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思修与法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

思修与法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正确认识法治
  
(一)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法制 legalsystem 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只是一种制度工具,可以存在于任何性质的国家中。

法治 rule of law法律的统治。

它反映了一种价值目标与人文关怀,追求公平正义,保障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价值观、原则和精神。

2、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要求完备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执法为民的三项基本要求:(www.chuimin.cn)

一是以人为本

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是文明执法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资料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三、认识几个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