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能够:1.了解我国社区矫正的萌芽及演变过程。二审的法官胡颖推翻了一审判决,作出新的裁决:阿龙有权马上赎回典给赵端的田产,勒令二人“日下交钱退业”。现代国家设立缓刑制度的初衷,是以刑罚为威慑,又给予当事人悔过的机会,宋朝的“寄杖”“封案”亦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2023-07-27
网络社区(Network Community),是人类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产生的全新社会交往方式所形成的新型社区。网络社区是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个体,利用网络传播的手段和平台,通过网上社会互动,满足自身需要而构筑的新型生活空间。网络社区包括网络论坛、帖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等不同形式的网上交流空间。
4.1.1 形成与发展
网络社区起源于BBS。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意为电子公告牌系统。这个系统原本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服务软件,用户可以利用这种软件,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接入Internet进行连接,执行数据下载、数据上传、新闻阅读、与其他用户交换信息等功能。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互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就开始出现了基于调制解调器(Modem)和电话线通信的拨号BBS及其相互连接而成的BBS网络。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BBS站点的内容全部是文字,或者是由文字组成的图形。这一时期,这类BBS站点的主要服务项目大多是档案/共享软件的下载、各类讨论区的转信。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基于HTTP协议而发展出来的多媒体网页成为主流,传统纯文字式的拨号BBS 和BBS网络逐渐式微,更加多彩多姿的Web式讨论环境取而代之。因此,目前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BBS一词所指称的讨论环境多半已经不是传统的纯文字式环境,而是泛指“网络论坛”(Forum)。
中国的网络社区肇始于BBS站点。1991年在北京创建的BBS站点长城站是中国内地最早的BBS站点。由于互联网当时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长城站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只有区区十几人,而且其中大部分用户都是身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1994年5月,中科院下属的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NCIC)开通了曙光BBS站,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BBS站点。曙光BBS站的服务内容单一,用户界面也很单调。尽管如此,它还是聚集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并且让国人逐渐认识了BBS这种新生事物,因此曙光BBS站也被称为成为中国网络社区文化的开端。这一时期BBS尚未在国内大规模普及,国内BBS的用户大多为国内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计算机爱好者以及身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主要用于BBS成员之间的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流,在BBS上发布新闻和交易信息、发表个人感想以及互动式问答是其主要的功能应用。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各类BBS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影响力日益强大,它的许多特性被后续出现的网络应用所借鉴。
中国内地大规模网络社区的出现,要以1998年3月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的创办和1999年6月“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登陆为标志。其中,西祠胡同成功地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而ChinaRen则第一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之后,讨论版组群和聊天室成为各大社区网站的核心应用。以聊天室为例,它将天南海北的网民在线聚集,通过公共聊天室这一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方便快捷的沟通途径,从而成为最早出现的网上聊天方式。
这一时期,我国国内较早出现的聊天室是“163网易聊天室”,在网易聊天室的黄金时代,同时在线的网民数最高时曾经达到98万人。对于早期的聊天室网民来说,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聊天,而聊天的平台便是聊天室。然而随着网络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聊天室逐渐失去其优势,再加上聊天室内容的变质,原来较为纯净的聊天室格调降低,使得聊天室逐步走向没落。
在这一阶段,1999年3月成立的天涯社区是另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网络社区。天涯社区的自我定位是“全球华人网上家园”。从创立以来,天涯社区的开放、包容与强烈的人文气息的特色,使之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喜爱。有数据显示,2000年3月1日,天涯社区的注册用户只有104人,而到了2010年3月,用户数已经达到了3 500万之多。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天涯社区以论坛、博客和微博为基础交流方式,综合提供个人空间、企业空间、网络购物、无线客户端、分类信息等多种功能服务,并以人文情感为特色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从天涯社区14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网络社区用户群乃至中国互联网的变迁演化,即从少部分社会精英向普通大众扩展延伸,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拥有了网络话语权,广泛地参与到网络社区的话题讨论、答疑解惑和情感交流等传播活动之中。网络社区用户构成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结果是网络社区也随之产生了相应变化——从网络社区结构到社区功能、从网络社区文化到社区价值等方面的演变。
