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金华:舞龙故乡真相揭秘-中国媒体报道选载

金华:舞龙故乡真相揭秘-中国媒体报道选载

【摘要】:六、媒体报道选载(一)中国舞龙的故乡在金华?比如舞龙在湖南、湖北和四川地区都有各自传说的版本,但这些民众口头相传的东西与正史上的记载也难以吻合。追本溯源、考证探佚是挖掘民俗故事的乐趣所在,本报欢迎民俗学者和爱好者到“新报调查”论坛参与讨论。逢年过节,各地均有“舞龙”庆新年的习俗,祈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六、媒体报道选载

(一)中国舞龙的故乡在金华?

民俗专家仲富兰称:此说源自民间传说

源自灵溪巨龙的传说

网络上近期流传一则舞龙的传说:在浙江金华县有一座奇灵山,山下有一条名叫“灵溪”的大溪流。有一天,县太爷动了恻隐之心买了一条大蛇,带回家中饲养。

一年夏天特别炎热,灵溪干枯。县太爷向上苍祈祷:但愿上天早降甘霖,解我一县百姓干旱之苦!夜里,县太爷梦到土地公公对他说:“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放入灵溪,自然就有雨水降临。”

县太爷醒后,马上派人照做。过了几天,果然下起雨来,解了百姓的干旱之苦。

后来人们为了答谢大蛇,不但烧香祭拜,还将大包大包的米丢进溪里,希望来年有个大丰收。但人们用米祭拜大蛇时,天气变得很奇怪,不是太阳暴晒,就是大雨连绵。

县太爷正为怪天气烦恼时,大蛇回来了,并对它说:“我原本是奇灵山的巨龙,也是掌管雨水的天神。由于不慎犯了天规,被玉帝贬到人间来;后来由于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才让土地公公放了我。但是,大家用米粮丢进溪中祭拜,糟蹋粮食,玉帝大怒,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县太爷忙问:“有没有补救方法呢?”大蛇说:“只要今后祭祀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鸡鸭鱼肉,以免玉帝动怒。”

县太爷听完谢过大蛇,便下令全县老百姓照大蛇的话去祭祀。但是,县里还是有人用鸡鸭鱼肉等荤食祭祀。玉帝知道后震怒:“灵溪巨龙,你不是说金华百姓已经知道悔过了吗?金华百姓还是继续糟蹋粮食!来人!将灵溪巨龙斩了!”就在巨龙被斩后,金华县天天下红雨,简直和血一般;在灵溪的岸边,从天上落下被分割的巨龙身体。人们知道后都十分后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据了解,我国台湾地区曾于1999年5月出版了一套彩色平装共25册《中国民俗节日故事》(注音版),第一册就是《龙灯》。

这本书在故事介绍中写道:金华县善良的王老爷,无意间救起了被贬为蛇的水神,也解除了金华县遭逢旱灾的厄运,但是老百姓的迷信与误解,却引发了一场无奈的悲剧。

专家分析“金华来源说”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最近在编辑《民俗文化传播》的博客文集,也将《舞龙的来历》这个民间传说收集在《风物考》集子里,通过网络的传播,舞龙第一次出现“金华来源说”。

11月14日,记者通过MSN在线采访了仲富兰教授。他坦言,这个金华版本的民间故事并非他第一个收录,最早这个故事出现在早年一本《浙江民间故事集成》中,他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衢州采风,很遗憾没到过金华,对文中出现的“奇灵山”“灵溪”等地名,他也不得其详。他说:“我最近准备去找复旦大学研究历史地理的朋友探讨一下。因为地名,包括山名,历史上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灵溪在现今金华的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能随便乱指。金华的文化底蕴深厚,有机会一定带学生来拍纪录片。”

仲富兰认为,民间传说毕竟不是信史,因为传说只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东西,一定要考证传说的确切时间、地点比较困难。比如舞龙在湖南、湖北和四川地区都有各自传说的版本,但这些民众口头相传的东西与正史上的记载也难以吻合。

不过他表示,金华所辖的磐安县有一处灵溪院址,即今玉山中学址,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1679)赵洐为之记,院僧振济有《灵溪杂咏》诗传世,“这可以作为中国舞龙金华发源地之说的旁证”。

追本溯源、考证探佚是挖掘民俗故事的乐趣所在,本报欢迎民俗学者和爱好者到“新报调查”论坛参与讨论。

(选自《浙中新报》2005年11月18日,记者石磊)

(二)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浙江磐安?

逢年过节,各地均有“舞龙”庆新年的习俗,祈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是中国的象征,关于它的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夏朝。

相比之下,中国民间的舞龙风俗源于何时何地,传说的版本缤纷呈现。最近,一个新的版本在网上盛传: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磐安。该消息迅速在华人圈子中流传,去年12月26日,香港的阳光卫视摄制组也赶到磐安,探寻这个现实中的民间传说。近日,本报记者赶赴磐安,一探“舞龙故乡”的究竟。

版本来自台湾的一本书

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告诉记者,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的这个版本,早在10年前,就在我国宝岛台湾流传。1999年5月,台湾出版的一套注音版《中国民俗节日故事》,在一共25册中的第一册《龙灯》中,开篇就道: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名叫“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

孔令维托到义乌的一位台商从台湾找到了这本书。《龙灯》的故事绘声绘色:

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名叫“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

有一天,金华县太爷动了恻隐之心买了一条大蛇,带回家中饲养。

一年,夏天特别炎热,灵溪干涸。县太爷向上苍祈祷:但愿上天早降甘霖,解我一县百姓干旱之苦!

