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影响感冒病机的因素及其论治法

影响感冒病机的因素及其论治法

【摘要】:影响感冒病机的主要因素(一)气候感冒随“六气”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证候类型。气候突变,寒潮袭击,气温骤降,常致感冒发生。非时之气是发生感冒,或引起时行感冒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妇女出现周期性的经期感冒,很明显这是与月经有关的病理表现。从性别、体质出发考虑,在同一地区内,同一证型的感冒,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的用药量,比女性患者要大。小儿感冒发病多急,变化迅速,常因发热而引起抽搐。

影响感冒病机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

感冒随“六气”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证候类型。“六气”是指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它反映了一年之中六个气候变化规律。每一气中,有其主气,并配有四个节气。

在一般情况下,感冒证型可随气候变化规律而变化。感冒与“六气”的一般关系,如下表所示:

气候有常有变。气候突变,寒潮袭击,气温骤降,常致感冒发生。久晴无雨,感冒多夹燥邪。淫雨连绵,感冒多夹湿邪。

非时之气,即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时之气是发生感冒,或引起时行感冒的重要原因。正如《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二)地域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故其民皆黑色踈理”,“西方者,金石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我国西北部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多风,空气干燥,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在外感中以风寒感冒多见;东南部地势较低,气候炎热,多雨,空气潮湿,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则以风热感冒多见。

不仅边疆与内地气候有别,即使同一地区内,高山与平地亦有差异,对人体均有影响。正如《梦溪笔谈·采药》说:“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生活在不同地区方域的人,受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体质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体质

中医在重视整体观念的同时,亦极为重视个体体质差异。掌握体质特点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正如《灵枢·论痛篇》说:“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个体体质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六淫中某些邪气的易感性。体质分阴阳,邪气分阴阳,同气相求。如内热者,易感风热;痰湿之体,易感风寒。素体气虚者,卫外不固,风寒束表,易感风寒;素体阳虚者,肾阳亏损,风寒束表,易感风寒;素体阴虚者,阴精不足,风热客表,易感风热,或温燥。

个体体质的特殊性,还表现为感受六淫之邪,可以从化。如阴寒之体和气虚阳虚者,感受的外邪易从化为寒为湿,阳盛之体和阴虚者,感受的外邪易从化为热为燥等。正如《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注:“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

外界气候变化复杂,体质不同对其变化的耐受力也不同,所以同一季节内可以有不同的感冒证型;而同一感冒证型,亦可以出现在不同季节中。

(四)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的思维活动外在表现,是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反应。若各种突然的、持续的、强烈的精神刺激,超出耐受限度,便会影响到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而使体质发生变化。正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如禀性怒急者,怒则气上,气郁生火,故易感风热,或感寒后从化为热;禀性和缓,善思虑者,思则气结,中焦脾运不佳,痰湿内生,故易感风寒,或感热后从化为寒。

总之,“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素问·疏五过论》),七情内伤,正气受损,体质虚弱,易为六淫所感,而病感冒。(www.chuimin.cn)

(五)月经

月经虽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在行经期间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有的妇女出现周期性的经期感冒,很明显这是与月经有关的病理表现。

经期感冒,即在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发生感冒,病程较一般感冒为长,并可随行经结束而逐渐自愈。下月月经来潮,感冒随即再出现,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经期感冒,自觉寒热、头晕头痛、咽干、心烦、脉弦、苔薄等,呈周期性出现,休作有时,属邪入少阳,枢机不利。用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有效。

(六)房事

精、气、神,是人生“三宝”。精藏于肾。肾精亏损,元气不足,正气虚弱,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并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早婚、房事过度则伤肾。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若入房过度,……则伤肾。”卫气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肾精内乏,卫气虚损,卫外调节功能失常,故易招致外邪入侵,而成邪实正虚的感冒。

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气化之气为肾气;精属阴,肾精亦属肾阴。因肾精亏损而致肾气(阳)虚者,易感风寒;因肾精亏损而致阴虚内热者,易感风热。

(七)民族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这些体质特点,是与地区方域、自然气候、生活习惯等分不开的。如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青藏高原的藏族,地高陵居,冬季严寒,特别是内蒙古高原,是寒潮进入我国首当其冲的地方,风寒冰冽,游牧为生,喜酥酪肉食,体形丰腴。所以,患外感病时,多易感风寒,并常兼肉脂积滞,或兼痰湿内阻。

(八)性别

“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女性易感冒者,多是血虚体亏;男性易感冒者,多责之于肺肾之虚。

人以脏腑经络为本,气血为用。血是月经、胎孕、哺乳的重要物质基础。故女性在月经、胎孕、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期间内,易为外邪所感而发生感冒,治疗时应照顾其生理特点,这是有别于男性的。

从性别、体质出发考虑,在同一地区内,同一证型的感冒,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的用药量,比女性患者要大。

(九)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均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感冒,但因年龄不同,又各具特点。如老年人易出现阳虚感冒或气虚感冒,这与老年人衰老而致脾肾阳虚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关,辨证属风寒的较多,恶热不明显。青壮年易感者,多因持强不避,感受外邪而成,阳气旺盛,风热多于风寒。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空疏,卫外功能不固,外邪乘虚侵入而易感冒。小儿一般多里热,一经感冒,寒易从热化,或热为寒闭,风热多于风寒。小儿感冒发病多急,变化迅速,常因发热而引起抽搐。多见兼夹证,如感冒夹痰、感冒夹食、感冒夹惊等。

小儿脏气清灵,感冒后及时正确施治,则易趋康复。青壮年体质壮实,感冒预后更好。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体质虚弱,卫外功能失常,防御反应减退,或因新感引发痼疾,或因感冒后抗病力下降,而合并其他疾病。

感冒一般病情轻浅,传变较少,数日可愈;时行感冒,病情较重,病程略长。轻证患者可不药而愈;婴幼儿及年老多病等虚人感冒及病情严重者,可致传变,传变入里,又可因邪气性质与兼夹证不同而变证丛生,多预后欠佳。由此看来,对感冒一病,临证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得有丝毫的忽视与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