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或②,并见③、④中任何一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确诊为感冒病的肺气虚证。但风寒表虚证多无慢性虚损病史,其发病以卫强营弱为病机,多无肺气虚证的咳嗽无力,呼吸短促等;而肺气虚证必具慢性虚损病史,且有气短咳喘无力等虚象。脾气虚证的食少、腹胀、便溏,与肺气虚证的自汗、咳嗽、气短等,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脾主运化与肺主清肃的功能有别所决定的。本粥对一切气虚证均有效。......
2024-01-08
脾肺气虚证
感冒之脾肺气虚证,是指素体脾肺气虚的病人,在感受风寒后而呈现出内伤兼表的一种证候。它以恶寒发热、咳嗽、腹胀、便溏为主症。多见于年高体弱,大病初愈,久病缠绵,妇女产后正气未复而感受外邪者。
临床表现
主症:①恶寒发热,或恶风自汗;②鼻塞流清涕;③咳嗽吐痰,痰多稀白;④气短,声低神疲,倦怠无力;⑤食少,脘腹胀满;⑥大便稀溏。
次症:胸闷喘息,头身疼痛,面色白或萎黄。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
肺主气,脾生气。肺气不足则表卫不固,风邪易从皮毛而入;脾气匮乏则肌肉不充,风邪易从肌腠而侵。故脾肺气虚,风寒必先归之。或脾气先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无以上输养肺,土不生金,则肺气亦虚;或肺气先虚,子盗母气,肺病及脾而形成脾肺气虚证。无论是脾虚及肺,或者肺虚及脾,都极易罹受风寒而患感冒。风寒外束,卫气失护,则见恶寒发热,或恶风自汗,或兼见头身疼痛;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弱,风寒外束,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肺气肃降功能失常,故咳嗽,痰多稀白,甚则胸闷喘息;气短声低为肺气虚弱的表现。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故食少纳差,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缺乏生化之源,则倦怠乏力,面色白或萎黄无华。其他如脉细弱舌淡苔白,为气虚外感之象。
诊断要点
凡具备主症①、②;或③、④中1项兼⑤、⑥中1项,并具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脾肺气虚证。
疑似证鉴别
1.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 感冒病的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均为内伤外感证候。其共同见症是恶寒发热,咳嗽吐痰,自汗,苔白,脉弱等。此乃卫表失和,脾气不足,肺失宣降所致。而脾肺气虚证尚有食少、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的表现,与肺气虚证不同。
2.脾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 感冒病的脾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其共同临床表现是恶寒发热,饮食减少,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倦怠乏力等。以上症状是由于脾气虚弱,卫表失和所致。但脾肺气虚证应当有肺气失肃和虚馁的症状,如咳嗽吐痰,胸闷气短,面色白,自汗等。而脾气虚证则不具备。
论治法则
培土生金,益气解表。
方剂选要
1.六君子汤加味 本方益气健脾,祛痰燥湿。方中党参扶脾养胃,补益中气,资生气血;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祛痰;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半夏苦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陈皮苦辛温,理气健脾化痰。6药合用,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培土生金的功效。若外感风寒,加入荆芥、防风疏风散寒,协同六君子汤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若久咳不愈,吐痰较多者,加入款冬花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炙紫菀祛痰止咳;白前降气化痰定喘。
2.七味白术散 本方是健脾益气的常用方剂。既可用于气虚泄泻,又可用于气虚外感。方中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益脾肺之气,加藿香、木香之芳香入脾。藿香既能悦脾开胃,又可解散风寒;木香偏于理气健脾。又增甘平之葛根解肌疏表。在具体应用时,可去木香,加入紫苏叶、防风,协同藿香、葛根除风散寒,共建补气解表之功。
成药简介
1.紫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参芪膏合二陈丸 脾肺气虚感受风寒,治宜健脾益肺,除湿化痰,佐以辛温解表。方用党参、黄芪甘温补益脾肺之气,气虚得补,自有御邪之力。辅以陈皮、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不使湿痰内生,何虑肺不清肃。甘草和中,冰糖调胃。更用紫苏叶、防风辛温解表,煎汤送服。如此补气而不留邪,解表而不伤正。待表邪去,正气暂未复元者,可继续服用参芪膏,以增正气之不足。
