营业税收入完成5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3%;集体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904.7万元,比上年增长90.86%;个体工商业户税收完成436.1万元,比上年增长39.33%。

1989年,区属工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3%;在消化增支因素530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614.6万元;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9%。全年完成商品销售额15552万元,比上年增长8.29%。农贸市场上市量达2649万千克,成交额达4240万元。新增商业服务网点469处,网点布局进一步趋向合理。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1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产品税、增值税收入完成620万元,比上年增长54.23%;营业税收入完成5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3%;集体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904.7万元,比上年增长90.86%;个体工商业户税收完成436.1万元,比上年增长39.33%。

1990年,四方区区属工业总产值达16808万元,比上年增长5.11%;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9955万元,增长2.71%;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3122万元,增长6.62%;出口商品交货值达3604万元,增长39.58%;商品销售额达18604万元,增长19.62%;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取得新成就。技术改造项目立项10项,总投资额100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锁纽孔器、多功能螺丝刀被评为市1990年创金花优秀产品。开发新产品4项,软质无沟槽搓皮板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1990年底,共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个,独资企业1个,出口产品企业达9个。纯棉针织服装、人造棉印染布、纯棉色织布、铁锚、钢丝绳卡头、潜水泵充电器逆变器、胶鞋、学生圆规等产品销往美国、日本、东欧、东南亚、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创汇额655万美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4055万元;各类网点3287处,比上年增加356处;从业人员达17660人。网点布局日趋合理,经营品种齐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带群众购物不便的情况有所好转。区内设立了综合集贸、工业小商品和废旧品等各类市场共8处,总摊位数2345个,其中固定摊位935个,临时摊位1410个。1990年商品上市量达2866万公斤,总成交额4931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8.19%和10.5%。此外,还有临时摊点群7处,早晚市21处。在市渔业公司的支持下,人民一路市场上恢复了中断多年的传统鱼市,并在鞍山一路市场增设了销售点,丰富了居民群众的菜篮子。是年,全区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首次超过了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利润。四方区财政局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紧缩方针,面对市场疲软、企业资金紧张、经济效益滑坡等不利因素给执行财政预算带来的重重困难,积极工作,自求平衡,全面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实现了局主要工作目标责任,确保了区府主要工作目标责任的实现,取得了建立区级财政以来,连续三年财政预算稳定增长、收支平衡的好成绩。全年完成收入3385.2万元,是年度预算的100.36%,灶内支出完成1230.2万元,占预算的98.99%。(www.chuimin.cn)

1991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611万元,比1990年增长5.35%;实现利润总额1379万元,比1990年增长6.47%;乡镇企业总收入14200万元,比1990年增长8.22%;商品销售额22579万元,比1990年增长21.37%;财政收入3694万元,比1990年增长9.12%;出口产品交货值3257万元;房地产销售额1315万元,建筑业产值1503万元;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校办工业完成利润267万元,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1991年四方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合同额达1186万元人民币,新成立了2家合资企业和1家独资企业,并成立了“四方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1991年全区工商行政管理收入287.5万元,比上年增长41.44%。成交量37249吨,成交额831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和68.67%。房地产业全年投产施工面积量达43358平方米,是该区历史上投产施工面积最大的一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262万元。是年四方区财政收入预算为3591万元,实际完成了3694万元,比预算超收103万元,提高2.87%,比1990年增长9.12%。1991年四方区财政支出预算是1322万元,实际完成了1368万元,比预算增支46万元,提高3.48%,比1990年增长11.2%。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四方区1991年灶内财力比例留成为1241.2万元,增长留成为46.3万元,总留成为1287.5万元,再加上区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批准的历年结余84.4万元,合计财力为1371.9万元。全区收支相抵,收大于支3.9万元,做到了收支自求平衡。从财政收支总预算的执行情况看,总收入和总支出都比预算和上一年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支出基本上保证了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全区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支出的增长是在收支增长的承受范围之内,全年财政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是比较理想和顺利的。

