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气虚证感冒之脾肺气虚证,是指素体脾肺气虚的病人,在感受风寒后而呈现出内伤兼表的一种证候。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或③、④中1项兼⑤、⑥中1项,并具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脾肺气虚证。但脾肺气虚证应当有肺气失肃和虚馁的症状,如咳嗽吐痰,胸闷气短,面色白,自汗等。......
2024-01-08
脾气虚证
感冒病的脾气虚证,是脾气虚弱,复感风寒,而出现的一种虚性感冒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卫气失护;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以致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而易患感冒。临证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倦怠无力,纳呆腹胀等为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
主症:①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②恶风汗出;③食欲缺乏;食后脘腹满,大便稀溏;④肢倦无力,少气懒言。
次症:头痛,肢节酸痛,面色苍白或萎黄,咳嗽吐痰。
舌脉: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辨证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则正气虚弱;卫气滋养于中焦,脾虚卫气生化不足,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形成感冒病之脾气虚证。风寒外束则恶寒发热;风寒上受,肺气不宣故鼻塞流清涕;风邪犯表,卫表失和,故恶风汗出,并见头痛;肺失清肃,则咳嗽吐痰;脾气虚弱,运化无力,食入不消,水湿不化,则食欲缺乏,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故见倦怠无力;元气虚衰,则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或消瘦;脾虚气血衰少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皆为脾气虚弱之征。
诊断要点
具备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的脾气虚证。
疑似证鉴别
1.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同为外感风寒所致的虚性外感,均可见恶风(寒)发热,鼻流清涕及正气不足的症状,但因病机、病位有别,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肺气虚弱,可见自汗、气促、咳嗽;而脾气虚弱,则具少食便溏,食后腹胀。这是由于肺主气主呼吸主皮毛,而脾主运化主转输主升清,两者在气虚基础上感受风寒,则原有气虚症状会加甚,依此便可分清。
2.脾阳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都是脾土受到损伤之后,感受风寒侵袭所致的内虚外感证。临床表现类同,但程度上有轻重不同。气虚轻而阳虚重,阳虚多是由气虚逐渐发展而成。脾阳虚感冒除具有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外,必须具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阳虚则寒,而气虚多无寒象。
论治法则
益气健脾,疏散表邪。
方剂选要
1.参苓白术散加荆芥、防风 方中党参、白术、甘草补益健脾;白扁豆、山药、莲子健脾开胃;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陈皮、砂仁理气醒脾;荆芥、防风、桔梗疏风解表。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疏散表邪之功。
2.四君子汤加紫苏叶、苍耳子 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的常用方,加入疏风散寒之品,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溏的脾虚感冒证。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主药;紫苏叶、苍耳子疏解表邪并通鼻窍为辅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佐使。若寒邪犯胃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降逆止呕;寒犯中焦腹胀且痛者,加木香、砂仁止痛和胃;汗出较多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