2.生姜紫苏梗煎汤送服六君子丸合半夏露冲剂 六君子丸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半夏露冲剂为中成药,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的作用。另用辛温之生姜紫苏梗煎汤送服,增强祛风散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肺,解表祛痰的功能。
饮食疗法
1.三园芪术汤 黄芪15克,白术15克,核桃2枚去壳,鸡蛋1个,大枣3枚,蜂蜜30克。
先将黄芪、白术水煎去渣取200毫升,加入蜂蜜放火上滚开,鸡蛋打开倒入搅匀,用盖盖严,闷至10分钟。服之,配食桃核仁,每天早晚各服1次。
本方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咳嗽气喘,久治不愈等。芪术补脾肺之气,核桃仁补气养血,止咳平喘,益肾柔肝。蜂蜜润肺止咳,扶正强身,补脾养肺。上述4味具有补肾健脾润肺等功能,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若腹胀较甚者应减去大枣,以防壅塞;大便溏泻者应减少蜂蜜,用量为10克即可,以防滑润大肠,加重泄泻。
2.芪术芝麻核桃丸 黄芪500克,焦白术50克,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冰糖100克,大枣400克。
先将黄芪、白术、大枣水煎3次,水煎液浓缩取稠膏,再将黑芝麻、核桃仁炒黄,与冰糖一起研为细面,合之,捣如泥状,制成10克重丸子,每次吃1丸,每天吃3次。
本品具有补肾、健脾、益肺、止咳定喘等功效。适用于脾虚便溏,肺肾虚咳气喘等症。
黑芝麻、核桃仁补肾益肺,治久咳气喘;冰糖芪术入肺脾二经,补中益气,和胃益肺,止咳嗽,化痰涎;大枣益气健脾,开胃口,助消化。以上6味合用,有健脾益肺,止咳定喘之效。若脾肺俱虚感受风寒,可用生姜15克煎水冲服此丸,既解表,又和里。若脾虚便溏腹胀纳呆者,可用生萝卜,不拘多少煎水冲服此丸更好。
3.芪术粳米粥 黄芪15克,焦白术9克,粳米60克,鲜山药30克,百合20克,苦杏仁泡去皮尖10克。
黄芪、白术加水煎取1500毫升,去渣,加入以下4味熬粥食之。若食量小者,可按比例减量食少。每天食1~2次。本品具有健脾、益肺、止咳定喘等功效。若兼感冒者,另用生姜15克、大葱茎2支煎水配合米粥食之。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取穴:风门、列缺、天枢。配穴:风池、中脘。
手法:风门针刺0.5~0.8寸,预防感冒用补法,治疗感冒用泻法。列缺向上斜刺0.3~0.5寸用泻法。风池针尖对眼球方向毫针刺入0.5~1寸,本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天枢直刺1~1.5寸,用补法。中脘平刺0.3~0.5寸,用补法。以上穴位体虚甚者可加用灸法。(www.chuimin.cn)
2.指针疗法 指针是用手指代替金属针在一定穴位上刺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它有疏通经脉,舒畅气血,调和脏腑的作用。掐压时要使患者产生酸、麻、重、胀感,即可达到指针的治疗效果。
指针的手法主要有掐压两种。“掐”,就是将大拇指甲深深地掐在穴位上,并用力摇动手指以加强刺激。“压”,就是用拇指腹、食指腹压在穴位上,也可以用食指屈曲成尖状压在穴位上,并不断地加强摇动刺激。这两种方法可同时用。急救时是泻法,虚弱、慢性病采用补法(用力轻叫补法,用力重叫泻法)。
术者指甲不要过长和过短,长易损伤皮肤,短则影响疗效。虚弱及敏感体质要轻压,时间要短,如果在施术中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或大汗出,面苍白,可能是手法过重引起的,不要紧张,叫病人喝点开水,平卧,头部稍低,必要时可掐人中穴。脾肺气虚感冒者应掐压以下穴位。
主穴:合谷、风池、迎香,主治感冒。
次穴:内关、足三里、肺俞,主要调补脾肺。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穴,能疏风解表,行气清热,醒脑开窍,通调气血。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能疏风泻火,聪耳明目,醒脑开窍。迎香是手阳明大肠经穴,能清热散风,通窍,治鼻塞、鼻衄、口。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穴,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清热除烦,降逆止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防病祛邪,扶正培元。肺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能清热和营,宣通肺气,滋补虚弱。
以上六穴不一定全部使用,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针对性强的穴位掐压。
3.自我按摩疗法
“按”,就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在特定部位上进行有节奏的按压;“摩”,就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特定部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按摩能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阴阳,有着强身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治疗脾肺气虚可选以下部位。