1992年,四方区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确定以“三片两线一中心”为基本框架,大规模、高起点、全方位、快节奏地搞好对外开放。(“三片”即错埠岭高新技术开发片,小村庄房地产开发片,湖岛外向型经济开发片;“两线”即由西向东贯穿全区的民情民俗旅游一条线和以山东路为中心的商品批发一条线;“一中心”即总面积12.5万平方米,高33层的四方商贸大厦,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四方区的商贸中心)。1992年出台了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并为外商投资提供咨询、立项、办厂、出口等“一条龙”配套服务。年内全区批准设立“三资”企业23个,是以往历年的3.3倍;投资总额达1045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165万美元,分别是以往历年的30倍、21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573万元,利润总额2000.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52%、45.09%;商品销售额28375万元,增长25.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519万元,增长10.58%;出口产品交货值4121万元,比上年增长26.53%;乡镇企业总收入17050万元,增长20.07%。区财政收入完成4157.6万元,比预算超收187.6万元,提高4.72%,比上年增长12.55%。区级财政灶内决算支出完成1466.5万元,比预算提高6.63%,比上年增长7.2%。

1993年,四方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区直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区直工业不仅摘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而且还盘活了资产,搞活了机制。全区共有18家企业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制任务,另有14家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全区商业系统除6个迁拆企业外,全部实行了以大包干、租赁等方式为主的“公有民营”改革。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年共发展个体业户1445户,私营企业117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9.1%和303.4%,组建了全省首家也是最大的私营企业集团国泰集团公司。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共批准成立“三资”企业26家,投资总额2782万美元。商业、校办、街道办企业利用外资实现了“零的突破”。“三资”企业全年出口创汇651万美元。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全年共缴纳税金1700万元,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4。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比上年增长幅度分别为:工业总产值30945万元,增长37.09%;利润2423.3万元,增长18.29%;产品销售收入15096万元,增长9.26%;商品销售额43647万元,增长25.3%;乡村企业总收入24064万元,增长41.14%;出口产品交货值8314万元,增长101.75%。是年,四方区加快推进商品批发一条线建设,在山东路建立市级商品批发中心已列入市政府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民情民俗旅游一条线内容不断丰富,海云庵游览区已被市政府列为青岛市四大旅游区之一。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区属开发公司共开工面积92728平方米,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收入达374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农工商公司、街道办事处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四方住宅试验小区、错埠岭“解困”小区均已竣工。市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市场总成交额31028万元,成交量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53%,市场建设与管理名列全市第一。第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力量,经济效益占全区利润总额的85%以上。1993年四方区财政收入5980万元,增长33.4%,达到收支平衡的预算目标。

第二百货商店实行国有民营(1993年)

市北区财政收入

1988年,市北区区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区属工业总产值726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5.0%;商品销售额26243.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3.7%;集贸市场成交额18341.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7.0%;实现利润1459.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64.5%市北区财政收入总额1718.4万元,比上年增收669.4万元,比上年增长63.9%。其中,工商税收1687.1万元。包括产品税118.9万元,增值税207.2万元,营业税372.6万元,个体营业税408.4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439.3万元,个体所得税140.7万元。其他收入31.3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939.9万元。

1989年,市北区区街工业总产值8681万元,比1988年增长19.5%。其中,出口工业产值1410.2万元,比1988年增长184.9%。商品销售额26947.5万元,比1988年增长7.6%。其中,集体商业商品销售额16276.9万元,比1988年增长5.3%。集贸市场成交额20987.4万元,比1988年增长8.2%。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入市顾客最高时,日客流量10多万人次,日成交额达20多万元。不仅有本市的居民、外地的顾客,有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领导,还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驻华使节和旅游团体。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时给予了高度评价,1988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市北区财政收入总额2221.6万元,比上年增收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工商税收2161.4万元。包括产品税100.6万元,增值税307.5万元,营业税500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628.4万元,个体所得税624.9万元。其他收入60.2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1183.4万元。

