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特殊心电现象: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特殊心电现象: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摘要】:在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以后,也可见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3.不伴有逆行心房传导的交界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机制,可能与直接隐匿激动心房内传导束有关。4.心房内传导系统病变心房内差异传导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房肌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变化等,是产生非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的基本病因。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发生,大多指示有心房肌病变。

【定义】 心电图上早搏后P波变形,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称为非时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这种现象由Chung于1972年最先报告,又称Chung现象。在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以后,也可见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心电图特征】

1.早搏后第一个或连续数个窦性P波形态改变。

2.房性早搏比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更易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3.不伴有逆行心房传导的交界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机制,可能与直接隐匿激动心房内传导束有关。

4.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还可见于快速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终止以后,出现的P波形态改变(图2-7-1,图2-7-2)。

5.在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伴逆行心房传导并发早搏时,也可出现非时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图2-7-1 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P波形态改变

男性,67岁。窦性心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其后心搏的P波变小。过早发生的单次心搏,为房性早搏(www.chuimin.cn)

图2-7-2 频率逐渐加快的房性心动过速伴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女性,75岁,高血压。窦性心律,心率65/min。自第3个心搏起为房性心动过速,房性P′-P′间期逐渐缩短,心房率154/min,持续4s,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倒数第3个心搏的P波低平,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产生机制】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产生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1.早搏引起结间束或房间束隐匿传导所致的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变形的P波频率与早搏前后窦性P波的频率相同,是一种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发生机制可能是早搏隐匿激动结间束或房间束,使其重新产生新的不应期,窦性激动下传时,结间束或房间束不应期不一致,引起P波变形。

2.早搏后引起游走性心律 早搏激动逆行传至窦房结,引起窦房结起搏点暂时转移。如由窦房结头部转至窦房结尾部或心房其他部位,出现早搏后P波变形。

3.4相心房内传导阻滞 早搏产生的长代偿间歇,结间束或房间束发生4相除极,使其膜电位负值减小,窦性激动传至心房,受阻于结间束动作电位4相,出现4相阻滞。

4.心房内传导系统病变 心房内差异传导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房肌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变化等,是产生非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的基本病因。

【临床意义】 大多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发生,大多指示有心房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