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3.交界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内差导。2.逸搏起源于分支Massumi提出伴有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交界性逸搏实际上起源于左束支分支:①根据希氏束电图显示,此种逸搏的QRS波群与H波几乎同时发生,可除外逸搏起源于交界区。②交界性逸搏合并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QRS平均电轴与基本心律的QRS平均电轴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偏移。......
2024-01-08
【定义】 心电图上早搏后P波变形,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称为非时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这种现象由Chung于1972年最先报告,又称Chung现象。在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以后,也可见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心电图特征】
1.早搏后第一个或连续数个窦性P波形态改变。
2.房性早搏比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更易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3.不伴有逆行心房传导的交界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机制,可能与直接隐匿激动心房内传导束有关。
4.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还可见于快速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终止以后,出现的P波形态改变(图2-7-1,图2-7-2)。
5.在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伴逆行心房传导并发早搏时,也可出现非时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图2-7-1 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P波形态改变
男性,67岁。窦性心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其后心搏的P波变小。过早发生的单次心搏,为房性早搏(www.chuimin.cn)
图2-7-2 频率逐渐加快的房性心动过速伴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女性,75岁,高血压。窦性心律,心率65/min。自第3个心搏起为房性心动过速,房性P′-P′间期逐渐缩短,心房率154/min,持续4s,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倒数第3个心搏的P波低平,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产生机制】 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产生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1.早搏引起结间束或房间束隐匿传导所致的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变形的P波频率与早搏前后窦性P波的频率相同,是一种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发生机制可能是早搏隐匿激动结间束或房间束,使其重新产生新的不应期,窦性激动下传时,结间束或房间束不应期不一致,引起P波变形。
2.早搏后引起游走性心律 早搏激动逆行传至窦房结,引起窦房结起搏点暂时转移。如由窦房结头部转至窦房结尾部或心房其他部位,出现早搏后P波变形。
3.4相心房内传导阻滞 早搏产生的长代偿间歇,结间束或房间束发生4相除极,使其膜电位负值减小,窦性激动传至心房,受阻于结间束动作电位4相,出现4相阻滞。
4.心房内传导系统病变 心房内差异传导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房肌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变化等,是产生非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的基本病因。
【临床意义】 大多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的发生,大多指示有心房肌病变。
有关特殊心电现象解读的文章
称为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3.交界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内差导。2.逸搏起源于分支Massumi提出伴有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交界性逸搏实际上起源于左束支分支:①根据希氏束电图显示,此种逸搏的QRS波群与H波几乎同时发生,可除外逸搏起源于交界区。②交界性逸搏合并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QRS平均电轴与基本心律的QRS平均电轴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偏移。......
2024-01-08
4.房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心动过速开始的第1个QRS波群,或连续数个QRS波群呈现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6.反复搏动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反复搏动下传心室,某一束支或分支仍处于不应期时,可出现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病理情况下,束支不应期异常延长,室上性激动不是过早地抵达心室,也可能遇到一侧束支不应期,因而发生心室内差异传导。......
2024-01-08
超常期传导是指心肌组织受抑制情况下出现的意外传导现象。这恰与正常的传导规律相反,也被认为是一种超常期传导现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超常期传导:预期延长的P-R间期意外地缩短。图2-4-1右束支超常期传导男性,65岁,冠心病、右束支阻滞。房室传导的超常期大致集中于3个时间,称为第1、第2和第3超常期。超常传导与隐匿传导有密切关系,了解超常传导,有助于对某些心律失常的解释。......
2024-01-08
4相阻滞可以发生于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2.4相心房内阻滞窦性心律伴4相心房内阻滞,窦性心率减慢时,P波形态改变或P波时间延长,与4相结间束或房间束阻滞有关。4相束支阻滞见于下列情况。窦性长心室周期出现4相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
2024-01-08
异位心律在激动的传出过程中发生的阻滞,称为异-肌传出阻滞。异-肌传出阻滞是心脏电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现象,也是许多异常电活动存在的基础。房性心律消失,能除外房性停搏者,就是三度房-肌传出阻滞。③房性早搏隐匿性二联律、三联律时,其机制是传出阻滞。异-肌交界区始终处于绝对不应期,产生三度传出阻滞。异肌交界区发生3相传出阻滞和4相传出阻滞,可能成为传出阻滞的原因。......
2024-01-08
韦登斯基效应与韦登斯基易化作用,总称为韦登斯基现象。图2-3-1室性逸搏引起左束支韦登斯基现象男性,36岁,因晕厥入院。韦登斯基现象多发生于房室交界区,也可见于窦房交界区、束支内等部位,偶可见于并行心律的传出传导阻滞中。在某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中,各种类型的逸搏和逸搏心律、韦登斯基易化作用及韦登斯基效应,共同组成防止心室停搏的三种代偿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4-01-08
此时如患者确实无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以裂隙现象可能性大。2.束支裂隙现象束支内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两束支的不应期不等,造成双束支不同速度传导所致。当房性早搏进一步提前时,心房肌进入相对不应期,表现为传导延缓,当延缓达到一定程度,激动到达旁路时,其已脱离了不应期,结果使已经传导阻滞的旁路恢复了传导功能而下传激动,即发生旁路裂隙现象。改变基础心率或药物影响心肌组织不应期能使裂隙现象消失。......
2024-01-08
心电和气压信号实时采集系统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方浩本文设计了一种气压与心电动态采集系统,用于对气压和心电信号进行24小时的同步采集,进而揭示气压变化与心电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电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因此,实时检测病人心电活动和周围的大气压力变化、设计自动采集存储病人心电和环境压力信号的便携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