(1)摩鼻梁:鼻梁即鼻腔外的高出部分,用两手指柔和地摩擦鼻梁两侧,直至有热为度,以治鼻塞和清涕。
(2)按迎香:用两手食指尖轻轻揉按,每次揉按1~3分钟,以散风通窍。
(3)摩风池:用两手掌心环形揉按摩擦,以清热疏风,治头项强痛。
(4)摩胸部:将右手掌心放在左胸乳头,做环形摩擦10~20次,然后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胸乳头10~20次。能宣肺利气,治疗胸痞腹胀,咳嗽气喘,胸中热痛。临床应根据病情所需,选择上述1~3个适当的部位按摩。
4.鼻嗅疗法
(1)麻黄嗅法:生麻黄适量,酒煎,鼻嗅。或烧麻黄烟嗅。有宣肺通窍,温通营卫的作用。
(2)肉桂嗅法:肉桂末,鼻嗅,或塞鼻。有温肺退寒爽神的作用。
验案选萃
案一 林某,72岁,干部,1959年3月17日初诊。
近年来极易感冒,经常咳嗽。1周来因外感咳嗽加重。高年气虚肺弱之体,气虚故易招外感,肺弱故易致咳嗽,湿痰内蕴,便解不实,日更3次,脾气亦虚。舌苔黄厚。脉象缓大,皆其候也。法拟清养肺气,益调胃气,宣湿豁痰为是。
炒南沙参9克,炒北沙参9克,旋覆花3克(包煎),党参6克,炒紫苏子6克,京半夏6克,浙贝母6克,海蛤壳3克,橘络、橘红各3克,炒白术4.5克,云茯苓9克,炒冬瓜子12克,焦神曲6克,焦麦芽4.5克,炙甘草1.2克,大枣4个(切开)。
3月19日复诊:服药2剂,咳减痰少,便解成形。高年肺、脾、肾三脏交虚。法拟清养肺气,健运脾气,补益肾气,此治本之法也。
炒南沙参9克,炒北沙参9克,炒玉竹9克,炒山药12克,冬虫夏草3克,净芡实9克,炒紫苏子6克,半夏6克,旋覆花2.4克(包煎),浙贝母6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云茯苓9克,焦神曲6克,焦谷芽4.5克,炒冬瓜子12克,炙甘草1.2克,小枣4个(切开),橘络、橘红各3克。
4月7日三诊:上方服10剂,颇合病机,方既得应,仍以化裁前制,培土生金,是为要着。
炒党参9克,炒白术6克,炒山药12克,云茯苓9克,焦白芍3克,炒南、北沙参各9克,炒玉竹9克,炒紫苏子4.5克,半夏6克,川贝母3克,浙贝母6克,旋覆花1.8克(包煎),化橘红6克,福橘络6克,冬虫夏草3克,净芡实9克,焦麦芽4.5克,焦神曲4.5克,炒冬瓜子15克,小枣5个(切开),炙甘草1.2克。
上方服15剂后来诊,咳止,便调,嘱再服10剂,隔日1剂,以资巩固。
(据《邹云翔医案选》摘编)
案二 毛氏子伤风喘嗽,复以饮食起居失调,迁延转剧。诊之面色枯白,梦泄不禁,饮食减少,喘嗽发热,两脉虚数。知其喘为真气上脱;热为阳气外散,不与阴气纯虚者同;面色枯白,脾肺气虚而不荣也;饮食减少,脾胃气弱而不化也;梦泄不禁,肾脏气衰而不固也,此皆本气为病。用人参二钱,黄芪三钱,肉桂五分,炙甘草五分,茯苓一钱半,一钱,橘红八分。服数剂喘渐平,热渐退,随与大造膏调理,饮食进而神旺如初。
(据《续名医类案·伤风》摘编)
辨治按语
脾肺气虚感冒其本身就是以体质素虚,外邪趁虚内袭的疾病,治疗时应以固本为主,祛邪为辅,还要经常注意生活起居,讲究卫生,室内保温而且要空气流通,多呼吸新鲜空气。天气变化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活动后汗出不要马上脱衣服或冒风雨,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养,锻炼身体等以增强自身的抗御外邪能力。
脾肺气虚患者,一旦得了感冒病,千万不要大发其汗,因为大汗最易伤阳耗阴,不但不能祛邪,反而会增加新病。当然也不能不解表,单补不散,则邪留而不去。不过在解表时应从补中求汗,以补为主,补中寓散,轻轻疏风解表,既不伤正,又可驱邪。
小儿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主运化赖肺气敷布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饮食不节,或由于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过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滋补食品,导致营养过盛,使脾胃运化负担过重,影响了小儿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以致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日久精微不足,则不能滋养于肺,化生于卫,故见肺虚卫弱之象,肌表空虚,防御功能低下,微受寒冷或气候稍变等,即可引起外感病的发生。
如果初患感冒即发生咳嗽吐痰,应引起高度重视,抓紧时间治愈咳嗽,以防久咳不愈变生痼疾,脾肺气虚感冒尤其如此。《续名医类案·伤风》黄履素说:“予弱冠患伤风,不谨床第,每晨起即鼻中流清涕,经日痰不绝口,留连月余,随见痰中缕血,遗患无穷,谚云:伤风不醒结成劳。”又说:“伤风虽小病,最不可不慎者,故补脾保肾乃养生家第一义,而肺病极宜断色欲,相关相应,捷于影响也。”因此,对脾肺气虚咳嗽吐痰的治疗,培土生金甚为重要,“补肺而不培土,非其治也”。诚为不虚之言。
有关感冒论治学的文章
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或②,并见③、④中任何一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确诊为感冒病的肺气虚证。但风寒表虚证多无慢性虚损病史,其发病以卫强营弱为病机,多无肺气虚证的咳嗽无力,呼吸短促等;而肺气虚证必具慢性虚损病史,且有气短咳喘无力等虚象。脾气虚证的食少、腹胀、便溏,与肺气虚证的自汗、咳嗽、气短等,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脾主运化与肺主清肃的功能有别所决定的。本粥对一切气虚证均有效。......
