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赛鸽育种前的健康检查与疾病预防措施

赛鸽育种前的健康检查与疾病预防措施

【摘要】:鸽友必须确保种鸽的健康,育种前要为种鸽进行各种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措施。毛滴虫毛滴虫是育种期间幼鸽和幼鸽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育种期间,只要种鸽显示出些微不适,即使检查喉咙时没有找到任何症状,鸽友仍应怀疑是毛滴虫在作祟。这些东西在育种期间最好避免使用。在育种期间,种鸽缺乏钙质的问题最为常见,不论配对时鸽子

健康的种鸽和良好的鸽舍管理,是确保良好育种季的重要元素。鸽友必须确保种鸽的健康,育种前要为种鸽进行各种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措施。种鸽舍要有良好的管理,好的食物、卫生条件理想、不过度拥挤的空间。即使如此,种鸽配对之后,可能还是会发生几个常见的问题。

毛滴虫

毛滴虫是育种期间幼鸽和幼鸽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源于健康状况不佳的种鸽,带有毛滴虫。在育种期间,只要种鸽显示出些微不适,即使检查喉咙时没有找到任何症状,鸽友仍应怀疑是毛滴虫在作祟。种鸽在哺育幼鸽时,毛滴虫大多数会出现在身体内部,像是嗉囊出口周围或是前胃的内壁。只要这些部位的内壁出现一点小损伤,毛滴虫即有机可乘,会在这里形成结瘤。有时候毛滴虫的结瘤会阻塞鸽子的嗉囊出口,导致“酸嗉囊”,或是挤压鸽子的气管,导致呼吸困难,但是大多数病鸽通常只会显得不愿意活动、羽毛蓬松和体重有点减轻而已,这种状况在使用毛滴虫药治疗后便能迅速改善。若只针对个别病鸽进行治疗是无害的,只要鸽友发现有一羽种鸽显得不适时,就必须立刻以毛滴虫药进行治疗(如1/4片的甲硝唑)。大颗粒的谷物,如玉米;有磨损作用的种籽谷物,如带壳大麦;或是品质不良含有大碎片的矿土等——它们虽然不会直接给鸽子带来毛滴虫,却会损伤嗉囊和前胃内壁,从而增加脆弱的鸽子感染毛滴虫的可能性。这些东西在育种期间最好避免使用。

当2~3周大的幼鸽,喉咙出现过多黏液或呼吸有杂音时,有些鸽友也许会将这些状况误诊为呼吸道感染。尚未断乳的幼鸽,很少出现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因为鸽蛋和父母鸽的鸽乳提供给它们免疫力,这类幼鸽的表现是因为毛滴虫。这时的毛滴虫数量,要不是尚未超过足以形成肉眼可见的黄色结瘤物质的标准,就是这种毛滴虫属于不会产生黄色结瘤的种属。

种鸽身体里毛滴虫的数量,会在鸽蛋即将孵化时开始增加,并且会维持高量直到幼鸽约10天大时为止,因此毛滴虫大都会出现在出生10天内的幼鸽身上。这段时间鸽友必须特别提高警惕,每天都必须检查幼鸽的状况。

湿巢

当巢窝里已有幼鸽时,相信每个鸽友都看到过这种情形——少数的种鸽以大量的饮水来哺育幼鸽,使得巢盆和幼鸽变得湿淋淋的,四周都是发臭的湿粪,生活在里面的幼鸽当然无法顺利成长。

荷尔蒙与湿巢的关系

近年国际鸽界有一项兽医医学研究,针对某些出现湿巢现象的种鸽对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它们的幼鸽长到约10天大时,父母鸽体内的荷尔蒙即出现变化,这与湿巢现象有关联。当一种称为“催乳激素”的荷尔蒙分泌时,便会刺激父母鸽分泌嗉囊乳。这种催乳激素在种鸽哺喂幼雏10~14天后便会减少。而催乳激素分泌减少时,会导致一连串的生理改变,结果就使得有些种鸽会以含水量极高的鸽乳来饲喂幼鸽。这些水分会随着幼鸽的粪便排出,造成湿巢现象。这些经水分稀释过的食物无法让幼鸽正常发育,而且会变得很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特别是毛滴虫症和大肠杆菌。若给父母鸽补充益生菌和水溶性、不含糖的混合维生素,将有助于减轻问题。在这种湿巢里,幼鸽必须定期检查是否感染毛滴虫,若发现有毛滴虫时,应每天使用毛滴虫药治疗,直至痊愈为止。

