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左侧乳房肿物性质待查;②乳腺纤维腺瘤;③乳腺增生症;④乳腺癌;⑤双侧乳腺增生。故目前“左侧乳房肿物”诊断明确,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侧乳腺纤维腺瘤”。肿瘤多为单侧乳房单发性肿物,但单侧乳房或双侧乳房多发肿物并不少见,有时,乳腺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临床上称之为乳腺纤维腺瘤病。肿瘤直径一般为1~3cm,亦可超过10cm,甚或占据全乳,临床上称之为巨纤维腺瘤,青春期女性多见。......
2024-01-08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常见于青年妇女。早在19世纪中叶,国外学者即对本病进行了阐述及命名。在对本病的认识过程中,曾被称为乳腺纤维腺瘤、腺纤维瘤(adenofibroma)、腺瘤(adenoma)等。实际上这仅仅是由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构成以腺管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则称为纤维腺瘤;如果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则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但上述3种情况只是具有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而3种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差别,所以准确分类并无必要。
(一)病因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但详细发病机制不详,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③饮食因素如高脂、高糖饮食;④遗传倾向。
(二)分型
乳腺纤维腺瘤可临床上分为3型。
1.普通型最常见,肿瘤直径在3cm以内生长长缓慢。
2.青春型少见,月经初潮前发生,肿瘤生长速度较快,瘤体较大,可致皮肤紧张变薄,皮肤静脉怒张。
3.巨纤维腺癌,亦称分叶型纤维腺瘤。多发生于15~18岁青春期及40岁以上绝经前妇女,瘤体常超过5cm,甚至可达20cm。扪查肿瘤呈分叶状改变。
以上临床分型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无指导意义。
(三)乳腺纤维瘤病理
1.大体形态 肿瘤一般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质韧、有弹性、边界清楚,可有完整的包膜。肿瘤表面可有微凸的分叶。切面质地均匀,灰白色或淡粉色,瘤实体略外翻。若上皮成分较多时则呈浅棕色。管内型及分叶型纤维腺瘤的切面可见黏液样光泽,并有大小不等的裂隙。管周型纤维腺瘤的切面不甚光滑,呈颗粒状。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的切面常见小囊肿。病程长的纤维腺瘤间质常呈编织状且致密,有时还可见钙化区或骨化区。
2.镜下观察 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5型。
(1)管内型纤维腺瘤: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上皮下平滑肌组织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弹性纤维成分。病变可累及一个或数个乳管系统,是弥漫性增生。早期上皮下结缔组织呈灶性增生,细胞呈星形或梭形,有程度不等的黏液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管壁单点或多点突向腔面,继而逐渐充填挤压管腔,形成不规则的裂隙状,衬覆腺管和被覆突入纤维组织的腺上皮因受挤压而呈两排密贴。在断面上,因未切到从管壁突入部分,纤维组织状如生长在管内,故又称之为管内型纤维腺瘤,纤维组织可变致密,并发生透明变性,偶可见片状钙化。上皮及纤维细胞无异形。(www.chuimin.cn)
(2)管周型纤维腺瘤: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性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性纤维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也不呈黏液变性。乳腺小叶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腺管弥漫散布。增生的纤维组织围绕共挤压腺管,使之呈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变性或玻璃变,甚至钙化、软骨样纤维变或骨化。腺上皮细胞正常或轻度增生,有时呈乳头状增生。上皮及纤维细胞均无异形。
(3)混合型纤维腺瘤:一个肿瘤中以上两种病变同时存在。
(4)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为乳腺内单发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性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无异型。本病与囊性增生病的区别在于后者病变范围广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常累及双侧乳腺,镜下仍可见小叶结构。
(5)分叶型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本瘤多见于青春期和40岁以上女性,瘤体较大,基本结构类似向管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皆呈明显分叶状。一般纤维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增生较活跃,但无异型。本型与向管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囊肉瘤的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完整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型,可见核分裂。
以上几种分型与临床无明显关系。