夜里,县太爷梦到土地公公对他说:“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明天中午把大蛇放入灵溪,自然就会有雨水降临。”

县太爷醒后,马上派人照做。过了几天,果然下起雨来,解了百姓的干旱之苦。

后来,人们为了答谢大蛇,不但烧香祭拜,还将大包大包的米丢进溪里,希望来年有个大丰收。但人们用米祭拜大蛇时,天气变得很怪,不是太阳暴晒,就是大雨连绵。

县太爷正为怪天气烦恼时,大蛇回来了,并对他说:“我原本是奇灵山的巨龙,也是掌管雨水的天神。由于不慎犯了天规,被玉帝贬到人间来;后来由于你的善心感动了玉帝,才让土地公公放了我。但是,大家将米粮丢进溪中祭拜,糟蹋粮食,玉帝大怒,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县太爷忙问:“有没有补救方法呢?”大蛇说:“只要今后祭祀用清水便可,不要用鸡鸭鱼肉,以免玉帝动怒。”

县太爷听完谢过大蛇,便下令全县老百姓照大蛇的话去祭祀。但是,县里还是有些人用鸡鸭鱼等荤食祭祀。玉帝知道后震怒:“灵溪巨龙,你不是说金华百姓已经知道悔过了吗?金华百姓还在继续糟蹋粮食!来人!将灵溪巨龙斩了!”巨龙被斩后,金华县天天下红雨,简直和血一般;被分割的巨龙身体,从天上落下,分散在灵溪两岸。人们知道后十分后悔,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龙,用一条板凳一样的龙灯把巨龙接起来,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孔令维告诉我们,他是去年7月到佳村蹲点调研时,发现了佳村的地名、风俗等很多点滴都与这个故事不谋而合。

这种发现既让他欣喜若狂,又不敢相信。因为民间故事毕竟是故事,不是史实。于是,他先要求村里不动声色,让三位熟悉村中掌故的老人去磐安县城、东阳、义乌及金华走访民俗、地理、文史专家,收集相关书面材料。同时,让村“两委”在旧村改造工程中把与传说有关的岩石和石碑保护好,勘察村中口口流传多年的“龙迹”。

孔令维是孔子第76代后裔,老家就在磐安榉溪,该地有闻名全国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也深知“龙文化”在村民心中的位置。

民俗专家的分析

佳村村民金声扬在寻找资料中惊奇地发现,早在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教授就提出了中国舞龙的“金华发源说”。在他编辑的《民俗文化传播》文集中,一篇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也是通篇落脚于金华县。

为了核实金华这个版本的传说,他曾经到当时隶属金华府的衢州多次考证,均无果,想不到,竟然在磐安对上了号。比如金华所辖的磐安县有一处灵溪院遗址,即今玉山中学址,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1679)赵衍为之记,院僧振济有《灵溪杂咏》诗传世,“这可以作为中国舞龙金华发源地之说的旁证”。

2006年,更有人考证出中国舞龙的故乡就在金华所辖的磐安县玉山镇境内,主要根据流传较广并被海峡两岸民俗界所认可的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其中提到了几个地名“灵溪”“奇灵山”以及“正月十五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的习俗,民间传说引述的所有地名、溪流等都在“金华县”。而且上述地名都可以在磐安县玉山镇的佳村找到,并有族谱和县志等可查。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实地探访:龙头、龙身、龙尾

为了让我们心服口服,佳村的三位村民一定要我们到实地看看,眼见为实。

村子位于磐安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600米,距离县城55公里。传说中的灵溪就从这个村穿过,途经玉山镇注入邻镇尖山镇五丈岩水库,最后汇入曹娥江,长约20公里。

现在的灵溪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在佳村的东西两头,出现了两次大角度改道,均拐西而去,扭成了两个“N”形:一处在奇灵山前,一处在龙尾巴山前。溪水不东流,本来就让人好奇,在人定胜天的年月,村里曾想取直改道,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更让当地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

灵溪上的两孔石拱桥——“灵溪桥”,是灵溪最好的佐证,它最后一次重修为1963年。修前为木廊石桥,从建筑风格即可追溯到清初,究竟初建于何时村民说还不知道。

站在桥上,溪岸两边皆是参天古木,尽管叶落树秃,只剩苍劲有力的树枝四处交错,显示其久远的年代。村民说,夏天时,两边的绿荫遮天,把溪水遮得密不透风,溪水里尽是斑驳的阳光,根本看不出下面的水流。