任何会使父母鸽产生口渴的状况,同样也会造成湿巢现象。由于父母鸽喝了过多的水,结果就会喂给幼鸽很多的水分,导致幼雏排出湿粪。导致种鸽口渴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矿土和药物使用不当。

矿土(可以理解为保健砂)含有矿物质,特别是钙,种鸽要能随时都吃到矿土,这非常重要。品质不良的矿土含有过多的盐分,鸽子吃进矿土虽然可以取得其中所含的矿物质,但同时也被迫吃下过多的盐分而感觉口渴。很多药物,如混合维生素,里面有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使种鸽口渴。还有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若使用错误将会造成下痢,同样会引起口渴。

•疾病。

嗉囊、胃或肠子发炎都会导致水分流失,引起口渴。对育雏时的种鸽来说,最常见的问题是毛滴虫、球虫或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大肠杆菌。如果湿巢已经构成问题,若无粪便检验的条件,则应试用毛滴虫药来治疗受到感染的种鸽;若治疗未能见效,在饮水里或饲料中加入益生菌也许会有帮助。

•鸽蝇。

鸽友会在巢箱里看到一种翅膀和足爪突出的小苍蝇,它是一种鸽子特有的病原体体。它们的生活周期非常神奇,蛆(幼虫)的成长和结蛹都在巢盆周围和粪便里进行。成熟的鸽蝇以吸血为生,以巢盆里的幼鸽为叮咬对象,叮咬时所释出的唾液会让幼鸽下痢,这对它们的蛆(幼虫)的成长更为有利。鸽友最好避免使用毒性较强的老式杀虫剂,如有机磷类。建议使用百灭宁,这是一种含有合成性除虫菊酯剂的杀虫剂。它有几种剂型,包括水溶性粉剂和药水。药水比较方便使用。配对前,先用百灭宁药水喷洒巢箱是很好的一种做法。不过,如果在育种期间有必要使用时,可以暂时先将鸽子移开,并在清理鸽舍后再使用百灭宁杀虫剂喷洒巢箱。

幼鸽缺乏活力

幼鸽无法茁壮成长,通常和饲喂不佳、营养不良或疾病有关。

食物饲喂

育种中的种鸽显然比不参与育种的储备种鸽需要更好的营养。饲料必须干净而新鲜。优质的种子饲料闻起来有粮香味。肮脏的饲料往往带有细菌,可能会对幼鸽造成伤害并妨碍发育。陈旧饲料的营养价值比新饲料低,90%~100%的种子,经过2~4天浸泡后将会发芽,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可以估算出饲料品质的高低。詹森家族历来使用这种方式检验饲料质量,知道的人极多,仿效的人极少。发育中的幼鸽比成鸽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因此,鸽友如果想要有强壮的幼鸽,高蛋白质、高能量的混合饲料不可或缺。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包括有小粒蚕豆和豌豆,育种饲料里它们至少要占40%的比例。玉米是众所周知的高能量饲料,但鸽舍若有毛滴虫问题时不建议使用。玉米虽然不会直接给鸽子带来毛滴虫,但它却可能伤害鸽子的喉咙,使毛滴虫有机体很容易在受伤组织里发生。现在鸽粮供应商已注重在幼鸽饲料中使用小粒玉米,而且还加入打磨工序,情况明显改善。但是鸽友应注意,有一种颗粒大小非常适中、颜色也橙红悦目的“美国玉米”,是专门供爆玉米花之用的,实践检验,鸽子食用后,粪便异常黏稠,排便不利,不建议使用。

营养不足

哺育幼鸽会消耗种鸽大量的体力和营养,如果这时饲料里的营养不足,将会导致种鸽体弱生病。在育种期间,种鸽缺乏钙质的问题最为常见,不论配对时鸽子吃下多少含有贝壳类的矿土,它们还是无法吸收储备足以弥补分泌鸽乳和雌鸽形成蛋壳的时所消耗的全部钙质。如果在配对前,骨骼已贮存充分的钙质,情况就会大不相同,这就是鸽子全年都要不间断吃到矿土的重要原因。尽管鸽子可以利用储存在骨骼里的钙质,但是利用量仍然有限度,一旦超过就会出现许多问题。神经和肌肉正常活动也需要用到钙质,当骨骼里钙质被过度消耗时,鸽子会出现不愿意走动、慵懒、虚弱等现象。此外,输卵管肌肉发挥作用,将鸽蛋往下推挤。当钙质不足时,输卵管将会失去这种能力,导致鸽蛋阻塞。同样,如果输卵管内壁的壳腺钙质供给不足时,就可能生出粗壳、薄壳或软壳(无壳)蛋,鸽乳品质也会随着钙质含量下降而降低,导致幼鸽出现软骨,鸽友只要摸摸幼鸽头部及嘴喙部分便可知道。同时,幼鸽还可能出现“八字脚”,虽然这也和巢盆大小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当今赛鸽强国的经验,光是持续供应鸽子含有钙质的矿土和矿粉还不够,有必要在饮水里在加入钙糖浆,尤其是在种鸽体内贮存的钙质几乎已被消耗殆尽的育种末期。例如,可使用钙质/维生素D糖浆,每一升饮水加入5~10毫升,每周使用1~2天。每周有几天提供水溶性混合维生素,也是一种流行的做法了。