2024-01-08
脾气虚证感冒病的脾气虚证,是脾气虚弱,复感风寒,而出现的一种虚性感冒证候。辨证分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则正气虚弱;卫气滋养于中焦,脾虚卫气生化不足,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形成感冒病之脾气虚证。诊断要点具备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的脾气虚证。脾阳虚感冒除具有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外,必须具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
2024-01-08
脾阳虚证感冒病之脾阳虚证,是指素体脾阳不足,健运失常,复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病证。诊断要点只要具备主症①、②中一项,并见③、④中任一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的脾阳虚证。但两证相比,气虚轻而阳虚重,所以脾阳虚证,畏寒较甚,并有腹冷痛,甚则面浮肢肿等。仲景制小建中汤,其治疗阴阳不和之虚劳发热乃为功效之一。上述症状,乃脾胃阳虚、水湿不化而致。平时可作为脾阳虚患者的补益剂服用。......
2024-01-08
肺肾阴虚证感冒之肺肾阴虚证,乃因肺肾两脏阴液亏耗,复感外邪,出现以发热恶风,头痛,干咳,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为主要症状的感冒证候。辨证分析感冒之肺肾阴虚证,多见于慢性虚损者。故感冒病之肺肾阴虚证,表证多热。但肺肾阴虚证,病变涉及到肺与肾,肾之府为腰,藏精,主水,故肾阴不足,虚热内迫,可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五心烦热等。肺肾阴虚之感冒,可单独服用。以上3、4、5三方,对肺肾阴虚证感冒解表有益。......
2024-01-08
疑似证鉴别1.风寒表实证与表寒肺热证两者的表证类同。此为太阳表寒里热证的主方。两药配伍,对风寒外束所致的卫阳郁闭、肺失宣降等有宣降之功;因内蕴痰热,故用黄芩、桑白皮清肺化痰,这两组药物,是治疗表寒肺热的主要药物。两药合用,外可解表散寒,内可清热润肺,共奏散外寒清肺热之功效。临证可根据表寒肺热之轻重,酌情选分量。两物配合,力专清肺,凡表寒肺热证以肺热痰盛为主要症状者,可用本品辅助治疗。......
2024-01-08
肾阳虚证感冒之肾阳虚证,是指素体阳气虚弱,命门火衰,复受风寒所致的感冒证候。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③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②与次症并见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③与次症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肾阳虚证。两证除表证类同外,肾阳虚证也是相同的。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酸痛以及腰部劳损等。......
2024-01-08
风热表虚证风热表虚证,是由于素体卫气不固,腠理失密,复感风热之邪,致使营卫失和,临床以发热,微恶寒,有汗,头痛身楚,咳嗽,心烦,口渴,舌苔黄,脉浮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证候。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两项,或主症②、③和次症①、②,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风热表虚证。这些症状都是风热表虚证所不具备的。送服风热感冒冲剂,适用于风热表虚感冒之重症。是治疗风热表虚证的饮食佳品。......
2024-01-08
肺性脑病1.基础疾病是COPD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碱中毒时应注意纠正过度通气等情况,如代谢性碱中毒为主,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注意纠正低钾、低氯。心力衰竭肝硬化的病人患代谢性碱中毒时,可用乙酰唑胺250~375mg,一般1~2次即可,须同时注意维持钾平衡。......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