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右侧乳房肿物2个月,病理确诊右侧乳腺癌1个月。否认乳房局部外伤史。同期行腹部B超、胸部X线片,未见肝、肺转移征象,诊断为:右侧乳腺癌。因患者既往存在房颤病史,应积极术前准备。临床检查发现显性乳房肿块的患者,其处理步骤由患者年龄和临床可疑恶性程度决定。放疗后,在未出现放疗并发症之前施行手术。避免因放、化疗反应延误手术时机。......
2024-01-08
20世纪末提出的多阶段发展模式认为,乳腺正常上皮向恶性转化,经历一个从正常上皮到单纯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谱带式渐进性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确定非癌到癌变的切割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念
1.单纯性增生和囊性增生 一般地讲,乳腺增生症有两大临床表现,即乳房疼痛和囊性结节,而女性尸检时发现的隐性乳腺增生病也占50%以上。因此,在临床上将乳腺增生症分为生理性的单纯增生(mazoplasia)即乳癌症(tnastalgia)和病理性的乳腺囊性增生症(cystic hyperplasia)两类,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预测病情发展,选择适当治疗方法,估计治疗效果,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分类。在病理学上,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囊肿、导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多种病变的综合征。
2.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按照当前公认的形态学定义,不典型增生的概念是:当导管上皮增生呈现一定的导管原位癌形态,但是不足以诊断原位癌时,可以诊断不典型增生。
3.癌前病变 癌瘤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癌瘤充分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必定有某些形态改变,作为前驱表现,由轻到重,逐步积累,终于发展成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的肿瘤表现。这种发生于癌瘤之前的局部组织形态异常,但又不足以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理变化,病理学上称为癌的前期表现,临床上习惯称为“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breast lesion,PBL)。目前较公认的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包括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intraductal papilomatosis,IP)和乳腺导管及小叶的不典型增生。
(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阚秀等对乳腺增生症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标准以及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点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1.普通型增生 分为轻度增生、腺病为主型增生、囊肿为主型增生、纤维腺瘤样增生和高度增生。其中轻度增生包括小导管增生扩张,小叶增生,一般性大汗腺化生、肌上皮增生等。高度增生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搭桥样增生。
2.不典型增生 包括4种增生形式:筛状、乳头状、实性和腺管状。4种病理变化:包括管径扩大;细胞体积增大伴一定异型;细胞排列极性紊乱,但仍可以辨认出极向;肌上皮细胞减少或极少。3种特殊增生细胞:亮细胞、小细胞和梭形化细胞。分3级:轻、中、重。
3.不典型增生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点 ①病灶出现坏死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依据之一;②肌上皮细胞的消失考虑为原位癌;③乳腺细胞质内黏液空泡及空泡内嗜伊红小体或印戒样细胞为小叶原位癌的重要特征;④次级腺腔或开放性生长为良性增生的表现;⑤其他细胞呈“水流样”排列,可见成团泡沫细胞、大汗腺样化生等改变是良性表现,而核分裂象常常是原位癌的标志。
(三)乳腺增生癌变
前瞻性研究显示,单纯乳腺增生的癌变率为0.1%,乳腺不典型增生病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度是同期同年龄正常妇女的4~5倍,其中乳头状瘤病的癌变率高达33%,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倍。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且家族中伴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在活检后10~15年约有20%发生乳腺癌。有学者发现,绝经前妇女不典型小叶增生的癌变危险度比绝经后高,约为12∶3.3,而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的癌变危险度则与绝经状况无关。(www.chuimin.cn)
还有研究指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高发年龄比乳腺癌早约10年,而从组织活检至发现乳腺癌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年,说明乳腺囊性增生症不宜忽视,应该定期检查、随时治疗。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囊性增生症患者的发病年龄越轻则以后患乳腺癌的机会越大。
癌前病变除病灶本身有较高的乳腺癌发生率外,非活检部位以及对侧乳腺患癌的概率亦同比增高。因此,考虑局部切除不一定能降低乳腺癌的总发生率。
(四)预防性治疗