疾病防治

育种期间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预先处理种鸽配对前就曾发生过的疾病。育种期间的主要疾病,如蠕虫、体外寄生虫、球虫、毛滴虫、呼吸道感染和沙门氏菌等,应该在育种前就加以控制,虽然并非每个鸽舍都有必要防治上述疾病,但应依据鸽舍先前是否曾有上述问题及鸽舍建立多久而定。

育种期间,巢窝里的幼鸽也必须接受疾病防治,有些问题与幼鸽是否正确用药有关。此时加入饮水里的任何药物都会被种鸽吸收,当种鸽哺育幼鸽时,通过鸽乳,将种鸽吞食的药物转移给不到10天大的幼鸽,如果这个阶段幼鸽染有毛滴虫,仅需对种鸽对进行个别用药即可。大于20天的幼鸽,靠父母先吃进的食水灌喂;如果父母曾吃到药物,幼鸽同样也会摄取到。但若以体重来换算,生长迅速的幼鸽所摄取的食物量,将比成鸽高出许多。10天大的幼鸽,体重只有成鸽的1/4,但是食量却是成鸽的4倍。因此它们可能吃进建议剂量16倍的药物、随着幼鸽逐渐成长,这种问题也会变得比较缓和。然而鸽友仍需当心,药物的使用剂量要准确,而且应选用安全的药物。

育种季节内,有些问题只能用“急救”的方式处理。当所有幼鸽都已经大到能够自行取食和喝水,而且巢箱里也没有幼鸽时,便可彻底清洁鸽舍环境及进行普遍驱虫。

产蛋后瘫痪

有时候,雌鸽产蛋后会变得举步困难,情况轻微的足趾无法伸直,只能用足趾关节来走动,严重的双足会变得软弱无力和瘫痪,只能用翼托来支撑身体。支撑鸽子足爪的主要神经叫作坐骨神经。坐骨神经通过脊椎骨,沿着路径绕过骨盆的内缘,最后通到鸽子的脚部。雌鸽下蛋时,这些神经有时候会受到骨盆内缘和蛋壳挤压,使得神经发炎,这表示神经传导所发出的脉冲将会受到阻碍。这种神经发炎是可以治愈的,依发炎的严重程度不同,大部分雌鸽在3天~3周内便能复原。通常需要将这种雌鸽隔离开来,以防受到其他鸽子的啄击和骚扰。一般是将它们放进备用的巢箱或是鸽笼里,里面要铺好垫草,以免它们受到更多的压力和痛楚;同时准备食物、饮水和含钙矿物质,让它们方便取食。

任何足以造成产蛋困难的状况,都会使雌鸽出现上述问题。举例来说,雌鸽缺乏钙质时会让输卵管收缩的力量减弱或妨碍蛋壳的形成,这两种状况都会使下蛋时间延长,同样,雌鸽过胖和鸽蛋过大时,也会导致相同状况发生。

弃巢的父母鸽

所有鸽友都知道,种鸽和它的蛋、幼雏及巢箱之间有着惊人的感情维系。种鸽之所以抛弃幼鸽或鸽蛋,是因为鸽舍管理有问题所引起的,与疾病无关。外来的刺激(特别是猫)可能和这个问题息息相关。不过,鸽友也应该想到鸽舍里可能有红蜘蛛。成熟的螨虫生活在鸽舍隐秘的角落和缝隙里,尤其是巢钵的下方。晚上它们会变得活跃,在幼雏和孵蛋种鸽身上爬来爬去,同时叮咬和吸食它们的血液。白天偶尔也会在幼鸽翅膀下方发现这些螨虫。鸽子被咬的地方只会出现很细小的疤痕。幼鸽因为失血,皮肤会变得苍白,或者是因为蛋白质流失而使足爪肿胀。鸽友如果怀疑有螨虫作祟,晚上可以用手电筒检查正在孵蛋的鸽子,或是拿一把小刀插进鸽舍裂缝里,如果里面有螨虫,刀子上会有血迹。先前我们讨论过控制鸽蝇的方法,使用同样方法来防治红螨也很有效。