进入2000年之后,网络社区在我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05年,互联网进入了WEB 2.0时代,国内的网络社区开始出现密集式的增长。针对特定人群、专门领域的专业化网络社区开始大量出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网络社区包括豆瓣网(以书籍、电影和音乐评论为主要内容)、“色影无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铁血军事社区”(军事爱好者聚集地)等等。这一阶段的网络社区,大型综合社区以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百度贴吧等为代表,专业化社区以豆瓣网、色影无忌、铁血军事社区等为代表,综合性社区和专业化社区成为汇聚众多网民的热闹之地。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以上这个时期的网络社区可以称之为第一代网络社区。第一代网络社区也成为当前网络社区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是第一代网络社区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相对宽松和公开的BBS讨论、信息发布、在线即时聊天、电子邮件以及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等。
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第一代网络社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在地域上的无远近之别,还表现在社区成员“见面不相识”的网上虚拟交际之中。因此,第一代网络社区常常被称为“虚拟社区”。但是第一代网络社区的网络虚拟性的交际方式,一方面固然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巨大的人际交往自由度,另一方面也由于成员身份的虚拟性使得虚拟社区的言论存在真实性不高、规制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第二代网络社区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兴起,它强调的是实现“真正的人与人对话”,以人和社区为中心的新型社交网站(SNS)便是第二代网络社区的典型代表。
国外社交网站的典型是美国的Facebook。随着美国Facebook的成功以及国内互联网市场的成熟,我国SNS网站从借鉴Facebook起步,进入真正的成长期。2005年12月,中国内地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成立。从名称可知,“校内网”的定位是面向在校学生,特别在校大学生。校内网在创办之初,为了确保注册用户是在校大学生,对注册信息进行了相应的限制,比如必须具有特定大学的IP地址或拥有大学电子邮箱才可注册,同时校内网还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个人真实照片。2009年8月,校内网将其用户群的定位从原先面向的大学生,拓展至面向全体网民,并由此将网站名称更改为人人网。自此之后,人人网的用户逐步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过渡,不少白领用户也开始通过人人网去寻找老同学建立新关系。由于校内网早期的定位,以及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大力推广,目前校内网在中国大学生群体的SNS使用中仍处于垄断地位。
开心网(kaixin001.com)是真正把SNS概念推广到中国主流网民群体的网站。2008年2月,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开心网随之开通。与校内网把目标人群锁定在校学生不同,开心网把将它的目标人群锁定为都市白领人群。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十分成功,开心网很快受到都市白领的追捧。截至2009年12月,开心网的注册用户已经接近7 000万,在国际著名的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开心网位居中国SNS网站第一位、中国网站的第八位。
SNS网站作为第二代网络社区的代表,与第一代网络社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网民的真实性和自主性上有至关重要的突破。首先,第二代网络社区更加侧重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的焦点放在用户的意识和行为上,并且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用户的自主性因此得到增强,这与第一代网络社区重点放在通过内容展示用户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其次,第二代网络社区基本实现了实名注册,这使得网络社区人际交往的可信度大为提高,强化了网络社区在现实中的真实社会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第二代网络社区是以现实中的社会人际关系作为基础,在互联网上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它是网络社区人际交往模式的一次革命。未来网络社区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这种网上社区与网下关系相结合的人际交往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代网络社区的出现并没有取代第一代网络社区,第一代网络社区仍在发展之中。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两代网络社区共生共存,互相补充互为促进,共同构成了美丽的网络新世界。
4.1.2 国内网络社区的类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网络社区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BBS电子公告板、新闻组,演变到公共论坛、在线游戏和电子商务,进而发展成为贴吧、博客、SNS、微博等新媒体形态,网络社区的具体形态越来越多样化。
根据网络社区开办主体的不同,网络社区可以分为媒体主办型社区,如人民日报旗下的“强国论坛”;企业主办型社区,如“人人网”、“开心网”等;以及个人主办型社区。由于国情原因,国内的个人主办型网络社区大多已经关闭或者转型为企业主办型。此外,国内高校通常还有校内BBS社区,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站”、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站”。这类高校主办的网络社区通常只面向本校在校学生和校友开放。
图4.1 人民网“强国论坛”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网络社区分为开放型社区和封闭型社区。开放型社区面向大众开放,一般公众均可使用,大部分网络社区属于此类社区;封闭式社区只面向特定人群开放,此群体外的公众无法使用,这类社区有代表性的是高校的BBS站点,通常只面向本校师生和校友开放。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网络社区分为言论型社区,如“强国论坛”、“中新社区”、“天涯社区”,这一类社区主要是表达个人观点;交易型社区,如“拍拍网”、“易趣”、“当当网”等;SNS交友型社区,如“人人网”、“开心网”、“校友录”等;生活兴趣型社区,如摄影社区“色影无忌”、户外旅行社区“磨房”等。(www.chuimin.cn)
图4.2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站
