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红利: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社保体系的直接挑战

中国红利: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社保体系的直接挑战

【摘要】:“未富先老”对中国的挑战主要是三方面的:一是针对比较优势的。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最为直接。人口老龄化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现行家庭养老方式提出挑战。

中国老龄化是“未富先老”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往往是富裕的发达国家。但中国是少见的例外。当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将长期享受人口红利的时候,中国作为同样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却在老龄化方面加入到发达国家行列,“未富先老”了。

“未富先老”意味着,一方面,由于“先老”,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变得昂贵,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丧失。另一方面,由于“未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或者并不明显。换言之,不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出现“比较优势真空”。

“比较优势真空”可能形成中等收入陷阱。在文献里,经济学家发现,在全球化过程中,从全球化中获得较大收益的是两头的富国和穷国。按照国家排列,各国在全球化中的获益程度,可以U形曲线表示,如果把这个全球化时期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化之前的倒U型曲线相比,就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些相对穷的国家,在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上有比较优势,可以生产出最便宜的东西在国际市场获取全球化红利;而富裕国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有比较优势,可在全球化中兑现。而处于中间的国家,与处在两头的国家相比,没有特别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全球化中获益就少,经济增长表现不佳,及至困于中等收入陷阱

“未富先老”对中国的挑战主要是三方面的:

一是针对比较优势的。如前所述,中国在比较优势方面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为此必须在通过扩大内需、产业的区域转移等方面,尽量保持既有比较优势,并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尽早实现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养老体系方面的。老龄化来临,将给中国养老体系带来沉重压力。2012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慢性疾病、医疗保健以及老年生活质量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最为直接。经过几年努力,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后需要通过制度整合,努力缩小制度待遇差距,着力提高统筹层次,以推动从制度全覆盖到实际全覆盖的合理有序实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挑战。当前中国养老金储备规模占GDP总量比例太低,仅为2%。养老金储备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为83%左右,日本是25%,美国是15%,中国只占到GDP的2%。中国养老金还存在很大缺口,2000年中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为360多亿元;2007年突破1万亿元;到2011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但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达到22156亿元。(www.chuimin.cn)

人口老龄化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现行家庭养老方式提出挑战。这种养老方式是以大家庭为基础的,但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使得依靠现有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人口老龄化也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提出挑战。老年人是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三是现有产业结构方面的。一定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是与其人口构成因素密切相关的。从日本、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地区的人口状况来看,未来10年消费贷款需求将趋于疲软(相当于实际GDP的1到2倍),由于人口老龄化,对理财寿险及交易服务(外汇经纪业务、信用卡支付)等产品的需求将呈加速增长态势。伴随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一方面将使得未成年人甚至青年人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针对该年龄段所生产的服装、日用品、保健品以及文化教育等需求将逐渐萎缩或减少,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应减少,产业转型和职业转换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因此发生改变,老年服装、老年食品、老年保健用品、老年休闲旅游及养生娱乐等适应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进而吸引更多人员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变迁。

此外,年轻劳动力减少、年长劳动力增多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相辅相成。为此,劳动力知识结构也应发生相应改变,逐步增加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比重。教育将因此而越来越为就业市场供求双方所依赖。各类提供教育服务的行业及其衍生制造业将因此受益。

为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妥善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妥善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

但中国毕竟并不富裕,快速、庞大的老龄人群可能是政府无法完全承受的。在政府扶持的同时,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考虑现有家庭结构及其负担能力的条件下,创造性发展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将是一个攸关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