卡蛋的雌鸽

当一羽雌鸽的蛋生不下来时,我们会说它“卡蛋”了,这是很严重的一种状况,往往会致命。当输卵管进行强有力收缩作用时,非常需要钙质。如果一羽雌鸽因缺乏钙质且卡蛋时间低于24~48小时,这就值得给它补充一些钙质。通常是每24小时补充20毫克,药房可以买到钙片。如果每片是100毫克,1天用1/5片就可以了。也可以直接用1/2毫升钙糖浆灌进雌鸽嘴里。如果上述措施在24~48小时内都不见效,或者雌鸽开始变得痛苦,那么就必须采取措施。老的资料对此有殊途同归的说法——泄殖腔灌注蓖麻油。问题是,哪一个鸽舍为此常备了蓖麻油?推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一个清空了药水的氯霉素眼药水软塑料管瓶,吸入清水冲洗几遍,然后吸入几毫升食用油,将油注入卡蛋雌鸽的泄殖腔。只一分钟,雌鸽会不择场地的后躯蹲伏,产下卡住多时的鸽蛋。你会看到这枚鸽蛋已经被油完全包裹,产出的蛋表面的油,立刻将周围浸润。拿起“油蛋”观察,虽未破裂,但是蛋壳表面必有异常——通常是麻糙不已!

幸好健康良好的雌鸽很少会有卡蛋的问题,但是鸽友必须切记育种前后都要给雌鸽补充钙质,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蛋壳表面异常

有时雌鸽会产下蛋壳表面异常的蛋,蛋壳表面显得不规则和粗糙,或者根本就没有蛋壳,由半透明的薄膜包住蛋体。可能的原因很多,事实上一羽相当健康的雌鸽,偶尔也会产下这样的鸽蛋。这种问题在某些鸽舍里可能变得很常见,或者只有一羽雌鸽经常如此。这通常是由下列两个原因造成。

1.缺乏钙质

蛋壳腺位于输卵管内壁里,负责分泌形成蛋壳的物质将正在长大的蛋包裹起来。如果雌鸽缺乏钙质,就算它们蛋壳腺的功能正常,还是无法产下正常蛋壳的鸽蛋。因此,育种前后给雌鸽补充含有钙质的东西就变得非常重要。发育中的鸽蛋是沿着纵轴滚动着通过输卵管。雌鸽轻微缺乏钙质的表现,就是蛋壳表面留下一些半透明的螺旋状线条。

2.蛋壳腺出问题

如果已补充适当钙质,但是问题依然持续时,极有可能是蛋壳腺患有疾病,最有可能就是受到感染。最常引起蛋壳腺感染的细菌若不是生活在肠道里,就是从泄殖腔进到输卵管里。如果蛋壳腺感染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个周),就算治疗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不过,如果能尽早发现,尽早医治,还是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效果。建议将有问题的雌鸽隔离开来使用,恩诺杀星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3滴,连续治疗10天),接着观察2周后再将它送回雄鸽那里,这段期间都必须随时补充钙质。

雌鸽产卵后无法飞行或行走

一羽健康的雌鸽,在单独的巢箱里配对和下蛋后,当它被放出到鸽舍里活动时,不是出现跛行,就是飞不起来。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缺乏钙质。当鸽子经历育种和分泌鸽乳后,雄鸽和雌鸽都要消耗大量的钙质,而且雌鸽消耗的钙质会更多,因为它们还要产蛋。因此,重要的是持续补充钙质以弥补消耗。如果在关键时段无法取得钙质,比如蛋壳正在生成时,鸽子就会动用它们储存在骨骼里的钙质来应付需求。骨骼流失大量钙质会引起骨骼疼痛,导致鸽子拒绝飞翔或走动,常常走不到几步路就会卧在龙骨上休息。或者,钙质流失也会造成小骨折,使得鸽子跛脚或飞行时摇摆不定。如果鸽子的行动受到限制,如活动范围太小,会导致肌肉僵硬,而且会影响骨骼本身血液的供应,让病情更加严重。解决办法依然是要确保鸽子随时都能吃到含钙补品,像是保健砂和矿粉。同时也可以在饮水里加入不含糖的钙浆。

