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40岁,中年关键,健康长寿

40岁,中年关键,健康长寿

【摘要】:要想克服“信号”缠身,最重要的就是关爱自己。个中滋味,想必步入更年期的中年男女心知肚明。针对40岁的人对权力的追逐,健康专家提醒,四十不惑,别赢得了事业和权力,却输了健康的身体。据调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升,健康状况有待改善。我国只有不足两成人口健康意识较强尽管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只有不足两成的人时刻关注健康

当您40岁时,也许社会激烈的竞争、忙碌的生活节奏,让您疲惫不堪甚至喘不过气来。其实这些表现也给对您的健康发出了“信号”。要想克服“信号”缠身,最重要的就是关爱自己。只有关爱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避免一系列疾病的困扰,才能让自己获得健康和活力。因此,中年时期的健康观念至关重要,请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

人生40,步入更年期的中年男女,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中年男女面临的巨大挑战。人到中年,人的差距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有些人依然精神抖擞、精力旺盛,而有些人却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

孔夫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个中滋味,想必步入更年期的中年男女心知肚明。而西方有一种说法:4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40岁是承上启下的阶段,而40岁的人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40岁人群,权力的追逐者

40岁人群中,很多人都是权力的追逐者。有人成功了,大权在握,开始充分享受这份成就感;有人失败了,内心充满迷惑:是偃旗息鼓?还是重整旗鼓?

40岁的人对于权力有其独特的见解。“权力”一词翻译成英文为power,而power的另一种转译就是“力量”。所谓权力,就是指拥有能够充分影响他人的力量,促使他人愿意做你希望的事。

大多数中年人都有获得权力的愿望,然而,获得权力的方式却因人而异。有的人重视报酬的力量,认为回报能充分影响他人;有的人则认为知识、信息能充分影响他人;有的人则重视原则的力量,希望能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面对权力,30岁的人往往有反权威的倾向,而50岁的人则会对权力过于尊崇,只有40岁的人对权威的力量持怀疑的态度,更希望用知识和信息的力量、用原则的力量去影响别人。针对40岁的人对权力的追逐,健康专家提醒,四十不惑,别赢得了事业和权力,却输了健康的身体。

40岁人群,方向危机感最强

40岁人群中,很多人都处于事业的巅峰,千里马遇上伯乐,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但同时40岁的人也最脆弱,面临的危机也最多,尤其是中年男性,在家是支柱,在单位是中坚,压力太大,更容易产生危机感。

同时,激烈的竞争环境,往往会让40岁的人遭遇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危机,这被称为方向性危机。无论是500强企业的CEO,还是私营小企业的经营者,都面临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寻求突破的问题。资源的整合、知识技能的更新等,使处于40岁的人最容易产生是否改行的想法。

有的40岁的人选择继续前进,专业技能不够,可以调动外部资源相助;有的40岁的人在迷惑究竟向何处去。方向性危机带来的后果,使中年人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被别人驱赶着朝向没有目标的地方。针对40岁人的方向性危机,健康专家建议,任何事都不能强求,随遇而安,因为拥有健康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40岁人群,力不从心

40岁是人生的一道坎,不但面临来自单位和家庭的种种压力,还时常为自己的身体机能衰老以及各种更年期症状而苦恼。在体力方面,更是感觉力不从心。有的人为自己的“啤酒肚”和赘肉发愁,有的人为自己日渐松弛的肌肉叹息。

40岁人群是焦虑的人群、力不从心的人群。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或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浑身乏力、一干活就累。一半以上的受访者爬楼时感到吃力,或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脾气暴躁、焦急多虑,或记忆力明显减退。

40岁人群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保持足够的体力,以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他们无暇顾及休息、营养和保健,一旦疾病缠身,就悔之晚矣。所以,健康专家建议,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保健是预防。

40岁人群,对财富的纠结

40岁人群中不乏事业有成者,他们才华横溢,工作在高档的写字楼,出入豪华酒店,智能手机、高级电脑、洋房、豪车一应俱全,仿佛是财富的宠儿。当然,有所得必有所失。他们工作异常勤奋,置身于竞争激烈的职场,开会、加班、出差,整天像候鸟一样飞越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城市,熬夜、失眠成了家常便饭,在快速积累财富的同时,一天天透支自己的健康。

