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肿块组织检查及乳腺癌症状观察

肿块组织检查及乳腺癌症状观察

【摘要】:乳房疼痛、大小和外形改变、乳头溢液、皮肤外观改变是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在查体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的红、肿、热、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可来源于乳腺的皮肤或乳腺腺体内感染。一侧乳头抬高是乳腺癌的一个特征,病理性的乳头抬高多伴有乳头偏斜或回缩。辨认绝经期前女性乳房结节、不规则肿块组织的良、恶性质的检查是查体中的重点、难点。

(一)询问病史

乳房检查的最初步骤是获得详细病史。不管患者的主诉是什么,应了解有关月经情况和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基本资料。

对于绝经前女性,了解其上次月经期时间和周期规律,对评估乳房结节、疼痛和囊肿有所帮助。绝经后妇女,应询问其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的情况,如果没有外源性激素作用,绝经后很少出现多发良性乳房肿块

接下来要重点关注患者目前情况,乳房肿块是患者最常出现的问题,文献报道,65%的患者(Haagensen,2 198例乳腺癌患者)在应用乳房X线检查前即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大小和外形改变、乳头溢液、皮肤外观改变是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在查体中要注意观察。

一般来说,发现症状的时间、一段时间内是否持续存在以及是否随月经周期波动都应被评估。首次就诊时的记录内容见表1-1。

表1-1 就诊记录内容

(二)乳房的正规检查

乳房的正规检查是相对于乳房的自我检查而言的,多由医务人员或专业普查人员进行。

检查时应光线充足,向患者充分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患者应脱下腰以上的衣服,充分暴露双乳,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和隐私,为患者提供外衣或窗帘

检查最佳时间为为月经来潮后第9~11天,因为此时期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房处于静止状态,易于发现病变。

1.视诊 体位多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仔细视诊乳房和乳晕的皮肤。

(1)乳房的皮肤:观察皮肤的颜色,有无静脉曲张、水肿、凹陷及皮温的情况。皮肤水肿严重时可致皮肤似橘皮样改变,呈微“橘皮征”。上肢活动或挤压皮肤可见皮肤局部受牵拉下陷,似“酒窝”称为“酒窝征”。皮肤的红、肿、热、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可来源于乳腺的皮肤或乳腺腺体内感染。皮肤红肿时也要考虑炎性乳癌,炎性乳癌的红肿通常延及整个乳房,乳房无触痛和发热,可与炎症鉴别。双侧对称的浅静脉扩张,可见于妊娠后期或哺乳期,局部的深静脉扩张多见于炎症、外伤、肉瘤或癌症。若表浅广泛扩张而不成放射状,且延及胸壁,多为上、下腔静脉或门脉阻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所致。皮肤的水肿(橘皮征)范围通常广泛,外观明显,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局部的水肿多在乳房下半部和乳晕区最明显,患者抬高上肢时更明显。局部皮肤出现酒窝征,多为该处皮下结缔组织纤维束缩短,可见于乳腺癌、结核或术后瘢痕挛缩及外伤性局部脂肪萎缩。

(2)乳晕应为两个相等的正圆形,如出现外形改变,出现椭圆形或肾形时,说明其内部的乳房有病变。乳晕的改变多与乳头的改变伴发。乳晕的颜色在妊娠期或全身性疾病时,可加深,如艾迪生病、腺垂体功能亢进症等,红外线或放射线的局部照射及局部用药也可致局部色素沉着。

(3)乳头的检查包括双乳是否对称、是否回缩,以及皮肤性状的改变。一侧乳头抬高是乳腺癌的一个特征,病理性的乳头抬高多伴有乳头偏斜或回缩。新近发生的乳头回缩,若不是发生在刚刚停止哺乳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乳头溃疡和湿疹样改变时是佩吉特病的征象。

乳头抬高的观测方法:用一条无伸缩性的软尺,一头固定于胸骨上切迹中点,另一头分别测其至两乳尖的距离。也可用两侧乳房下半圆的最低点连线为标准来衡量两侧乳头是否等高。上肢自然下垂视诊后,要求患者上抬胳膊,以完好的视诊检查乳房下半部。要求患者将手放到臀部,使胸肌收缩,观察变化,完成视诊。此动作可显示微小病变。

2.触诊 可取坐位,同视诊体位,此体位可发现仰卧位较模糊的肿块,如乳腺腋尾部肿块。对于肥胖或乳房较大者应先行仰卧位查体,同侧上肢抬过头顶,必要时于肩下垫起,使胸部隆起,仔细触诊,便于发现较小的肿块。经验不足的医生和妇女进行自我检查时多以两个手指捏乳腺组织,会产生肿块的感觉,这是常见的错误手法。触诊的关键是发现肿块,了解肿块的情况。同时了解乳头有无溢液及溢液的性质。(www.chuimin.cn)