翼外翻

相信鸽友们都看到过巢窝里只有单羽幼鸽时,它们的下翼往外翻的状况。许多不同种类的鸟禽,包括鹅、鸡,也都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将这种翅膀叫作“翼外翻”。成长中的幼鸽,主羽的羽轴充满血液,这会增加它们的重量。同时,发育初期的骨骼系统系由软骨构成,与成熟的骨骼不一样,它们会变形和变弯。随着鸽子逐渐成熟,钙质会储存在这些软骨的细胞间质里,使软骨逐渐变得越来越硬,最后形成了成鸽的硬骨骼。在骨骼尚未因钙质变得硬化前,腕骨还不够强壮,不足以支撑充血羽毛的重量,这会使得下方的翅膀往外翻翘。幸好这种状况大部分都能自行修正过来,钙质会随着时间储存入软骨里,同时骨骼的力量也会逐渐增强。当羽毛停止生长时,羽轴里的血液会流泻出来,所以也会变得较轻,结果翅膀就会逐渐移回正常位置。

巢窝里有2羽幼鸽时,通常不会发生这种状况。因为它们往往都能相互支持来度过这个成长阶段(插图12)。

八字脚

“八字脚”是指未断乳的幼鸽,有一只或两只脚突出于身体外侧的状况;严重时,两脚向左右两方平展,成180°角了。这类幼鸽成熟后,它们的脚便无法收回身体下方,以致无法正常的站立和走动。这种畸形实际上是由于大腿部的骨骼向外偏离生长,造成腿部弯曲而无法伸直。原因可能是跟遗传和营养有关,不过通常是父母鸽过度用力孵窝再加上不适当的巢料有关。有些父母鸽在孵窝时显得特别用力,几乎要将幼鸽给“压碎”。如果巢料不适当,幼鸽就得不到支撑,或是巢钵太大,幼鸽的双脚往往会被推向一侧。这种状况在巢窝里只有单羽幼鸽时更为常见,因为缺乏同孵巢伴可以彼此支撑。如果尽早发现,换个较小的巢盆,同时垫好巢料,或是将两只同龄的单羽幼鸽放在同一个巢盆里一起哺育,将会有所帮助。

如是血统特别好的幼鸽,或者是按计划重点培育的“种子幼鸽”,除了足部异常,发育情况良好时,可以采取人工措施予以纠正。一般在幼鸽10天大之后,找一段粗细、长短和软硬度都适宜的棉质细绳,先绑在幼鸽一侧的脚杆上,然后将另一侧外伸的脚杆拉回到正常位置,将细绳的另一端绑缚在这条腿的脚杆上,使之处于正常位置并被细绳固定住,不能外撇了。但是,幼鸽仍能在巢中前后移动,种鸽也能正常哺喂,被缚幼鸽会生长正常。待到幼鸽近出窝时,将绑缚的细绳解除,你会发现这只幼鸽双脚正常,丝毫看不出畸形的痕迹(插图13)。

龙骨弯曲

有些幼鸽长到成熟阶段,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龙骨明显不是前后笔直状态,反而弯得偏离中线,偏离程度有大有小,有的两道弯曲,呈“S”形状。龙骨弯曲似乎和遗传有关,有些鸽子能产出这种幼鸽,即使它们的鸽蛋是由其他保姆鸽代为抚育也是这样。若缺乏钙质也容易造成这种状况。种鸽保护和温暖幼鸽时体重压力过大,或是使用巢料不当,也会使得幼鸽可能出现这种状况。鸽友们一般不看好这种幼鸽,有的在发现后就直接将其淘汰。后天造成的弯龙骨是不遗传的。笔者曾刻意在实践中观察,使用龙骨弯曲,但无其他缺陷的种雌鸽,配正常龙骨的种雄鸽,繁殖数窝,后代无弯龙骨现象。

从遗传规律看获胜基因的延续

育种的目的是将获胜的遗传基因巩固下来。获胜的比赛鸽往往都是杂交的产物,因为它们身上带有广泛的不同遗传基因,这表示它们产出的幼鸽在品质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会是好品质,但更多则不是。想要将获胜鸽的遗传基因巩固下来,则需要将有近亲血缘的鸽子配对。例如,获胜鸽是一羽雄鸽,就拿它和它的母亲、姊妹或直女配对。以此方式产出的子女里,其中有一些会拥有所需要的遗传基因。但唯一能确认的方法,就是再拿这些第二代育种,让它们产出的幼鸽去比赛。通常认为,和获胜鸽长得最像的下代,极可能遗传了获胜的基因,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生理外表只是一个外在的指标,外观的相像,只表示它们也许遗传了一部分跟上代获胜鸽相同的基因。当一羽好鸽子被确认后,由于它是近亲交配的结果,遗传基因的变异较少,则更可能做出和它一样好且遗传基因变异较少的鸽子。鸽界普遍认为,近亲血系带有的获胜基因更能在种鸽身上固定下来。通过“杂交优势”这一遗传现象,两个近亲血系杂交出来的幼鸽会特别有生命力,因此这些近亲血系就能够用来繁殖比赛鸽。随便杂交(繁殖),谱系乱了,是谈不上杂交优势的。这似乎也是我国鸽界的赛鸽种质延续状况,长期与世界赛鸽强国之间有差距的主要原因。(www.chuimin.cn)