3.补中益气汤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抵御风寒,为主药;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脾益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精微生化有源,正气自旺,卫气自充。陈皮、升麻、柴胡、当归为佐使药。脾虚多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除助人参、黄芪升举清阳、提升中气外,还有散风解毒、解表和里,治疗感冒恶寒发热等功效。因此,对脾虚感冒应加重升麻、柴胡二药的用量。脾者营之居,脾虚则血不足,故用当归养血和营。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具体应用时,可加羌活、防风,以助升麻、柴胡升散解表之力。
成药简介
1.启脾丸 本方为脾胃气虚,消化呆滞而设。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为主药;辅以山药、莲子、泽泻健脾渗湿;佐以陈皮、山楂、六神曲、麦芽理气宽中,消食化滞。诸药合用,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消食之功。若用紫苏叶、防风煎汤送服,适用于素体脾胃气虚复受风寒的外感病人。
2.补中益气丸 方义见补中益气汤。
3.参芪膏 方中党参补中益气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冰糖甘以补脾,并调味适口为佐使。用于脾气虚感冒,恶风自汗者尤宜。有甘温益气,健脾益胃的功能。
4.紫苏叶苍耳子煎汤送服四君子丸 方义见四君子汤。
5.小儿四症丸 本方能治小儿风寒感冒,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等4种常见症,故名小儿四症丸。方用紫苏叶、白芷、藿香、桔梗祛风散寒,宣通肺气,治疗风寒感冒;用山楂、神曲、麦芽消化食积,治疗食积停滞;用陈皮、厚朴、木香、砂仁理气宽中,治疗脘腹胀满;用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健脾利湿,治疗大便泄泻;辅以半夏和胃,天花粉生津。于小儿脾虚食滞复感风寒者尤宜。
饮食疗法
1.盐炙鸡 嫩鸡1只,约1000克,不分雌雄,去尽外毛及腹内肠杂,渗干水湿;食盐2500克,生姜50克切碎,装入鸡腹内,关闭鸡腹。
将盐一半,摊开在干燥锅底上,把鸡放在盐上,其余一半盐,均匀撒在鸡身上,将鸡完全埋遮盖严,不可露鸡体于盐外,再用大缸盖好密闭,将锅放炉灶上烧火,用中等火候,不能太大或太小,以适中为度,俟鸡炙熟后去尽其盐及姜末,根据各人食量,将鸡分次食尽。
本疗法适应于脾虚外感,湿聚生痰,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增剧,不论新感或久病体虚而由外感新发者均有疗效。如果身体过于虚弱应多吃几只盐炙鸡。
2.黄芪蒸鸡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食盐1.5克,绍酒15克,大葱、生姜各15克,清汤500毫升,胡椒粉2克。
将鸡宰杀去肠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把水沥干;黄芪用清水冲洗后,立即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再对剖成两半,整齐地装入鸡腹腔内;将鸡放入罐子内(即周围陡直的深锅如瓷罐子、沙罐子),加入葱、姜、绍酒、清汤、食盐,用棉纸封口,上笼,用武火蒸至沸后1.5~2小时。出笼后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食时去鸡腹内黄芪,食肉喝汤。
本方适用于脾虚感冒,并有预防感冒作用。能强壮身体,补中益气,温肾散寒,升散解表。并能治疗血虚眩晕,周身麻木及中气下陷之久泻便溏、脱肛、子宫脱垂等。
3.栗子鸡 栗子250克,鸡1只。将鸡肉切块,放入锅微炒,加适量盐、调料,加少许糖,加水煮,放入栗肉,焖煮至栗熟起粉,即可食用。
本方用于脾胃不足、肾气虚弱的病人,栗子补脾胃益肾气,鸡肉健脾胃补肾,两者协同,可增强补益功效。
4.鲫鱼黄芪汤 鲫鱼150~200克,黄芪15~20克,炒枳壳9克。
鲫鱼去腮、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取汤饮之,可少加生姜、盐以调味。(www.chuimin.cn)
本方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慢性疾病。鲫鱼、黄芪益气健脾,枳壳调和中气,3味配合,有补气升举的作用。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取穴:主穴有脾俞、风门;配穴有章门、合谷。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脾俞与章门有健脾益气功能,除湿止泻。风门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解表邪;取合谷穴祛邪解表。
2.按摩疗法
脾虚外感风寒,取风池、脾俞、迎香、太阳诸穴,进行自我按摩。
(1)风池穴:俯首取穴,用两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于头的两侧,由轻而重的向外按揉20~30次。或两手中指分别按揉同侧风池穴。
(2)脾俞穴:两手中指按在脾俞穴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揉30~50次,揉至皮肤局部有热感为佳。或两手握拳用食指关节突起部位按揉穴位。
(3)印堂穴:以拇指罗纹面放于穴位上,其余四指附于目外,按揉20~30次。
(4)太阳穴:用两手拇指或中指、食指,各按同侧穴位,向内按揉10~20次。
3.贴敷疗法
(1)感冒膏:胡椒15克,干姜10克,葱白适量。先将前2味药,粉碎过筛,加入葱白,混合捣融如膏状。
取药膏适量,先贴于大椎、脾俞、胃俞三穴,胶布固定。再取药膏涂于两手内劳宫穴,合掌放于大腿内侧,夹定,覆被蜷卧,待汗出即愈。
