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生产运作管理:选择适合的组织方式

生产运作管理:选择适合的组织方式

【摘要】:当经营战略决定了系统的产出是什么,并确定了其竞争重点之后,下一步还必须决定选择生产运作组织方式。所谓生产运作组织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基本形式来组织生产运作资源、设计生产运作系统。而无论是系统结构还是运行方式,其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特点、运作技术、生产批量以及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等因素。但是,不同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是不尽相同的,从而要求用不同的生产批量来组织生产。

当经营战略决定了系统的产出是什么,并确定了其竞争重点之后,下一步还必须决定选择生产运作组织方式。所谓生产运作组织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基本形式来组织生产运作资源、设计生产运作系统。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而无论是系统结构还是运行方式,其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特点、运作技术、生产批量以及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等因素。

从事产品生产的行业相当广泛,产品品种非常多,制造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也多种多样,因此,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系统千差万别,分别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三种主要的分类及其特点分析。

1.按基本工艺特征分类

按照产品的基本工艺特征分类,产品的生产类型可以分成两大类:流程型和离散型,后者又称为加工装配型。这种划分是工业生产组织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划分,两大类型需要用到截然不同的生产技术、生产系统设计及生产管理方法。这两种类型的基本特点如表2-5所示。

表2-5 产品生产的流程型与离散型

(1)流程型生产的工艺过程往往是一种化学变换过程,从而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且工艺过程的顺序固定不变。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布置,原材料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产品。化工、炼油、造纸、制糖、水泥等,是流程型生产的典型。这种生产方式所需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且由于主要是化学变换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生产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保证生产系统地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要保证连续供料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正常运行。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流程型生产由于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各种自动装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2)离散型(加工装配型)生产的工艺过程通常是物理变换过程,是对原材料结构、形状的改变。产品通常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各零件的加工过程可以彼此独立,所以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生产设施的地理位置可以相对分散(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设施甚至可以分布在不同国家),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的生产过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种生产类型的管理重点是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配套性。因为显而易见,如果在各种零件的生产数量、品种和时间上不成套,只要缺一个零件就无法装配出成品来。与流程型生产相比,这种生产类型的管理更加复杂,因此,在生产管理学中对其有更多的研究,也有更多的方法。

2.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批量和标准化程度分类

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批量大,标准化程度高,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但是,不同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是不尽相同的,从而要求用不同的生产批量来组织生产。此外,产品本身的标准化程度也影响批量的大小。因此,可以进一步将生产类型分成大量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和成批生产三种基本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每一品种的社会需求量大,从而产量也大,生产可以稳定地、不断重复地进行。例如,螺钉螺母轴承等标准零件、家电产品、小轿车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通常是通用产品。

(2)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通常结构复杂,社会总需求量比较少,且往往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专门设计和生产。单件小批生产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项目型生产和小批生产。

(3)成批生产类型介于大量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之间,其特点是生产的品种较多,每种产品虽然都有一定的产量,但都不足以大到维持常年连续生产,所以在生产中形成多种产品轮番生产的局面。

在现实社会中,严格意义上的单件生产、不重复制造的企业十分少见,即使是航天航空工业、远洋巨轮制造业,产品也有标准型号,仅仅是重复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如一年或更长时间。所以,后两种生产类型也被通称为周期性生产类型。其实大量生产也是重复性生产,也有周期,只不过周期很短,短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因此,把它看成连续性生产更合理些。

知识拓展2-1

服务系统的生产类型

服务性生产可以划分成与制造性生产类似的生产类型。医生看病,可以看作是单件小批生产,因为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而学生体检,由于每个学生体检的内容都一致,可以看作是大量生产。表2-6列举了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不同生产类型的例子。

表2-6 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不同生产类型划分的例子

不同的生产类型有不同的生产流程特性,将在产品开发与流程设计中加以讨论。

3.按产品需求特征分类

按照产品的需求特征划分,可将产品的生产方式分为两大类。(www.chuimin.cn)

(1)备货生产(Make to Stock,MTS),其基本特点是在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而不是顾客订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以满足共性的市场需求。生产的直接目的是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以满足市场需求。备货生产的产品通常是通用产品,社会需求量较大,而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较少,例如,生产资料中的轴承、紧固件等标准件,日用消费品中的饮料、洗涤护肤用品等。

(2)订货生产(Make to Order,MTO),其基本特点是根据用户订单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来组织生产,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特殊性。用户订单的要求可能包括产品的性能、规格、数量、交货期等不同内容,因此,生产组织是在订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的订货生产是指接到订单以后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直至产品组装全部按照订单来组织,但是根据订单个性化程度的不同,订货生产还可以分为组装生产(Assemble to Order,ATO)和设计生产(Engineer to Order,ETO)。

①组装生产是指在加工装配型生产中,虽然不同用户所要的产品不同,但是构成这些不同产品的零部件很多是通用的,可在接到订单之前就预先生产出来,以缩短订单交货期。因此,零部件加工是按预测组织生产,而产品组装是按订单组织生产,又称“两段式”生产。PC机等很多电子产品都可以归为这种生产类型。在一些生产组织水平比较高的汽车企业,也可以做到组装生产。

②设计生产又称“专项生产”,是指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从头设计,某种程度上还需从头开发工艺。与组装生产相比,这是一种更彻底的订货生产方式,因此需要更长的生产周期、柔性更强的生产资源和更灵活的生产组织能力