雌鸽不孕

雌鸽不孕须根据个别情况分析原因,10岁以内健康的雌鸽,明确出现不能产蛋的情形,比较少见。我国鸽界曾有个老“规矩”——买卖雌鸽后,若一定时间内在买主处不产蛋,可以给原主送回,退还购鸽钱。不过,由于来自自然的刺激,如日照加长和环境温度上升,使得不能产蛋的健康雌鸽,可能产生较强烈的孵蛋欲望,给它和配偶一对刚产下的鸽蛋抱孵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通常在它抱孵和哺育过这一对鸽蛋后,等到第二轮育种时它可能就会顺利下蛋。接下来这羽不孕的雌鸽应该能继续下蛋。终生不育的雌鸽极为罕见。

雄鸽不育

对于全部或部分鸽蛋无法受精的个别雄鸽,确保没有疾病出现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和提高雄鸽受精率?建议如下。

•配对前补充综合维生素。

给予雄鸽补品,特别是含有维生素E的补品,例如胚芽油或活力油,都很有益。

•延后配对。

来自自然的刺激增强后,如日照加长和环境温度上升等,都能够刺激精子产生。

•在独立的空间内进行配对。

较年老的雄鸽在进行配对时往往都显得笨拙,花费时间也会比较长,更不能被中途打断。它们很容易受到年轻、强壮的雄鸽干扰。同时,由于它们的精子数量减少,增加交配次数才有机会成功受精。在独立且宽敞的空间里,雌鸽也多半能做出正确的蹲伏动作以利交配。

•剪毛的做法无济于事。

为了加强精子的传送,有些鸽友会修剪雄鸽或雌鸽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这种做法的效果实在令人生疑——雄性鸟类的泄殖腔附近有一些称为“触毛”的羽毛,极为敏感,可以便利雄鸟交配时,感觉和定位雌鸟泄殖腔的位置,雄鸽同理。剪掉了雄鸽的触毛,是弄巧成拙的做法,属于搬石头砸脚的愚蠢行为。

注射药物以提高生育力

如今,给雄鸽和雌鸽注射荷尔蒙以刺激、提升它们的生育力已不是神奇传闻了。鸽子脑部下方有一个称为“脑下垂体”的小腺体,它除了分泌其他物质外,还可以分泌一种称为“促性腺激素”的荷尔蒙。它能导致雌鸽排卵和刺激雄鸽制造精子。对鸟禽来讲,它们的脑下垂体随着日照加长和环境温度上升而产生这种荷尔蒙,这也正是鸟类大多数会在春天开始繁殖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能力会下降。购买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经注射后增加鸽子促性腺激素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鸽子便会恢复生育力,这种注射对年老的雄鸽最为有效。这类老雄鸽3年前可能每轮蛋都能成功受精,两年前也许6枚蛋里只有4枚是受精的,而去年或许只剩下1枚受精。这些老雄鸽通常还有一些睾丸组织能对促性腺激素产生反应。一般做法是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最好是在初春时节开始注射,让注射液能和鸽子身体自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一起发生作用。雌鸽接受注射后最好留下来和雄鸽作伴,让它排卵时雄鸽可以进行授精。不过,促性腺激素是一种性荷尔蒙,雄鸽在注射过程中最好还是和雌鸽暂时分离为好,因为这种注射液会即时刺激雄鸽的性欲,使它不停地交配,平白浪费精液,而此时的授精能力不一定达到正常水平。最好是等雄鸽的注射疗程完成后再让它们回到雌鸽那里;不育的时间越久,产生反应的可能性就越低。生殖腺若患有严重疾病的鸽子,如患有睾丸癌或卵巢囊肿,则对促性腺激素不产生反应。

受精卵不能孵化

应该检查所有不能孵化的卵,以确定它们是否确实受精。如果鸽蛋无法自行破壳,鸽友很容易将不育与胚胎夭折混为一谈。如果检查结果证实鸽蛋并未受精,鸽友显然必须集中注意力将不受精的原因找出来。如果鸽蛋确实受精却不能孵化,则鸽友可进行下列检查。