图4.3 “色影无忌”论坛
4.1.3 网络社区的传播特征
早在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9nnies)在著名的社会学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习俗、价值观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的团体,团体成员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但是与世隔绝并且排外。
滕尼斯的这个定义虽然没有强调“地域”因素,但是在滕尼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地域”因素被研究者们注入了“社区”概念之中。在“社区”概念中所指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被理解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地域性共同体”。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演变以及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人类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单一的血缘和地理空间纽带被打破,所以社区所指称的人际关系向多层面延伸成为必然的趋势。
学者韦尔曼和雷顿在1979年发表了《社会网络、邻里关系和社区》一文,文中打破了过往社区研究中对地域关系的强调。他们指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对于社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研究,都一直局限在同一地域中的邻里关系之间,邻里之间因为空间上的接近而形成的群体关系成为社区研究的唯一基础。超出地域圈的限制人们建立起来的多层次社会关系,这是韦尔曼和雷顿所关注的对象。韦尔曼和雷顿认为,“社区不仅仅是一个表明由地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包容那些跨越地理界限却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追求的人们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和群体”。韦尔曼和雷顿对社区的界定就回归到了斐迪南·滕尼斯最初对社区的概念范畴。网络社区就是这种打破了地域界限的社区形式。
传统的社区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社会群体,比如家属大院、村落、乡镇、城市等等,这种社区带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而网络社区则不同,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互联网汇集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目标和需要。网络社区由于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它的群体规模通常都比较大,群体成员之间因为兴趣和目标相同而具有黏度高的特点,他们通过不断地网上沟通和互动来维系网络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和网络社区的发展。
网络社区并不具备普通社区定义中物理空间上的地域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人群通过在网络空间的精神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归属感的新型社会群体,它的存在依赖于:①一定数量的网民;②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关系;③互动关系给特定网民带来的社区归属感。
网络社区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下产生的新型社区,具有传统社区所不具备的特点:
(1)虚拟性。互联网是一个无中心的全球化信息媒介,它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类个体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构成了一个泛在的、无形的虚拟空间,网络社区就存在于这样的虚拟空间里面,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处在不同地域的人通过网络连接形成了网上的虚拟社会,形成了一种与现实社会类似的人际交往空间,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往沟通的手段和场所。在网络社区中,大多数成员的身份和信息与现实生活中的并不相同,常常一个人对应多个身份。比如,同一个人可以在同一个社区中注册多个不同的用户名,俗称“马甲”,这个人在社区中就可以显示为多个成员。一些网站实行实名注册后,实名信息一般也是保留在后台,同一个人仍然可以以虚拟的信息出现在社区中。
(2)平等性。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无中心的全球化信息媒介,所以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在互联网上诞生的网络社区也继承了这个特征。在网络社区中并没有严格的中央控制,社区成员一般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现实生活中等级制度并没有在网络社区中原封不动地被复制。除了“网络管理员”和“版主”等特殊的社区角色外,其他的网名在身份权利上的差别很小甚至没有,而即使是“网络管理员”和“版主”所拥有的权利,也主要是日常维护的功能。网络社区的这种平等性,在现实中存在的等级制度里是难以实现的。
(3)即时性。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往往受到组织结构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的约束,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常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网络社区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则具有即时性,借助互联网传播的速度,网民即使身隔千里也可以迅速分享信息、发表意见。此外,现实生活的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性也远远落后于网络社区。
(4)广泛性。网络的无远近之别、打破地域的特性,使得网络社区交往表现出广泛性。在网络上可以结识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可以和千里之外的素昧平生的人们随时交流情感、分享信息。在现实生活的实体社区交往中,这种人际交往是不可能实现的。
(5)价值规范的特殊性。社区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遵循的规则是社区的价值规范。价值规范让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不同的人按照价值取向和规则的异同分类汇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因此,形成和维系社区的核心是价值规范,价值规范使社区成员的构成具有同质性。如果价值规范不能统一,即使社区形成,社区的稳定性也是相当低的。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网络社区中,网络社区的成员通过网络社区实现信息共享和情感交流,从而对网络社区形成一定的归属感。同时,网络社区也具备更深层的价值规范特殊性。网络社区价值规范的特殊性表现在,社区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信任与深度参与。