一般认为,乳腺单纯性增生发展至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或囊性增生期时,其病理改变均属不可逆性。因此,乳腺的囊性增生症不可长期观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起效较快,2个月即可判断疗效,6个月为1个疗程。常用的药物为他莫昔芬,它是一种非甾体类的抗雌激素药物,和雌激素竞争乳腺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形成药物-ER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内,调节由雌激素引致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组织细胞的分化、增生,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目的。但是长期应用他莫昔芬可以导致子宫内膜增厚癌变和增加肝细胞癌的危险。而托瑞米芬的抗雌激素机制与他莫昔芬相同,但无雌激素样作用,安全性好,有效率达到80%,是使用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2.手术治疗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1)乳腺不规则肿物,药物治疗无效,年龄>40岁或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不典型增生者,应做局部活检。
(2)年龄>50岁,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不典型增生有明显异型,或乳头状瘤病患者应行预防性乳房皮下切除+Ⅰ期乳房再造;
(3)生育后妇女伴有乳腺癌家族史,并且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行预防性双乳切除术+Ⅰ期乳房再造术。
3.其他治疗 补充必需脂肪酸以降低催乳素活性。达那唑能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对疼痛治疗的有效率为80%~98%。溴隐亭为一种多巴胺受体长效激动药,能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分泌,可以迅速缓解疼痛。
有关乳腺外科查房释疑的文章
发现右侧乳房肿物2个月,病理确诊右侧乳腺癌1个月。否认乳房局部外伤史。同期行腹部B超、胸部X线片,未见肝、肺转移征象,诊断为:右侧乳腺癌。因患者既往存在房颤病史,应积极术前准备。临床检查发现显性乳房肿块的患者,其处理步骤由患者年龄和临床可疑恶性程度决定。放疗后,在未出现放疗并发症之前施行手术。避免因放、化疗反应延误手术时机。......
2024-01-08
与患者说明病情后,患者有保乳意愿,可行保乳手术治疗。应实施保乳手术,术中行“左乳内上象限切除”和“前哨淋巴结检查”,依冰冻病理结果决定切除范围及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Veronesi等通过20年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根治手术的生存率相同。乳腺放疗是保乳治疗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放疗用于治疗乳腺癌几乎是与手术治疗同时开始的。......
2024-01-08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近年来,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同时,预示对某些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药物耐药,HER-2受体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因素。由于HER-2/neu蛋白位于细胞表面,易被抗体接近,故HER-2可以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
2024-01-08
部分缓解: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以上,至少4周。新出现胸腔积液、腹水,若细胞学找到癌细胞,判定为PD。PR: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性病灶密度减低,至少维持4周。NC:病灶无明显变化,至少在治疗开始后8周以上方可评价为NC。......
2024-01-08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因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有关,故治疗不单限于手术治疗,需在手术后行激素受体检测,依受体情况行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可测得的ER阳性率大约为60%,经ER检测选择病例可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提高到50%~70%,而ER阴性有效率只有10%左右。Pawles总结了235例ER阳性乳腺癌经各种内分泌治疗总有效者128例,占54%,而76例ER阴性者有效率仅达4%。......
2024-01-08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疗效] 用上药治疗癌转移时淋巴结大38例,用8个疗程后,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疗效] 据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切口不愈患者,均获治愈[5]。[疗效] 用上药治疗乳腺癌62例,两组分别完全缓解9例、5例,部分缓解13例、10例,无变化7例、......
2023-12-06
在美国每年约有195 000名妇女诊断患有乳腺癌,约占其女性所有癌症发病数的32%。在我国上海、北京、天津三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和发达国家相比提前大约10年。我国各民族之间女性乳腺癌的病死率也有较大差异。非洲属乳腺癌的地发地区,但其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多国的资料共同显示,男性乳腺癌的发病趋势痛当地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一致。......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