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及国际收支失衡、欧共体及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高失业率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笔者名之为亚滞胀。而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平均在20%~30%。2011年,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6省份首次迈入万亿元门槛,它们的投资增幅均在30%左右。与此同时,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却是资本效率下降。......
2023-12-07
二、全球城市化趋势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带来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资源聚集,城市化进程因此展开。
城市化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但在农耕文明时期,人类生活主要依靠农业,不可能远离农田牧场,因此城市化过程必然是缓慢的。工业文明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繁荣,才是城市化推进的加速器。过去100多年来,伴随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明显加快。1900年,全球仅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时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仅12个;现在,百万级人口城市已超过400个,其中20个都市圈人口超过1000万。全球已有近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全球城市还将继续快速扩张。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这意味着每年地球上会增加7个纽约。
城市化导致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形成超大城市。大城市化趋势是当代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表现在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导致了超级城市(400万人以上)、巨城市(800万人以上)、大都市区等组织形式的出现。1920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仅为5%;2000年,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9.9%,巨城市也由1920年的1个增至1970年的17个,并且出现了7个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都市区也日益普遍。
城市化不仅带来人口聚集,而且更带来经济资源聚集。东京仅占全日本4%面积,却聚集了25%人口,经济聚集程度更甚,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2万美元,高出日本全国平均值的67.4%。另据2004年统计,大阪人口占日本人口1.6%,但经济(GDP)却占日本的4.1%;伦敦人口占英国人口11.8%,经济占13.3%;纽约市占美国人口2.3%,经济占3.5%;芝加哥人口占0.92%,经济占1.25%;洛杉矶人口占1.3%,经济占1.68%(三大城市合计,人口占全美4.52%,经济占6.43%);多伦多人口占13%,经济占14.4%。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如墨西哥城人口占全国19%,但经济却占20%。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前言《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里,世行行长佐利克还提供过一个更夸张的例子:35.7%的埃及人口聚集在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5%的首都开罗,但产出的GDP却超出全国一半!那份报告的主题,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分布的地理不平衡:人口、生产和财富向城市、大城市和发达地带聚集和集中。(www.chuimin.cn)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续集聚。世界城市化的新趋势不仅表现在大都市区化,而且还表现在城市集群化。城市集群无论是在美欧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有很大发展,比如,以英、法、德为首的西欧城市群,分布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沿岸的美国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及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城市群,分布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中国城市群。1990年,美国大都市区的数量由1940年的140个上升为268个,人口接近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0%。大都市区的出现不仅改变城市地域空间与规模,而且也使生产要素流动及政治、社会结构等发生新变化。
在城市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大都市带。大都市连绵带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大都市连绵带首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部各州及欧洲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也出现向大都市连绵带发展的倾向。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都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带。
城市化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易。当人口越来越多地集聚于城市的时候,大片的乡村回归自然,于是新的生态格局开始出现:一方面城市生态问题加剧,另一方面农村由于人口减少,环保绿色成为可能。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绿化城市,促进城市和自然更加和谐,已成为各国大中小城市的共同行动目标。
有关中国红利:解读经济大趋势与投资大方向的文章
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及国际收支失衡、欧共体及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高失业率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笔者名之为亚滞胀。而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平均在20%~30%。2011年,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6省份首次迈入万亿元门槛,它们的投资增幅均在30%左右。与此同时,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却是资本效率下降。......
2023-12-07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其他统计数据也证实了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在中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启动始于改革开放,但进展较为缓慢,第二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023-12-07
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制造业服务化首先表现为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有部分服务业即来自于制造业服务化所带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中国,与产业结构中服务化程度低相一致,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远低于欧美国家。......
2023-12-07
而这其中,收入增长既取决于经济增长,也取决于收入分配制度。这一目标被称为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显然,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将奠定中国市场规模扩大的坚实基础,为中国经济社会创造新的发展契机。......
2023-12-07
第五章服务外包的发展:全球趋势与政策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外包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容量迅速扩张,其业务方式、区位分布及政策环境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全球服务发包市场未来仍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这三个地区转移的服务外包总量约占全球的95%。......
2023-12-05
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未来中国的发展。因此对中国而言,科技的发展领域不仅仅是最尖端的,而且还包括既有并不尖端的领域。2009年9月21日至22日,有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是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11月3日上午,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了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2023-12-07
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后,全球信息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伴随全球化浪潮,信息化由欧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以致在今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已达很高水平,有些指标甚至超过欧美国家。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在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仍将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日益成型。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可能成为下一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催化剂。......
2023-12-07
“新型城镇化”当然不局限于城市化,但毫无疑问的是,“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中国进入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高潮,城市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主体。这一战略也将必然导致中国的城乡结构再次发生历史性、结构性的巨变,对城市在城市竞争力、空间生态的可持续性、全球化等方面也会提出关乎发展创新的世纪性课题。......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