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未来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投资方向

未来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投资方向

【摘要】:未来大趋势是什么,不少人尤其权威机构有许多不同的看法。2012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2030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的报告,认为未来存在四大趋势:一是个人自主权。而获得这些必需资源的途径,未来将因为气候变化问题而进一步恶化。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全球变化存在如下未来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

未来大趋势是什么,不少人尤其权威机构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美国学者丹尼尔·阿尔特曼(Daniel Altman)探究全球变动的深层动力,在《全球经济12大趋势》一书中提出全球经济12大趋势:一是中国崛起后将面临重大挑战,有可能先富后穷;二是欧盟将分崩离析,或名存实亡;三是新“殖民主义”愈演愈烈,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四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移民将是一场灾难;五是资本主义不会一直自由放任,社会主义需要改革;六是美国商业文化还将独霸世界;七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间商将成为赢家;八是世贸组织将名存实亡,全球贸易面临重新洗牌;九是上海香港纽约伦敦将会被新兴宜居中心取代;十是一个巨大的金融黑市将会形成,全球金融市场面临严峻考验;十一是全球变暖会让世界“天翻地覆”;十二是世界政治体系将会阻碍经济发展。

2012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2030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的报告,认为未来存在四大趋势:

一是个人自主权。未来15—20年内个人自主权会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贫困减少、中产阶级壮大、教育更加普及、医疗条件改善等。中产阶级将成为大多数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个人自主权是其他发展趋势的结果和诱因,包括全球经济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新型通信与生产技术传播。一方面,个人主动性的潜力在未来将成为解决全球挑战的关键。但另一方面,个人和小集团能更容易获得致命和破坏性技术,造成大规模暴力犯罪等。

二是国家权力扩散。到2030年,国家间权力的扩散将产生巨大影响。亚洲基于GDP、人口数量、军事支出和技术投资,将超越北美和欧洲。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之最,在2030年之前赶超美国。在格局变化方面,全球经济良好与否将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挂钩。中国、印度和巴西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他区域力量,如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崛起,成为次级力量。高盛称之为“金钻11国”(简称N-11),未来将超越欧盟27国。这些国家再加上中国和印度,将使全球重心西方世界转移过来。

三是人口模式。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接近83亿,届时,人口模式有四大趋势:老龄化、人口移民、青年人口数量严重萎缩、城市化加速。这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将会发挥一定的决定作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国家都面临一场如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攻坚战。劳动力需求将刺激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民。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将导致未来40年内的城市中住房、办公、交通服务建设数量基本与全球历史数量相同。

四是粮食、水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对粮食、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大约将分别上升35%、40%和50%。而获得这些必需资源的途径,未来将因为气候变化问题而进一步恶化。

在“四大趋势”下,西方两个多世纪以来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将被颠覆,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不再享有霸权地位,而是可能和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分享这种地位。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军费开支以及技术投资来看,到2030年,亚洲实力将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

201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201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仪式上指出,未来世界有四个“超级趋势”(mega trend):一是对个人权利的诉求不断上升,“全球社区”的概念越来越强;二是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重新分配;三是人口构成发生巨大转变,新兴市场地区的青年人口数量增加,其他地区日趋老龄化;四是资源稀缺和气候变化使脆弱性不断增加,可能导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动荡。全球经济政策应当适应这些趋势,做出相应调整:首先要更为开放地处理经济问题;其次要实现更强的包容性;最后是需要更好的问责制。她还曾在2012年12月发表《未来的全球经济》一文,指出全球经济的长期趋势:从亚洲到拉美日益突显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地位;美日两国仍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必须解决巨额债务和赤字问题;欧洲则正在经历调整及整合的困难历史时期;中东正在经历转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突破数十年经济停滞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

百家争鸣,百家齐放。(www.chuimin.cn)

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全球变化存在如下未来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劳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开放程度趋于提高,相互依存度和市场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仍将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有研究显示,全世界有6.4万家跨国公司,它们以资金、技术、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驰骋世界市场,控制着全球1/3的生产、2/3的国际贸易,70%的技术专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伴随市场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推进,借助跨国公司强大的扩张力量,经济全球化进程仍将深入发展,进一步形成真正的全球性经济体系。

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一道,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筹划中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三大主体,其中,欧盟作为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组织,拥有25国人口4.5亿,GDP逾10万亿美元,占世界总GDP的30%;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人口近4亿,GDP 11万亿美元,如果纳入拉美,便将形成一个包括34国、8亿人口、占半个地球的大市场;筹划中的以双边为基础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涵盖“10+3”(东盟10国+中日韩3国),拥有占世界1/3人口,7万亿美元GDP,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三足鼎立。

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重新分配。伴随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将不再是唯一掌握霸权的国家。西方国家自1750年以来的跃升之势逐步扭转,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得以重建,新兴国家和地区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美国、欧盟、中国、新兴国家共同构筑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格局。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对全球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具有决定性影响。美国固有的全球老大与新兴强国中国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可能带来不稳定和冲突,最终形成力量均势。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中心。在16世纪以前,亚洲是世界经济重心,其GDP约占全球的2/3。但到18和19世纪,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欧洲和美国迅速崛起。进入21世纪,经济重心再次向亚洲转移,其速度和规模前所未见。预计2030年之前,亚洲将在GDP、人口规模、军事支出和科技投资等方面,超过北美洲和欧洲的总和,引领全球。亚太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所在地,也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所在地。这些国家不仅在全球经济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全球政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日本等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和可能的摩擦,都可能加剧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不稳定甚至于局部战争。

女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女性攻城掠地的时代,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温柔。虽然有些地方仍在人为选择男婴,但化学物质等因素正在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育雌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营销方式的日益普及,给女性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全球城市化继续推进。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认为,美国经济基本依靠20座大都市的表现。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和人居署共同发布报告,将亚洲持续发展的未来寄望于城市化。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则公布“全球城市600”研究框架,提出全球经济实际上依靠近600座城市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种经济资源聚集于城市,城市尤其大城市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气候变暖改变世界。全球气候变暖作为难以抑制的趋势,正通过极端气候、物种迁移、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还可能通过北极冰川融化,改变北极地理状况,让新的航道浮现,同时让大量矿藏、石油等资源具有开发可行性。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已因此纷纷展开主权争夺。经加拿大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如果冰层融化,将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运通道,进而对全球航运格局、经济贸易格局乃至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