(四)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1.乳腺钼靶片 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状,密度略高于周围乳腺组织且均匀的块影,肿瘤边界光滑整齐,有时在肿瘤周围可见一薄层透亮晕,病程长者可有片状或弧形钙化,但无沙粒样钙化。瘤体大小与临床触诊大小相似。乳腺钼靶摄片不宜用于青年女性,因为此阶段乳腺组织致密,影响病变的分辨,且腺体组织对放射线敏感,过量接受放射线会造成癌变。
2.B超 B超是适合年轻女性的无创性检查,且可以重复操作。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实质性,边界清楚,内部为均质的弱光点,后壁线完整,有侧方声影,后方回声增强。B超可以发现乳腺内多发肿瘤。
3.液晶热图 肿瘤为低温图像或正常热图像,皮肤血管无异常。
4.红外线透照 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透光度基本一致,瘤体较大者边界清晰,周围没有血管改变的暗影。
乳腺纤维腺瘤的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纤维腺瘤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可以发现裸核细胞或有黏液,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有关乳腺外科查房释疑的文章
①左侧乳房肿物性质待查;②乳腺纤维腺瘤;③乳腺增生症;④乳腺癌;⑤双侧乳腺增生。故目前“左侧乳房肿物”诊断明确,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侧乳腺纤维腺瘤”。肿瘤多为单侧乳房单发性肿物,但单侧乳房或双侧乳房多发肿物并不少见,有时,乳腺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临床上称之为乳腺纤维腺瘤病。肿瘤直径一般为1~3cm,亦可超过10cm,甚或占据全乳,临床上称之为巨纤维腺瘤,青春期女性多见。......
2024-01-08
大部分显性、不含液体的乳房肿块需要活检。安全、准确的FNA技术既在于操作者,又和细胞病理医师有关。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以及其他多处乳腺中心都采用FNA或空芯针活检技术,致力于得到临床或影像检查怀疑恶性的乳房肿块的术前诊断。对可触及乳房肿块,当针刺活检因为技术原因不可行,或先前的针刺活检显示不典型而不能明确诊断,或与影像学发现不一致时都需要切除活检。......
2024-01-08
目前国内乳腺癌病理分型多分为:①非浸润性癌;②早期浸润性癌;③浸润性特殊癌;④浸润性非特殊癌;⑤其他罕见癌。冲任失调,脏腑及乳腺的生理功能紊乱,气滞、痰凝、瘀血互结发为乳岩。用于乳腺癌广泛转移。......
2023-12-04
碳纤维的主要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类碳纤维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1。表1.13类碳纤维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另外,碳纤维作为一种产品,其性价比当下拓展应用可以接受。例如,母丝售价是40~50元/kg;碳纤维售价200元/kg;预浸(胶)料售价500元/kg。一般200g/m2PAN碳纤维布单层粘贴,每平方米胶用量不小于0.9kg;300g/m2PAN碳纤维布单层粘贴,每平方米胶用量不小于1.3kg;多层粘贴时,从第二层起,每平方米胶用量可减少0.1~0.2kg。......
2023-06-22
第一节新月体形成的机制新月体形成的机制很复杂,但主要有二个机制。新月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早期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最后新月体内的细胞和渗出物完全由纤维组织替代,成为纤维性新月体。......
2024-07-03
由于振动诊断具有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和便于实时诊断等诸多优点,因而它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诊断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振动信号采集、传输以及分析用仪器技术性能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振动诊断技术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ψ称为简谐振动的相位,是时间t的函数,单位为rad。表5.2根据振动后果选择振动监测参数测量参数选择的另一个问题是振动信号统计特征量的选用。......
2023-06-22
纤维素的醚化反应基本原理都是基于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例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都是按照Williamsond的醚化反应原理进行。图2-11碱性纤维素制备的化学反应式而后,碱纤维素与各类醚化剂反应得到不同的纤维素醚产品,纤维素醚制备中的反应如图2-12所示。图2-13羟乙基、羟丙基纤维素醚制备的化学反应式纤维素醚的制备通常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取代基的性质,是亲水的还是疏水的;另一个是取代度。......
2023-06-25
下文在对三项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为国内研究者进行相关评估工具的编制以及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在编制教育诊断评估工具时可根据测验设计的目的和具体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测验项目,构成量表框架。在教育诊断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多途径地收集信息和做出判断和决策。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作为教育教学计划订制的依......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