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经济释放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释放人口红利

【摘要】:“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上升,伴随来的经济成长效应。“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在过去30年时间里,人口红利一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其不仅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提供了劳动力方面的竞争优势,也为国内消费扩大提供了市场基础。

“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上升,伴随来的经济成长效应。

中国是个劳动力大国,低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核心推动力之一。“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20世纪60、7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时期,形成了迄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表明,从1978年到1998年,在中国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资本贡献率为28%,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为3%,其余全部是劳动力贡献。著名人口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等人估算,人口抚养比(即少儿和老年依赖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1982—2000年期间人均GDP的增长,做出了26.8%的贡献。

而这样的“红利”正在缓慢消失。其信号首先来自于“用工荒”的出现。2003年,浙江等地开始出现“用工荒”,随后在沿海地区蔓延。

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表》显示,2007年中国能够全部招满工的企业不足32%,至少有1/3的企业缺工在25%以上。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用工荒”戛然而止;但2010年,“用工荒”又卷土重来;2011年、2012年更是全线告急,“用工荒”由沿海向内地全线蔓延,出现在作为用劳动力输出地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份。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供不应求。

来自劳动力输出地的数据很可以说明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全国2749个行政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村庄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个比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71.6%、76%和76.4%。此外,在城里打工的年轻民工也呈越来越少的趋势。

中国的劳动力不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www.chuimin.cn)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预测到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该书主编、著名人口学家蔡昉警告:中国很快将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向数量型短缺过渡,估计2013年人口红利就将结束。2013年将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转折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是零增长,之后就是负增长。

但人口红利消失要比预期的来得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2011年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口抚养比开始出现下降。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这种下降趋势在2012年继续延续。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经济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这是大陆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比蔡昉的估计早一年。

在过去30年时间里,人口红利一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其不仅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提供了劳动力方面的竞争优势,也为国内消费扩大提供了市场基础。不过,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综合生育率一直低于均衡人口生育率水平,甚至低于美国水平,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人口抚养比两个指标看,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且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由于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生人口大幅减少,1991年至2000年总计只有1.59亿人口,大大少于8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2.27亿和2.12亿,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20—25岁年轻劳动力人口供给还将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关闭已然迫近。

展望未来,虽然计划生育带来出生人口减少,但由于不断壮大的老年人口将大幅抵消少年儿童人口的减少,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生育率下降,生产者人口增速将比消费者人口增速更快下滑,在2015年左右低于消费者人口增速,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的“第一人口红利”消失。人们开始寄希望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消费者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者,从而使生命周期财产开始改善的“第二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