(1)系统地检查乳腺组织:检查者五指并拢,用指腹及掌的前部按压于乳房上,检查按照放射状还是同心圆形进行并不重要,只要按照一定的次序使整个乳房都被检查到即可。检查应当上到锁骨,下到肋弓边缘,内侧到胸骨旁,外侧到腋中线。一只手检查,另一只手固定乳房。检查乳腺组织所需用力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是不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触到肿块后,用一手固定,固定时尽量避开周围软组织,测量肿块大小范围。用一手固定在乳房肿块两侧,另一手示指在肿块中央反复按压数次,如有波动冲击感,则说明肿块为囊性或脓肿。注意按压时,手指不能离开皮肤,否则成为叩诊而产生假性波动感。

对于<1cm的肿块易漏诊,一经发现应以一手示指加以固定,再用另一手的示指末节指腹触诊,或用两手示指轮换固定和触诊。但乳头、乳晕下的小肿瘤,因乳头阻碍,触诊时不易发现,应仔细鉴别。可要求患者坐位前倾或膝胸卧位使乳房下垂,一手托住乳房下或对侧,另一手在对侧相对挤压,避开乳头,检查肿块。

(2)乳头溢液的检查:首先要检查患者胸前内衣上有无“痕迹”,如存在,说明为自溢。再用单手五指并拢自乳晕一侧向乳头方向挤压,如有肿块,则从非肿块侧开始挤压。挤压时按一定顺序,挤压1周。也可用拇、示指放在乳晕两侧撑开皮肤同时向下压,观察有无“乳汁”自乳腺导管口溢出。切忌一手抓住乳房前半部挤压,因此时乳腺导管被挤压,有溢液也不能挤出,同时也会造成肿瘤播散。

辨认绝经期前女性乳房结节、不规则肿块组织的良、恶性质的检查是查体中的重点、难点。此种结节多在腺体组织集中的外上象限、乳房下缘区和乳晕区。正常乳房一般有结节,没有显著特征的肿块不是病理性的发现。在决定一个问题区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时,对照双侧乳房很有帮助。如果患者存在不明显的肿块,不应要求她给予该区特殊关照,加重患者不必要的精神心理负担。察觉到的病变的位置和周围乳腺组织的特点应当被详细记录。如果对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结节的性质持怀疑态度,可在1个月经周期内多次重复检查,了解肿块的变化,推断结节的性质。如果证实是显性肿块,应当进行测量,并应记录其定位、活动度和特点,以备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后对比。

(3)触诊淋巴结:触诊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取坐位,医生用左手查右侧腋窝,患者曲右臂搭在医生手上,对侧亦然。检查者手指尽量伸入患者腋顶部检查中央组,自上而下沿侧胸壁滑动检查内侧组,沿胸大肌外缘检查前组。沿上臂向下滑动检查外侧组,沿肩胛下肌表面滑动触诊后侧组淋巴结。

触诊锁骨上淋巴结,立于被检查者身后,拇指放在患者肩上,用示指、中指和环指深入锁骨上窝进行触摸。

若触诊到淋巴结,应注意其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压痛程度。若对其性质有怀疑,应详细记录其特点,进一步检查。

许多女性都可触及到淋巴结,伴甲刺、上肢小擦伤或腋窝毛囊炎,淋巴结比较小(<1cm),柔软,可以活动(尤其是双侧的),这些情况多没有提示意义。

3.乳房的自我检查 乳房的自我检查是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的良好生活习惯,提倡养成定期自我检查的习惯,一旦发现乳房的变化,及时就医。

(1)检查时间:每月规律检查,固定时间,月经后1周为检查的最佳时间。因为乳腺是随月经周期变化的,月经后1周,乳房随月经变化的肿胀已几乎消失。绝经期女性可选择每月的固定时间进行检查。

(2)检查方法

①看:选择光线充足的场所,充分暴露双乳,观察双乳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乳晕颜色是否均匀,外形是否圆整;乳头是否对称,有无回缩、皲裂、溃烂,有无乳头分泌物,内衣有无残留分泌物,是否有异味;皮肤有无炎症、水肿,或其他改变;有无表面静脉的怒张。

②摸:取坐位或卧位,五指并拢,以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表面,且不可抓捏乳房。以左手查右侧乳房,右手查左侧乳房。触摸时要有一定顺序,可依内上—内下—外下—外上—尾叶、腋窝的顺序进行,不要遗漏,最后挤压乳头,明确有无异常分泌物。如果触摸到肿块或淋巴结,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状、质地,与周围组织、皮肤关系,边界是否清楚,有无波动感,有无压痛。记录初次发现时的情况及其后的变化情况,及时就医。作为专科的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应向患者教授正确的自我查体的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自我查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