但是,生命和金钱不能画等号,在健康与财富之间,有时会让你取舍,熊掌和鱼不能兼得。而在健康和生命面前,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济于事,因为没有了健康和生命,一切都会归零。

40岁是高压人群的象征

40岁的人生在事业和家庭方面都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压力最大的人生阶段。所以,40岁人群也是压力最大的人群,更要学会自我调节。身处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本来已倍感压力,这时就要学会减压,而不是与同龄人攀比,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

40岁人群是高压人群,平头百姓有时被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也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担心自己失去竞争力。内心对失败的担忧、对风险的顾虑,常常同内心深处向往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产生剧烈的碰撞,让人进退两难。

除了工作和事业,40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挣钱养家糊口,又要照料一家老小,有时被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搞得很纠结。很多人在重压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对象,导致压力不能及时得到释放,结果脾气变得暴躁,情绪产生波动,有时甚至对工作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不如意、情绪不佳反过来又会影响家人的情绪,破坏家庭的和谐气氛,最后导致工作和家庭都受影响,事业和婚姻都出问题。

细节提示

40岁的人生是道坎,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轻松起来呢?关键是心态,要学会自我调整。例如,业余时间多运动,强身健体、舒缓压力;或者与家人和朋友聊聊天,及时宣泄不良情绪;或者干脆沉下心来读书。这都能帮助自己顺利度过40岁人生这道坎。

有一则印度寓言,说的是有两人同时面对自己喝了一半的水,其中一人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而另一人则说:“我还有半杯水没喝。”前者透露出来的是无奈和悲观的情绪,而后者却充满希望。其实,中年人所面对的就像那半杯水一样。

40岁人的人生态度也分为积极乐观和消极悲观两种,如同面对半杯水的反应。据调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升,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我国只有不足两成人口健康意识较强

尽管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只有不足两成的人时刻关注健康,即健康意识较强,其中,50岁左右中年人的死亡率上升最快,而真正健康的人不到一成。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身处承上启下阶段的中年人,更要有健康意识,积累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健康或保健能力。也就是说,要保证健康,第一是“知”,即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第二是“行”,即如何将掌握的健康知识运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医疗费用中,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治疗,只有约1%的医疗费用是用于预防。相反,发达国家的比例为7∶3,即约三成的医疗费用于预防疾病。这表明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往往是有了病才去医院。其实专家强调,要想不生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

如何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

据有关报道,发达国家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正在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反,我国却在上升。例如高血压,很多中青年人以为是老年病,自己患病后却不积极治疗,留下很大的健康隐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多老人都有一副整齐的牙齿,但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牙病不算病,根本不做口腔保健。

如何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美国的人生规划强调生活要有目标,要多锻炼、多休息、多晒太阳、多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同时,我国的健康专家也独创了诸如生物钟养生、木桶论养生等多种保健养生的方法。

生物钟养生,指的是人的众多生理节律都受生物钟支配,所以,保证生物钟的准时准点是健康的基础,否则会出现疲劳、生病、早衰现象。木桶论养生,指的是健康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就好比一个由几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其中一块木板烂了,就会影响整个木桶发挥作用,人的身体也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40多岁,疾病的高峰期

众所周知,更年期并非女性的“专利”,部分男性步入中年之后,也会莫名其妙地爱发脾气,或感觉乏力,干活力不从心,或性情多疑、焦虑恐惧,其实这些都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无论男女,衰老都是自然规律,男性机体最健康的年龄是25岁之前,30岁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就开始走下坡路。当男性步入中年时,健康情况会大不如从前。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引发慢性疾病。40多岁是发病的高峰期,是因为40多岁男女的身体各项机能都会迅速下滑,就好像一辆汽车,当行驶到一定年限之后,就要定期保养甚至大修,以避免出故障。

对于步入更年期的中年男女来说,常患的疾病有10种,被称为中年人的健康杀手,这10种疾病是:颈椎病、肩周炎、睡眠障碍、抑郁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和癌症