鸽蛋解剖

首先检查鸽蛋表面。变形、表面粗糙,或者是蛋壳显得很薄的鸽蛋,表示雌鸽的输卵管可能有病变。这种鸽蛋的蛋壳可能有过多的气孔,使得感染源很容易进入蛋里。再检查蛋壳有无龟裂破损。如果真有这种情形,感染源进入蛋里就更容易了。同样,还要检查鸽蛋是否沾染很多粪便。虽然沾染了粪便的鸽蛋也有幼鸽孵出,鸽友们认为只要幼鸽啄壳的过程,未被粪便阻碍就没有问题。其实不然,因为看上去光滑结实的蛋壳表面,是有无数微孔的,鸽粪中所含的细菌,会经由这些微孔进入到蛋壳内,假若里层薄膜也未能阻止这些细菌的进入,则鸽蛋内部的胚胎就有被病菌侵害的可能。但是清除这些污渍时,不能采用清洗或浸泡鸽蛋的方式,那样会将蛋壳外的保护膜彻底破坏掉。

细菌在蛋内生长并非不可能,这使得胚胎死于蛋中。蛋壳内膜遭到细菌感染,若父母鸽继续孵蛋,蛋里的细菌将会更容易生长。泄殖腔表面和巢窝是最主要的感染源。因此,保持巢箱内部环境的卫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蛋壳很薄、表面有裂痕、形状欠佳或表面粗糙,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极高。

造成胚胎死亡的潜伏性感染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沙门氏菌。

当带病原体的种鸽排出这种细菌,接着便会污染巢窝。此外,还会感染雌鸽的卵巢和输卵管及污染尚未产出的鸽蛋。控制方法是将带病原体的鸽子找出来予以淘汰,同时严密做好鸽舍环境卫生,并使用适当的药物(如恩诺沙星)治疗其他种鸽。

•披衣菌。

这种细菌也会感染雌鸽,并且会随着鸽子粪便排出,因此巢窝也很容易被污染。有些种鸽舍的披衣菌问题相当严重,不但造成胚胎大量死亡,同时也会造成断乳的幼鸽出现呼吸道感染。可用四环素治疗7~30天,治疗时间的长短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不过,当引进新种鸽时,往往又将这种有机体带入鸽舍,因此种鸽舍有必要预留一个隔离检疫的空间。

•其他致病有机体。

若是在育种后,碰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环状病毒等病毒,还有如霉菌等问题时,在防治上可能会相当困难。如果鸽舍先前有孵不出幼鸽的病史,那么在接下来的每个育种季节开始之前,都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胚胎死亡的可能原因

正常情况下,有极小比例(大约小于5%)的胚胎或幼雏会在蛋里死亡。可能的原因很多,得看抱孵期的长短而定。

抱孵12天内:

•巢箱状况不佳。

温度过高或太低,通风不良。

•鸽蛋受到巨大声响或摇晃刺激。

这种情况在鸽蛋移给保姆鸽代孵时特别严重。打雷发出的巨响为何会刺激鸽蛋,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抱孵不当。

可能的原因包括配对不当发生“争风吃醋”的状况、鸽子较年老又患有关节炎、巢箱设计不良、巢料不当、鸽主过度打扰、巢箱内外没有适当控制寄生虫有红螨(红蜘蛛)和鸽蝇等出没,没有为第2轮育种预备好巢箱、鸽舍空间过度拥挤、来自舍外的骚扰等。

•鸽蛋品质不佳。

如上所述,细菌很容易进入有裂痕、壳薄、变形或蛋壳粗糙的鸽蛋里造成感染,使鸽蛋受到更多伤害。鸽蛋品质不佳,可显示出雌鸽输卵管患有疾病,感染的病原体体可能是沙门氏菌或披衣菌;或是雌鸽营养不足,特别是缺乏钙质。如上所述,鸽友会发现有半透明的鸽蛋,蛋壳上有清楚的螺纹环绕,这是鸽蛋旋转着通过输卵管时无法获得充足的蛋壳物质造成的。蛋壳有部分区域变薄,则是雌鸽缺乏钙质的一个早期征兆。

•感染。

在此必须强调,虽然雌鸽感染疾病可能让鸽蛋受到干扰,不过大部分的感染都是来自巢盆或巢箱,因此若能保持巢盆、巢箱的卫生,胚胎死亡率便可大幅度降低。

•父母鸽营养不足。

缺乏维生素E、A、B和D³,还有锰和锌,这些都与鸽子育种表现欠佳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鸽子营养多样化的饲料,一种或多种矿土、啄石以及矿粉,就能满足鸽子的营养需求。如今,鸽店里能买到各式各样的营养补给品。