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同一种产品,有可能采用这种分类下的不同方式来生产。例如,个人计算机、服装、家具等,既可以采用备货生产方式,又可以采用订货生产方式,还可以具体采用组装生产方式(例如,个人计算机)或设计生产方式(例如,定制家具)。早期的工业生产方式以备货生产为主,因为在当时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的基本任务是大批量地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批量就可以越大,生产成本就有可能越低,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在今天,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有了极大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程度甚至个性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要求工业企业采用更灵活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订货生产方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了应用。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更有必要采用多种生产组织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细分的需求。

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的选择根据组织所需资源的形式,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1.工艺专业化形式

工艺专业化又称工艺原则。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为每一工序提供一个工作场地。这里所谓的“工序”,是指能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一个工作单位。在这种组织方式下,每一个工序担当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某一特定功能,为完成该功能所需的同类设备、同类型工种的人员集中在该场地,从事工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因此,一个被加工产品(或一个顾客)必须通过位于不同工作场地的不同工序才能完成其全部加工,而不是为每一种产品(或顾客)各提供一个可执行完成该产品所需全部功能的专用场地。对于制造系统来说,一个工序可以由一台或一组设备,或一个工段、一个车间组成,以机械制造为例,在这种形式下所建立的生产单位是铸造、锻造、机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不同单位(分厂或车间);机加工工厂内部,还可再分为车工组、铣工组、钳工组等不同单位;对于服务系统来说,可以是一个窗口、一个柜台或一个办公室。

工艺专业化形式的主要优点是:①产品制造顺序可以有一定弹性,从而对品种变换有较好的适应性;②个别设备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生产系统;③系统采用通用设备,设备投资费用较低,维修较为方便;④便于进行工艺和人员管理,有利于同类技术交流和技术支援,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主要不利之处是:①在某些工序,不同产品(或顾客)有时会同时争夺有限的资源;②大批在制品从一个生产单位转到另一个生产单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较差,交叉运输和迂回运输较多,使加工路线延长,运输时间和费用也相应增高;③在制品库存量大,停放时间长,致使产品生产周期延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④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较为复杂,从而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等)较复杂。

2.产品(或对象)专业化形式

产品专业化形式又称产品原则。这种组织方式是以产品(或顾客)为中心组织生产运作资源,按照不同产品对象分别建立不同的工作场地,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在同一个生产单位中,集中为加工某一产品所需的不同设备和不同工种的人员,完成一个产品(或某一类顾客服务)所需的工序在该生产单位中按产品加工顺序分别排列,使该产品的大部分或全部加工步骤都能够在该生产单位完成。这种组织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同产品各自独占其所需要的资源。这种组织方式避免了不同产品同时在某一个工序争夺资源,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向比较简单、直接,但某些工序必须重复设置。在机械制造中,产品对象化、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不再是铸、锻、机加工、装配等,而是箱体车间、齿轮车间、A产品分厂、B产品分厂等。

这种形式的主要优缺点与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正好相反。

以上所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实际上,存在许多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形式,即混合组织形式。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实际上都属于混合形式。到底应该采用什么组织方式实际上是由产品产量和加工路线特性决定的。

最典型的大量生产方式的产品——汽车、家电等,通常都采用产品对象专业化的组织形式,例如,流水线。但应该注意的是,并不一定必须是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才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在多种产品具有类似生产过程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流水线的优势。例如,一条罐装生产线可以装多种饮料,一条汽车装配线也可以装配不同的汽车。大多数进行成批生产的企业都以混合组织方式为主,它们既可以生产标准产品,也可以按顾客订货要求组织生产。加工路线在某种程度上仍较杂乱,但能够有一条主线。在工厂的某些部分,可适度为某种产品或某类零件集中资源。使用这种组织方式的企业有重型机械厂、服装厂、食品厂、汽车修理厂等。而制作多种小批量机械零件的中小企业,往往采用生产工艺专业化的组织形式。

知识拓展2-2

机械制造企业车间布置

现实中的机械制造企业中,有的铸造车间内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设置了熔化工部、浇铸工部、配砂工部等,而造型部分又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了床身造型工段、箱体造型工段和杂件造型工段等。又如,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的齿轮车间内,又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设置了粗车组、精车组、滚齿机组、插齿机组和磨齿组等。

以上所述主要是针对制造系统的组织方式而言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服务系统的运作组织方式也可类比。例如,综合医院的组织方式可看做工艺专业化形式,而牙科诊所则是比较典型的产品专业化形式。汽车加油站洗车作业,也是一种典型的产品专业化组织形式。服务系统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在于与顾客的接触,这是服务系统设计组织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另一因素。有些服务设施与顾客有更多的面对面接触,当服务的复杂性较高而顾客的知识水平较低时,服务必须考虑每位顾客的需要,其结果导致顾客化、小批量,因此更适合工艺专业化的组织方式。但是,当前台(面对面)服务和后台工作各占一定比例时,混合形式就更好。例如,在银行的营业柜台,顾客和职员有频繁的接触,而反过来,在后台则没有接触,因此,后台可增加工作的批量处理和提高自动化。其他服务系统,如总部办公室、配送中心、电厂,没有与顾客的直接接触,可以考虑采用标准化服务和大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