激素降低,导致更年期提前

调查数据显示,中年男女步入中年之后,体内的雄激素或雌激素水平就会逐年递减。雄激素是决定男性特征的重要因素,而雌激素是决定女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与生殖、泌尿、皮肤、肌肉、骨骼、造血、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男性雄激素明显偏低或女性雌激素明显偏低时,就会对上述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激素降低不仅会影响中年男女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抑郁症等慢性疾病。所以,40岁男女要高度关注自身的健康情况,通过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病情。建议在每年的体检中,注意监测雄激素或雌激素水平,及时了解自己体内的激素是否不足,以便对症下药。

细节提示

我国国民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无知造成的。例如:有的人不懂得及时缓解工作压力,有的人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缺乏体育锻炼、免疫力低下,其结果是,不少中年人过早迎来了更年期,并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健康。所以专家提醒,中年人要增强健康意识。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世纪,机遇与风险并存。各路精英纷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与此同时,又有众多的中年精英相继倒下。其实,他们不是死于工作和疾病,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

精英们的事迹令人鼓舞,给人力量,但众多白领、骨干、精英在一天天透支健康甚至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浮华的世界造就浮躁的人群,很多中年男女正在因工作忙、时间紧、压力大、应酬多而一步步透支自己的健康。

中年人“五过”现象在透支健康

中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防止对身体的透支。具体表现在如何避免“五过”现象。

第一是过低,即保健意识过低。相关资料显示,健康观念较强的人群是老年人,中年人普遍缺乏保健意识。

第二是过多,即进食“三高”食物过多。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这类人群不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热衷于应酬和饭局,经常陪吃陪喝,其结果往往导致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第三是过重,即心理负担过重,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很多中年人心理压力大,只好采用透支健康的办法,坚持超负荷的工作,透支的结果往往引发抑郁症、高血压等疾病。

第四是过量,即吸烟、喝酒过量。有些中年人为了工作和应酬,宁愿舍命也要陪君子,拿健康赌明天,或者一遇到烦心事,就靠吞云吐雾来逃避现实。

第五是过少,即体力活动过少。很多中年白领身体变懒了,不爱动,不参加体育锻炼,整天重复着坐式生活方式,即出门坐车、上班坐办公室、回家坐电视机前打发时间,其结果导致肥胖症、颈椎病、高血压等疾病。

最透支健康的十大行业

我国有关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的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业教育行业人群的健康透支情况最严重,其次是媒体、法律、IT、交通运输、广告、快速消费品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

制造业人群的血脂异常者和肥胖者的比例均超过半数,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工作时间明显比其他行业要长,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缺少休息和锻炼,往往导致健康受损。(www.chuimin.cn)

金融界人士比较常见的疾病是颈腰椎疾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紧张工作,加上久坐办公室不活动,整天使用电脑,又经常熬夜,最后导致这类疾病的产生。

教育行业的人比较容易患血脂异常、咽炎和脂肪肝。此外,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关注。由于升学压力、学生的思想以及生活问题,都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时间长了教师的心理反而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中年人熬夜会透支健康

熬夜对于中年人来说并不陌生,当工作忙的时候,偶尔熬夜加班未尝不可,但如果经常性熬夜加班,就会伤害到身体。那么,经常熬夜会对身体有哪些伤害呢?

第一是免疫力下降。中年人经常熬夜会引起身体疲劳和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容易感冒、拉肚子或出现过敏等现象。同时,经常熬夜的人,第二天会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是记忆力下降和听力下降。某些中年人沉溺于通宵玩网络游戏或通宵打麻将,都会引起睡眠严重不足,其结果容易导致肾虚。长期持续熬夜将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甚至会耳聋。

第三是加速皮肤老化,使白发增多。皮肤在晚上10点至11点会进入保养状态,但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遭到破坏,神经系统失调会使皮肤出现干燥、缺乏光泽、弹性变差、皱纹多等老化问题。中年人在皮肤老化的同时,头发也会慢慢变白,并由于脱落而变得日益稀疏。

