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糖化酶制备及活力测定-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糖化酶制备及活力测定-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摘要】:实验八糖化酶的制备及酶活力测定一、糖化酶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糖化酶摇瓶实验的基本操作。显微镜观察菌丝形状,测量发酵液pH,测定糖化酶活力。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此可计算酶活力。

实验八 糖化酶的制备及酶活力测定

一、糖化酶的制备

1.实验目的

掌握糖化酶摇瓶实验的基本操作。

2.实验原理

摇瓶培养是实验室常用的通风培养方法,通过将装有液体培养物的三角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满足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生代谢产物对氧的需求。

3.实验材料

(1)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2)培养基玉米粉12g,豆饼粉4g,麸皮2g,水200ml。

(3)器材500ml三角瓶、载玻片、摇床等。

4.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

玉米粉6%,豆饼粉2%,麸皮1%,补足水分,原料浸入水中。8层纱布加牛皮纸包扎,0.1MPa下灭菌30分钟。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分别为100ml、200ml。

(2)接种

成熟斜面,在无菌条件下,注入10ml无菌水,振荡成孢子悬浮液。待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到30℃~32℃时,分别将孢子悬浮液接入三角瓶中,接种量为2ml,做好标记。

(3)培养

将三角瓶固定在摇床上,培养温度为31℃,转速为200rpm/min,培养时间为96小时。

(4)显微镜观察菌丝形状,测量发酵液pH,测定糖化酶活力。

5.实验结果

比较两种不同装液量条件下的菌体形状特征、酶活力。

二、糖化酶活力测定

1.实验目的

掌握糖化酶活力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2.实验原理

糖化酶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此可计算酶活力。

碘量法原理为在碱性介质(NaOH)中,碘歧化为次碘酸钠和碘酸化钠,次碘酸钠氧化溶液中游离的醛基为羧基,适当酸化。剩余的次碘酸钠与碘化钠又生成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总碘量和硫代硫酸钠的用量,可对应获得甲醛的量。反应为:

I2+2OH-=OI-+I-+H2O

HCHO+OI-+OH-=HCOO-+I-+H2O(www.chuimin.cn)

OI-+I-+2H+=I2+H2O

I2+2S2O32-=S4O62-+2I-

3.实验材料

(1)溶液及试剂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10g/L淀粉指示剂。

(2)器材

恒温水浴锅、滴定管架、碱式滴定管、秒表、比色管、碘量瓶、容量瓶等。

4.实验步骤

(1)酶与底物反应

取4支试管,按下表加入相应溶液和试剂,使酶与底物发生反应。

表3-4 试剂表

img78

(2)测定

吸取上述1、2、3管的反应液及4号空白对照管的空白液各5ml,分别置于碘量瓶中,准确加入碘溶液10ml,再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摇匀,密塞,暗处反应15分钟后取出,加入2mol/L硫酸溶液2ml,摇匀,立即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再加入1ml10g/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其终点。

5.结果分析

酶活力单位x=(A-B)×C×n×579.9

(1)空白对照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样品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ml)。

(4)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1)糖化酶活力受温度影响较大,糖化时温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2)一定要同时做空白实验,以校正糖化酶本身与可溶性淀粉中的还原物质。

(3)滴定时要准确,注意反应颜色的瞬时性。

7.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设立空白管做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