•遗传因素。

抱孵12~18天期间胚胎死亡:

•抱孵和巢箱环境不当。

抱孵期的最后6天,巢箱里的“微环境”开始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高温和低湿会让鸽蛋变硬、变干,这会让幼鸽在出壳过程中变得极为疲惫。同样,这也会造成鸽蛋和幼鸽产生脱水现象,使得幼鸽粘在蛋壳里脱不了身,吸收不到蛋黄囊和剩余的蛋白。如果种鸽在孵蛋期间,能够接触到雨水或洗澡,那些蛋壳就不会变得过干或是过硬。有趣的是,一些较老的赛鸽杂志,里面有文章说鸽友会用舌头来舔鸽蛋,用意也是如此。抱孵条件不佳也会影响幼鸽的发育,如果幼鸽在出壳时受到更多的干扰,接下来父母鸽的哺育工作也将会变得更为困难。

实践中的补救措施:孵化过程中发现有轻微龟裂凹陷的鸽蛋,只要蛋壳内膜未破,内容物没有流失,可以使用白色医用胶布,甚至是伤湿止痛膏剪成的小方块,最好是透明胶带纸,小心粘贴修补蛋壳受伤部位,然后放入巢盆让种鸽继续孵化,效果相当满意。不过鸽蛋在此之前必须尚未受到感染才行。

•胚胎异位。

抱孵不佳、鸽蛋大小或形状异常,或有其他遗传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总而言之,胚胎死亡的原因绝大多数若不是温度、湿度异常,就是受到感染。这些感染通常是由于巢盆肮脏,或是雌鸽本身原来就带有某些疾病。

当鸽蛋不能孵化时,进行检验有许多好处。问题可能出在鸽蛋本身未受精,或是胚胎死亡,进行检验可以将问题找出来,包括父母鸽的抱孵不当、巢箱环境不佳、种鸽营养不足或是感染。有些导致鸽蛋无法孵化的感染,同样也会影响到本舍比赛鸽的表现,将它们辨别出来并加以控制,显然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鸽友们应该知道,幼鸽出壳过程应该在48小时左右完成。倘若看到幼鸽的嘴喙已经露出,说明幼鸽在蛋壳内已经开始呼吸。此时若在24小时还不能脱壳,幼鸽会闷死在蛋壳中,功亏一篑,殊为可惜!多数幼鸽依靠本能,会在蛋的中部啄壳(其实是用喙尖上的蛋齿将蛋壳顶开),然后环绕一圈,使得蛋壳一分为二,幼鸽得以出壳。有一小部分幼鸽因为种种原因,未在蛋壳中部啄壳,或者虽在蛋壳中部开始,但是啄壳走势不直,弯弯曲曲走“S”形,费力不讨好。就是这样啄壳不利的幼鸽,若不经意观察,一时疏忽,会死于蛋壳内。对待这种血统很好,出壳关键时刻遇到意外的情况,我们不该放弃,应帮它们一把。具体做法是用指甲自幼鸽啄壳部位起,沿着蛋壳中央部位,轻轻下压,让孵化了近20天,已经很脆弱淡薄的蛋壳,形成一条基本呈直线的裂痕,将幼鸽的啄壳路线导入正道,使之顺利啄壳出生。注意不要彻底将蛋壳强制一分为二,使幼鸽人为出壳,因为幼鸽的孵化过程包含了啄壳时间,时机不到,强制拉出,揠苗助长,会伤到幼鸽。下压时若看到裂缝处有血丝渗出,说明时机不到,应停止压壳,待几个小时后再进行。出血不是幼鸽受伤了,而是蛋壳内幼鸽的胎衣还在工作,最后为幼鸽供血供养料。成熟标志是,自然出壳的幼鸽,脐部收缩极好;人工提早拉出壳的,脐部往往都下垂一块未吸收的蛋黄囊,容易磨破感染,或幼鸽因“不足月”而夭折。假若人工助力后24小时,幼鸽仍未自行娩出,可以帮助它把蛋壳居中分离,让幼鸽身体居于尾部位置的那一半蛋壳中,保护蛋黄囊的吸收。最终幼鸽依靠自己的力量脱出蛋壳。人工助力,可以使一些原本意外夭折的幼鸽获得挽救,有了健康长大、驰骋赛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