熬夜导致身体重大损伤

熬夜除了降低免疫力、加速皮肤老化、使记忆力和听力迅速下降之外,还会损伤身体的组织器官,引发各类疾病。

首先,中年人熬夜会造成肠胃病变。因为熬夜的中年人,或者饿一宿,或者吃夜餐,以上选择都不利于健康。挨饿当然有损健康,而常吃夜宵也会引发胃肠道病变。因为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两三天就会更新一次。这个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的时候进行的。中年人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食,胃肠道就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就无法正常进行。加上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会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会促使胃液大量分泌,从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时间长了就会引发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引发胃肠癌变。

其次,中年人熬夜会导致肥胖,因为经常吃夜宵,会使体内的能量过剩,结果导致身体肥胖。

最后是心脏病风险。因为经常熬夜,会加重人体心脏的负担,与此同时,身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生活又没有规律,这些都是引发心脏病的风险因素。

细节提示

浮华的世界造就浮躁的人群,很多中年人都在用健康赌财富,工作忙、压力大、应酬多,他们在一步步透支健康。专家提醒,众多的中年精英相继倒下,不是死于工作和疾病,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调查结果显示,制造、金融、教育、媒体、法律、IT等行业人群的健康透支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年人的健康取决于中年人自己,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健康是一种自由,没有了健康,日常起居就无法正常进行,更不用说去享受生活了。所以,要想有高质量的生活,健康是第一步。

中年人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营养、睡眠和运动是关键。例如睡得好,有助于大脑思路开阔、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敏捷。因为在睡眠状态下,脑细胞能量得到贮存,大脑耗氧量也在减少。

营养是健康之本

众所周知,营养是健康之本,没有营养就不会有健康,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有可能引发疾病。尤其是中年人,要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摄取,不吃零食,以防止发胖。因为生命首先在于营养,我们生病时,不仅要吃药,还要加强营养,这样才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康复。病再重,只要能吃下就会有希望;病再轻,如果吃不下,会加重病情。

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要保持人体组织功能的正常运转和新陈代谢,就要有营养作保证,所以,营养对预防并消除亚健康,帮助中年人从亚健康状态中摆脱走出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营养不良,不到40岁就过早衰老,身体虚弱、易疲劳、感觉迟钝。所以,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年人生理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当然,营养过剩会引起肥胖症,引发各种疾病,同样会威胁到中年人的健康。

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吃保健品,而是要有良好的睡眠。睡眠首先是一种休息,便于身体消除疲劳、积蓄能量。因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项机能及时得到修复,反之,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不规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即睡眠疗法。身体状态不佳时,如果能及时地美美睡一觉,体力和精力就会很快得到恢复。因为睡眠中,人体各脏器会合成人体所需的物质,同时,由于体温、心率和血压下降,人体部分内分泌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有助于体力的恢复。睡眠还有利于心脏的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也与睡眠不足或不规律有密切的关系。

好的睡眠质量能增强创作灵感

据国外媒体报道,好的睡眠质量能增强创作灵感。睡眠可以减压。有研究结果表明,睡眠能降低体内压力激素的分泌。所以,每当人们感到压力大时,如果能及时打个盹,也会迅速释放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创作灵感。同时,睡眠又是省钱、最便捷的美容方式。因为人在睡着的时候,皮肤内的血管完全开放,血液充分到达皮肤,有助于自身修复和细胞更新,从而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

此外,睡眠还能延年益寿,因为正常人在睡眠时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其死亡率高出正常人2倍。

如何调节中年人的失眠症

中年人的失眠症,是一种很难治愈的顽症。失眠患者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加重病情。

如何调节失眠患者的情绪?专家建议,患者每晚临睡前要放松,即不动脑、不激动、不进食、不说话。只有精神放松、情绪平稳,才能安然入睡。其实,多数失眠患者都属于失眠担心症,开始时患者可能是由于偶然事件造成的偶然失眠,但后来由于担心失眠而发展成为真的失眠,而越是失眠就越担心,越担心就越是加重失眠,时间长了患者就会无力自拔。所以,患者只要消除担心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自然而然睡眠也就正常了。

