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数字出版概述:信息传播大变局及新型形态

数字出版概述:信息传播大变局及新型形态

【摘要】:有线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是数字出版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则又出现了手机出版等更多的新型数字出版形态。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数字出版是采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且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数字化和一个网络化,即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有线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是数字出版物的主要传播途径。

数字化出版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它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在生产层面让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的编辑、印刷和发行流程数字化,也可以让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对于出版传播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数字技术对于出版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在于是出版产品的数字化,即用数字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形态,从而使人类出版完全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形态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先后出现了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典型形态。近年来,则又出现了手机出版等更多的新型数字出版形态。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乐、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以及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手机出版物。由于数字出版具有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海量存储、搜索便捷、环保低碳等特点,数字出版已经是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www.chuimin.cn)

6.1.1 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P.R.Bagley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内容是使用计算机检索代码做文摘的可行性,这便是数字出版的萌芽。Bagley的研究导致了“电子出版物雏形”的诞生。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卫生法律中心建立了一个法律信息全文检索系统;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采用计算机编制《化学题录》等数据库。很快,这种电子文献便走上了商业化经营。最初,电子文献主要面向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1970年代末,美国的DIALOG系统首先向公众提供联机的全文数据库检索服务。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个人电子计算机(PC)出现在世人面前,以电脑的软磁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在中国内地,1991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合作电子出版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据称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发行的电子出版物。不过,1991年个人多媒体计算机标准(MPC-1)公布之后,只读光盘(CD、CD-ROM)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代软磁盘,成为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的主流介质。几年以后,手持式阅读器这种专门的电子书也在国内外纷纷出现。这类产品中,国外的有软书(SoftBook,1998)、微软阅读器(MS Reader,2000)等,国内的则有辽宁出版集团的掌上书房、天津津科翰林电子书、新华书店的e-Book等。但是发展证明,这类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持式上网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数字出版的未来是网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