1990年,市北区全区工业总产值10514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商品销售额29004万元,比上年增长7.6%;利润1400.7万元,比上年下降11.6%;集贸市场成交额20289.1万元,比上年下降3.3%;科技工作,积极为发展区街经济服务,有11个项目列入区、市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研制开发新产品6种,有2种通过市级鉴定,还有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市北区财政收入总额2388万元,比上年增收166.4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工商税收2265万元。包括产品税104.1万元,增值税317.8万元,营业税516.7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649.7万元,个体所得税676.7万元。其他收入123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1247.6万元。

199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4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集体工业产值1332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个体工业产值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5%。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出口工业产值4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全区商业商品销售额37967.9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集体商业商品销售额206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个体商业商品销售额17348万元,比上年增长48.3%。在消化了大量增支减收因素的基础上,全区集体企业实现利润15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集贸市场成交额264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全区勤工俭学完成产值836.4万元,实现利润201.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工商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年内市北区财政收入总额2660万元,比上年增收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商税收2617万元。包括产品税15万元,增值税369万元,营业税670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433万元,个体各税1124万元。其他收入43万元。包括政法罚没20万元,工商罚没22万元,其他罚没1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1378.5万元。

1992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城区综合开发为启动力,集中抓好两个商业小区和一条地下商业街的建设,形成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区的商业中心带,并以此带动全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占地32万平方米的辽宁路片区级商业中心和占地37.6万平方米的胶州路片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已经完成;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青岛科技街,以“创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科技市场”为目标,完成了前期工程,引进了56户高新技术企业;规划面积3.3万平方米的青岛市人防地下中心商业街已于年内6月开工。全区形成了齐心协力大办第三产业的局面。据统计,1992年街居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达173个,工业企业办的商业服务项目达131个,全区集贸市场达到8个,早夜市和食品摊点达到36个。全区第三产业总收入达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1%;新增网点627个,使全区网点总数达到4082个,平均每千人占有网点22.4个。1992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商品销售额50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集贸市场成交额27487万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润1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批准三资企业16个,是前4年总和的2.5倍,使全区三资企业的总数达到22个;合同利用外资764万元,总额达到819万美元;出口交货值4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0%。是年,市北区个体私营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全区个体私营业户总数达到3900户,从业人员5621人。个体私营经济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0791万元,占全区商品销售额的40.8%;个体税收1280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3%。1992年,全区财政收入总额2933万元,比上年增收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工商税收2924万元。包括产品税44万元,增值税377万元,营业税783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420万元,个体各税1280万元,三资企业税收20万元。其他收入9万元。其中:政法罚没7万元,其他罚没2万元。按照“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1822万元。

青岛制针股份合作总公司成立(1998年)

1993年,市北区积极进行股份制试点和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区有58个企业、4567人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商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网点66处,国有民营的网点35处。努力调整企业结构,组建了金狮软管公司、青华实业总公司、三元实业公司、联大实业公司等一批集团性企业,成为区属企业的骨干和龙头。根据市场导向,积极开发了空压机、刹车软管、电暖器、钛染缸、UPS不间断电源等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积极调整二、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达1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4.9%。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0223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商品销售额完成69478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区属商业完成403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8%,个体商业完成29016万元,比上年增长39.6%;集贸市场成交额完成33486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出口交货值完成6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利润完成2101万元,比年增长11.9%。全区勤工俭学事业完成产值1183万元,实现利润2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24.7%。年内,市北区财政收入总额4028万元,比上年增收1095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工商税收3938万元。包括增值税602万元,营业税1021万元,商业零售营业税113万元,个体所得税1086万元,个体零售营业税259万元,集体企业所得税841万元,新下放各小税16万元。其他收入90万元。按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结算,区级灶内收入2891万元。

1988年至1993年,从建立区级财政至青岛市区划调整前的6年中,市北区财政收入为15949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5592.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7.8%;其他收入356.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2%。

市北区财政收入情况(1988~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