(2)温脾膏:吴茱萸6克,母丁香10粒,绿豆7粒,大枣2枚(去核)。诸药混合,捣融如膏。
取药膏1/2,分贴于神阙、脾俞穴上,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1日1换,2~3次即可。
验案选萃
案一 付某,男性,28岁。于1949年发病,至次年2月初卧床不起,延予诊治。诉自去冬患病以来,恶寒发热。曾服中西药,好不到二三天,病发如故,稍有小劳,则病加剧,至今仍恶寒、发热、思水、不多饮、遍身疼痛,饮食减少。视其面部怫郁,形不甚瘦,声音低小,说话久久能言一二句,气不能续,舌苔薄白,舌质淡红,切其脉,两手弦紧,以脉参证,系寒邪未经解散,伏郁经隧,语言不续,声音低小,又是气弱之明征。拟以五积散辛温疏解经隧之陈寒。次日复诊:头身痛证未除,手足颤动,是气血虚象已显,改用补中益气加附子,连服3剂,寒热诸症均退,食纳增,脉和缓。改用人参养荣汤补益气血,康复如常。
(摘自《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案二 赵某,男性,22岁。因间歇性发热1个月于1980年9月19日住上海中山医院,住院号153508。
患者于8月19日突发高热,伴咽痛、畏寒,无寒战。体温39.6℃,经治疗体温退而复升,入院前复感淋雨,体温39.9℃,经用抗生素治疗5天无效。平素体质较弱,检查:心、肺、肝、脾无异常,仅抗“O”1250单位,血沉26毫米/小时。症见恶寒发热,上半身汗出,心慌,口干喜热饮,面色灰黄,舌质淡,舌体稍胖,舌苔白腻,脉浮数。四诊合参,断为阳虚、气虚之体,风寒湿邪留而不去。用桂枝汤加参、术、苓、附。处方:
川桂枝9克,杭白芍9克,生甘草6克,熟附块(先煎)4.5克,焦白术9克,茯苓15克,生薏苡仁15克,苦杏仁3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白人参6克(另煎代茶)。
此方连服3剂。服药后体温逐日降退,至第3天体温即已正常,脉亦渐平。出院后续服5剂,随访多次,体温正常,汗出大减,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复查均正常。
(据《疑难奇症案汇》摘编)
案三 患者,女,36岁,2001年4月初诊。患者2天来反复感冒,经常服用病毒灵并输液(青霉素、双黄连)。近2个月稍一劳累、受凉即感冒,大约15天1次。诊见:面色白,恶寒发热,全身酸困,鼻塞流涕,咳嗽少痰,汗多怕风,舌淡红苔白,脉沉弦。体温37.8℃.咽部充血,心肺正常。中医诊断:感冒。证属气虚外感。处方:黄芪30克,炙甘草6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5克,防风10克,连翘15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治疗1周,微恶寒、鼻塞、汗出。续服补中益气汤,嘱其适寒温,勿过劳。1个月后,知无不适,再未感冒,随访,感冒未发生。
[摘自《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135]
案四 李某,女,3岁,1994年9月11日初诊。形瘦体弱,纳差已1年,素易感冒,每月发作1~2次,面色苍黄无华,精神疲倦,多汗。昨又新感,微有发热,体温37.1~37.5℃,流清涕,四肢倦怠,厌食,夜卧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诸症已5天。辨证属脾虚外感,治以解表祛邪,调脾益气。处方:桑叶5克,荆芥3克,淡豆豉5克,神曲6克,陈皮5克,黄芩6克,茯苓6克,白术6克,甘草3克,太子参10克,炒谷芽6克,生姜1片,2剂。药尽热退,精神尚佳,食欲稍增,夜卧已安,多汗,再拟调脾助运,处方:党参10克,茯苓6克,白术6克,甘草3克,山药6克,扁豆6克,木香3克,黄芩5克,神曲6克,莱菔子6克,浮小麦10克,生姜1片,3剂。药后食欲已增,汗减,感冒已愈,面色转佳,再拟健脾益气。处方: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3克,当归6克,白芍5克,黄芪12克,山药6克,黄精12克,神曲6克,砂仁3克(后下),牡蛎10克(先煎),5剂,以资调理。
[摘自《世界中医药》2007,2(3):157]
辨治按语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薄弱之人,更易被外邪所袭。虚人受邪,单施表药,非但外邪不去,反使正气受挫,故治疗此类病证,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为其原则。
对脾气虚感冒的治疗,李东垣方药最详。《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代表。方后的随证加减不但于劳倦内伤有益,于四时外感也颇贴切。它如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也是治疗脾胃气虚感受暑湿的常用方剂。本文所选载的验例,案一先用五积散辛温解散久伏之寒,后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益气温阳,为先表后里之法。案二实为桂枝汤合四君子汤治验,但也用了附子,这与体质显露有阳虚迹象有关。此为标本兼顾、表里同治之法。临床也有用辛温之药解表,食疗之品补气的治疗;也有针灸与食疗合施的。总之,补益脾胃为本,辛散风寒为标,孰轻孰重,因人而异。
案四患儿素来体弱,脾胃两虚,卫外不固,故易感冒。营卫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本例由于脾虚复受风邪而感冒,中气再受损伤,中气虚为致病的主要方面,治宜解表祛邪,调脾益气,继用调脾助运法和健脾益气法,随证加减调治而愈。