同时,提高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例如,患者在临睡前,要有意采取轻松的、舒适的睡姿,并且摒弃各种杂念,不再胡思乱想,消除睡前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和各种负面的心理。患者还要学会自我排解由外界因素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患者还要努力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并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做到定时而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很好的调节方式,对促进睡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患者还要注意优化睡眠环境,因为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温馨、安逸的卧室环境,有助于睡眠;而温暖、融洽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细节提示

保健归根结底要靠中年人自己,中年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与健康透支相反,中年人有好的健康理念和保健习惯,其实就是在做自身健康的投资,因为中年人通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营养、睡眠和运动,完全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年人从表面看,大多精力充沛、年富力壮,但从生理变化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来看,中年已步入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所以,专家建议中年养生正当时,因为很多老年病并不是到了老年才发病的,大多发生在中年,只是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往往被忽视。

很多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溃疡病等,都是长期“潜伏”的。很多中年人因工作或家务繁忙,又缺乏必要的保健知识,往往会忽视病情。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营养和锻炼,一旦疲劳过度、抵抗力降低,潜伏的隐患就会暴露出来。

快节奏,有损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专家强调,身心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长期的快节奏会导致慢性疲劳,慢性疲劳如果日积月累,轻则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很多中年人都过着超速的日子,头脑在高速地运转,身体在不停地奔波。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健康在一天天透支,同时,精神也处于混乱不安的状态,最后导致身心疲劳。

长期处于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还会引发神经衰弱,例如精神倦怠、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或胸闷、四肢乏力、筋骨酸痛,甚至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癌症等疾病。

要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持续紧张,不仅损害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控制工作时间非常重要,工作8小时是最适当的。在快节奏之余,忙里偷闲、放慢脚步,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

首先是享受餐饮的慢节奏。快节奏的中年人要远离快餐,在空闲时间、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自己精心烹制的食物。买菜、做饭,细细品尝,是一种慢生活的乐趣。

其次是享受慢节奏的运动。虽然运动代表着速度与激情,但快节奏的人再去做高速度的运动,不利于身心放松。所以,中年人要让运动慢下来,尽量选择瑜伽、散步、慢跑、游泳等项目,因为中年人坚持适度舒缓的运动,比断断续续的猛烈运动要好得多。

最后是享受慢节奏的阅读。中年人阅读不必一目十行,而应慢慢品味,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彻底地放松自己,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心灵上的愉悦。

慢生活可调节并适应快节奏

中年人在这个“效率第一、速度至上”的社会里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却从没意识到该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结果往往错过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景致,也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思考,反思人生、重新定位,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理想甚至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心理学家指出,很多都市人都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总觉得身心疲惫,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拿出时间来调节自我,从而迷失了方向,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甚至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以及生存的意义。但是,慢生活却能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生活、去丰富阅历、去感悟和思考人生,达到舒缓压力的目的。

慢生活能缓解人们身体的疲劳,同时还能调节身体,使人们不至于在忙碌的工作过后的假期休闲中突然病倒。因为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体就会习惯这种状态,而一到休假时紧张因素消失,身体就开始反常,肾上腺素会大量减少,甚至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慢生活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并促进健康的好方法。

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会认为,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果慢下来,自己很快就会被淘汰掉,所以,很多人包括中年人都会对慢生活提出质疑。

其实,慢生活并不是提倡懒惰,而放慢速度并不是指拖延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是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适当放慢脚步,及时找到平衡点。中年人只有劳逸结合,才能利己利人,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寻找平衡点,及时调整身心,既能保全健康又能保持效率。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慢生活运动,并且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例如,缩短工作时间、限制加班、带薪休假、海外旅游等。我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我们可以加以仿效,在年初做个生活规划,削减不必要的消费或应酬项目,而争取每个月去郊外踏青,每年去外地旅游。要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例如,周末两天的休息时间全部用来睡觉、购物和家人相处,完全放松;每天中午挤出点时间打个盹,按时上下班,买菜、做饭、细细品尝,充分享受慢生活的乐趣。

细节提示

讲究慢生活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马不停蹄向前奔,所以健康专家指出,慢生活是为了更好地调节自己去适应快节奏。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这种延缓幸福综合征的患者总认为没时间去完成本应完成的事,从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永远放在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