网民在网络社区中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而在现实社区中群体成员之间有许多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受到法律约束和舆论压力。网络社区作为一种虚拟的存在,法律约束和舆论压力都比现实生活中的低很多,因此网络社区成员之间对信任程度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和现实社区相比,网络社区成员进入和离开相对容易得多,所以维护网络社区的稳定性需要更强的价值规范,才能吸引住社区成员。
网络社区除了具备虚拟性等基本特征外,在信息传播过程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议题设置”多元化。在网络社区中,成员的真实身份往往都在一定程度被有意隐匿,成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外貌等身份信息在虚拟社区里通常都可以自由更改。因此网络社区的交往更加自由,只要不违背论坛条例,网民几乎可以“畅所欲言”,议题设置的主动权掌握在网民自己手中,“议题设置”更为自由,相对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化。
(2)“沉默的螺旋”现象。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而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广泛欢迎的观点;而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的观点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变成了声音强大的愈加强大,沉默的逐渐沉默。
有关信息传播大变局:新媒体传播管理与数字技术的文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该能够:1.了解我国社区矫正的萌芽及演变过程。二审的法官胡颖推翻了一审判决,作出新的裁决:阿龙有权马上赎回典给赵端的田产,勒令二人“日下交钱退业”。现代国家设立缓刑制度的初衷,是以刑罚为威慑,又给予当事人悔过的机会,宋朝的“寄杖”“封案”亦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2023-07-27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云南传播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整合准备,而如何有效地启发和引领群众参与革命实践则是传播的首要问题。正是源于传播对象的精准化,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云南得以广泛传播。其后,无论是王德三的《苗裔三字经》、赵祚传的《农民四字经》,还是李鑫针对矿工编写的20多首歌谣,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象精准化实践经验的后续运用。......
2023-08-16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早阶段。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就是该时期留存下来的文学艺术形式。《楚辞》是先秦时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总集。《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该时期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
2023-08-30
学生调查家长情况反馈:共调查29人。理由:1.赞成超前消费A、提前享受;B、符合现代观念;C、过家庭生活要用钱。2.超前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之一。我们认为衡量超前消费的标准是消费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D、时尚,超前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
2023-08-09
开展对成吉思汗文化的研究[1]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蒙古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登上历史舞台。对于成吉思汗的评价,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研究题目,过去和现在一直在进行,今后还要继续下去。实际上,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早就在进行着,并且积累了很多成果,但作为“成吉思汗文化”这一特定的领域的认识和界定还是初步的,显然还需要深入展开研究、探讨和完善。......
2024-09-06
第53章创建网络社区的艺术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的坚定公民能改变世界,事实上,这是唯一会发生的事情。——马格丽特·米德当今创建网络社区是一种时尚,但过去可不是这样。因此,少招一名工商管理硕士,而把这个任务交给网络社区拥护者负责。所有鼓励建立网络社区的公司也应该参与交换意见和观点。高级水平的网络社区,则是重要总裁也参与网络社区的活动。你的网络社区应该是你销售和市场营销工作的组成部分。......
2023-12-02
1700年6月,在里加举行的一次州议会中,约翰·赖因霍尔德·帕特库尔被公开谴责为叛徒。1700年7月,在第三次渡过德维纳河时,军事力量得到极大巩固的萨克森军队没有遭到任何抵抗。1700年5月中旬,荷尔斯泰因的战争也开始打响了。最后,无法容忍拐弯抹角的卡尔十二世突然主动出击,结束了这场战争。在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前夕,瑞典政府发现自己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了。瑞典整个外交使团的联合抗议也无法阻止卡尔十二世。......
2023-07-16
“社区”“治理”以及“社区治理”都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社区治理被作为具体的社会管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得到全面加强。社区治理是指以社区为地域基础,在社区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这些不同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人们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改善社区治理,弘扬民主精神、合理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发展。......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