总之,先解表祛邪,解表中必兼化滞,表解滞化,症状自然好转,然后再调脾助运或健脾益气,使脾胃功能完全恢复,脾气充足,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亦足,化生于卫,肺卫气足,则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有关感冒论治学的文章
脾肺气虚证感冒之脾肺气虚证,是指素体脾肺气虚的病人,在感受风寒后而呈现出内伤兼表的一种证候。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或③、④中1项兼⑤、⑥中1项,并具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脾肺气虚证。但脾肺气虚证应当有肺气失肃和虚馁的症状,如咳嗽吐痰,胸闷气短,面色白,自汗等。......
2024-01-08
脾阳虚证感冒病之脾阳虚证,是指素体脾阳不足,健运失常,复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病证。诊断要点只要具备主症①、②中一项,并见③、④中任一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的脾阳虚证。但两证相比,气虚轻而阳虚重,所以脾阳虚证,畏寒较甚,并有腹冷痛,甚则面浮肢肿等。仲景制小建中汤,其治疗阴阳不和之虚劳发热乃为功效之一。上述症状,乃脾胃阳虚、水湿不化而致。平时可作为脾阳虚患者的补益剂服用。......
2024-01-08
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或②,并见③、④中任何一项及典型舌脉者,即可确诊为感冒病的肺气虚证。但风寒表虚证多无慢性虚损病史,其发病以卫强营弱为病机,多无肺气虚证的咳嗽无力,呼吸短促等;而肺气虚证必具慢性虚损病史,且有气短咳喘无力等虚象。脾气虚证的食少、腹胀、便溏,与肺气虚证的自汗、咳嗽、气短等,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脾主运化与肺主清肃的功能有别所决定的。本粥对一切气虚证均有效。......
2024-01-08
肾阳虚证感冒之肾阳虚证,是指素体阳气虚弱,命门火衰,复受风寒所致的感冒证候。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③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②与次症并见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③与次症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之肾阳虚证。两证除表证类同外,肾阳虚证也是相同的。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酸痛以及腰部劳损等。......
2024-01-08
诊断要点凡具见主症①、②、③、④;或见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及次症,并见苔白脉浮者,即可确诊为太阳阳明合病证。疑似证鉴别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两证均为太阳经与他经相兼为病,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故提出加以鉴别。另外,彼证由于邪传于里,热迫大肠,传导失职,所以独见大便臭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这是太阳阳明合病证所不会见到的。乃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汤加半夏治疗。......
2024-01-08
诊断要点凡具备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项和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风寒表湿证。风寒表湿证为风寒湿邪袭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淫雨季多见;水上井下作业者亦易患本证。风寒表实证不夹湿邪,故不具备表湿症状。而风寒表湿证,必见头重如裹,肢体酸痛,或一身尽痛难以转侧等表湿症状。本方发汗祛湿,疏风散寒,用于感冒之风寒表湿证甚为合拍。本方适应范围较广,风寒表湿证即在其列。......
2024-01-08
随着第一次发作之后,血尿更为常见。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常无上述症状,而表现为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潴留并发膀胱结石,其排尿困难更为加重,或伴感染症状。适用于肾虚型尿石症并肾积水者。......
2023-12-04
诊断标准感冒,是中医疾病学中最为概念化的名词之一。感冒病具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这样,就使许多人虽患同一疾病,临床表现却有一定或很大的差异。典型感冒应当是系列性明确,阶段性明显,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见者。其原因,与病人体质、受邪轻重、治疗早晚及用药情况有关。所以,我们在诊治感冒病的时候,还必须与其他一些时病相鉴别。......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