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明。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先天畸形或外伤引起。......
2024-01-08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慢性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发生于软骨、骨、关节腔及关节囊上,软骨退变是其标志。临床表现包括关节渗出液、疼痛、不稳,异常步态,膝关节负荷分布异常,关节无力,关节运动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源性肌肉抑制并且伸膝肌的抑制大于屈膝肌等。
膝关节附近的某些肌肉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运动时,正常肌肉起提供姿势稳定、分布冲击力和跨越关节的应力的作用。正常的关节功能需要肌肉同步收缩和放松。骨性关节炎肌力下降造成关节力学环境即稳定性的改变,进一步导致关节运动减少、关节渗出、疼痛等情况,反过来可加重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关节的运动是关节软骨营养的源泉,运动的异常可导致软骨的退变。
二、诊断与治疗
1.综合康复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针对患者的特点采取综合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控制体重、生活方式调整、膝关节支具的使用、采用良肢位、休息和康复训练。
2.关节炎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 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减少关节肿胀;本体感觉训练;有氧训练;改善心肺功能等。
3.肌力训练 增强肌力,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是膝骨性关节炎康复的关键之一。练习方法包括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等长或静力性运动适用于急性关节炎患者。于膝关节伸直位训练,关节不动,绷紧股四头肌,用力6~10s,休息20s;再用力6~10s,休息20s,如此每天完成20~40次收缩训练。等张或动力性收缩适用于慢性患者。渐进性抗阻训练可增加肌力,患者在距小腿(踝)关节绑弹性阻力带对抗主动伸膝的力量,逐渐加大阻力,就可逐渐提高股四头肌伸膝的力量。(www.chuimin.cn)
练习的另一分类为开链和闭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用开链练习以免去体重负荷,但也用不同负荷的闭链练习来加强本体感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4.步态训练 在肌肉力量恢复的同时,应强调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正常控制模式。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异常的控制模式,然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步态训练等手段予以纠正。
5.牵伸训练 如果股四头肌萎缩,则腘绳肌可能产生过度牵拉,导致膝关节过度屈曲甚至挛缩,行走中步态异常并反过来加重关节的退变。因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经常进行牵伸练习。牵伸可用来预防挛缩,并通过松解关节囊粘连而维持或扩大关节活动度。在进行牵伸练习前可应用增加胶原延展性的热疗,练习后可应用局部的冷疗。如有急性炎症,则需暂停牵伸。
6.减轻负荷 如使用免荷支具、手杖,调高坐椅和座厕,及使用其他一些日常生活辅助等。
有关社区骨科康复手册的文章
肩周炎患者的病程为1年至1年半,大部分患者可自愈。肩周炎早期或关节活动受限较轻者,可用推拿按摩手法对关节稍加松解,以保持关节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可进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牵伸练习,以达到松解粘连,改善或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目的。......
2024-01-08
关于腰部疼痛的原因,临床有很多的推测与解释,但是很少能被客观证据所证实,也无法在少数的腰痛生物力学模型与临床的症状之间建立完全可以验证的内在联系。此类患者面对双重问题,多裂肌的功能下降使腰椎的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持续紧张的骶棘肌又对腰椎造成持续不断的过度压力。一侧的髋关节疼痛、不适或凉麻感。......
2024-01-08
CT、MRI检查可以见到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并与临床症状相一致。因为训练过程中背肌的强烈收缩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使腰椎间盘突出加重。......
2024-01-08
训练思路的建立。肩痛的病因很复杂,部分患者无法确定病因。当这两种力量跨越关节传递时,运动感觉系统控制相关肌肉稳定关节。第2步:腰部多裂肌动态训练1.姿势患者取仰卧位,手臂交叉置于胸前,吊带或窄带在一侧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吊带垂直离开床面约30cm,宽带使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
2024-01-08
悬吊运动训练方案的制定取决于对病情系统的评估、弱链测试的结果,并要根据训练中和训练后患者的反应加以调整。第4步:腰部多裂肌动态训练1.姿势患者取仰卧位,手臂交叉置于胸前,吊带或窄带在一侧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吊带垂直离开床面约30cm,宽带使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
2024-01-08
悬吊运动训练对部分膝关节疼痛患者有一定疗效,可按照以下顺序做训练。所有训练都必须在无痛下进行。第2步:腰部多裂肌动态训练1.姿势患者取仰卧位,手臂交叉置于胸前,吊带或窄带在一侧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吊带垂直离开床面约30cm,宽带使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6.调整训练负荷不负重的一条腿使用窄带置于弹性绳上;腹横肌的主动收缩参与;使用双侧负重;或联合使用以上各种方法,以降低负荷。......
2024-01-08
康复目标的拟订应根据残疾者自身的需求和客观的可能,当“需求”和“可能”协调一致方能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3.社区康复是WHO在20世纪70年代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服务形式,依靠社区资源为本社区病、伤、残者进行的康复服务。同时,社区康复必须包括转介服务部分,即上级机构对其进行康复技术指导,而一些在社区难以解决的康复问题,又必须向上级机构转送。......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