民间传说中的灵溪院,是个僧院,正对着灵溪桥,现在已被改造成厂房,曾做玉山中学校址,尚存塔园遗址,原来石砌的曲塔早已不复存在。据《东阳县志》(康熙刻本)记载,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1679)赵衍曾著碑记,如今遗址内尚保存着4块碑石,其中一块为庆善庵碑志,落款时间更早,为“明崇祯九年仲春”。

从佳村往北步行5分钟,我们来到传说中的奇灵山前,这座传说中的“高山”如今海拔只有650米,看上去更像一块突兀的大岩石。

村主任胡德为告诉我们,佳村附近一带都是丘陵,只有这奇灵山是岩石。原来奇灵山悬崖间还建有一座龙王庙,上山砍柴、采药、放牧的村民路过都会对龙王磕头烧香。据称,曾有取鸟蛋、割草的大人小孩跌落崖谷,却都化险为夷,并无生命之虞。

不过现在眼前的岩石上,水波纹路很神奇,酷似鳞片,犹如人工雕刻一般。

问及奇灵山得名的来历,村中老人开始也众说纷纭,不过,“奇灵山”又称“灵山”倒是有个出处,唐代诗人顾况的《从剡溪到赤城》一诗在唐中期颇具影响力,诗云:“灵溪宿处接灵山,窈映高楼向月闲。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剡溪在新昌,赤城在天台。诗中“灵溪宿处”是说顾况从天台到临海途中,曾夜宿灵溪附近的灵溪驿。当地村民认为“灵山”即奇灵山。灵溪驿是水陆交通交替点,就在佳村的前身西周畈(唐朝村名),新中国成立前佳村仍是三府必经之路。

在村中央有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村大队室。紧挨着大队室是几户木结构的老宅,住着三户姓胡的人家。空房已被拆了,一处宛如龙头的岩石终于现形。龙额头则一直延伸到了三户胡家户中。

胡家的后门有两口水井,井套是清代加上去的,令人奇怪的是井壁并非用石块砌成,而是一整块岩石,天然而成,两口井大小十分对称,连井水的深浅都一样,清澈的井水从未干枯,历代村民称这两口井为龙眼。关于这两口井的传说也有很多了,但从建村起,落井的人有,却从未有人在6米多深的水井里淹死过,让人叹为神奇。

龙头则在村中央,而龙身和龙尾则散落村周围,距离佳村分别有一公里的灵溪之畔,也是由巨大的连绵的岩石山体构成。这也和民间传说中“巨龙被斩,被分割的身体”散落灵溪天然契合。

在佳村不远处还有一块蛰伏的大岩石名叫“化龙岩”,传说是巨龙被分割后的龙身;村后的来龙岗,地形胜似龙脖子,令人奇怪的是此处2亩山土与附近山土颜色截然不同,上面一层是金黄色,下面是红土,而四周都是黑色的山壤土。历代村民认为这是龙脖子在流血,所以世世代代不准在此掘土,只要挖到下面的红土,不管是谁都要杀羊祭拜。至今村里还保持着这个规矩。

拥有众多含龙字地名

“不仅是灵溪、灵山地名的契合,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十余处含龙字的地名,这本身就是一个罕见的奇特现象。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信奉的图腾,我们希望能够及时挖掘、整理、恢复、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龙文化’,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一抹文化的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更改规划红线,就古民居、‘龙迹’一带的保护工作做出新的部署,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踌躇满志。

佳村确实含有龙字的地名很多,从佳村往西南面约一华里为“化龙坞”,往前毗邻的叫“金钗龙”。

如今的东周畈已经成为一片良田,其中有个唐代“墟日遗址”(也叫“市日”——“赶集的日子”)就位于“龙头丘”,新中国成立前佳村正月十五舞龙灯都要在这里停歇并开始在空旷地盘龙,因此这块原来的空旷地就有了“蟠龙”这样响当当的地名。挖地三尺就能发现磨得光溜溜的古代砖头。

沿着灵溪上游行走1.5公里,尚有西塘龙、黄龙、青龙、长龙等含龙字的地名。在这个小村庄的周围,还有一些叫长蛇等和龙紧密相连的地名,村西的大比头(音)还有一个群龙汇集比武的民间传说。

舞龙之乡,古韵犹存

实地调查回来,在陈亨和家里,他拿出了一堆资料,放在我们面前。他说,这是村里成立了佳村挖掘整理灵溪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后,大家一起收集的。

村里的《周氏宗谱》中记载,佳村原来是周姓的繁衍之地,迁居此地为隋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后分为西周畈、东周畈,东周畈唐代为各路商贾中转的集市,从这里穿越村中的三州古道即可前往越州(绍兴)、台州和明州(宁波)。佳村至今还保留有蜿蜒的鹅卵石道。

300多年前,东周畈逐渐衰落,外姓陆续从异乡迁入,形成了如今几十个异姓和谐杂居的“码头文化”。因为外姓的迁入,村里一直不设宗祠,而形成了僧院众多的宗教文化。佳村一华里半径内一度拥有六庵四庙,至今仍有下觉庵石碑和捐助碑等遗存。村中的龙潭,据《东阳县志》记载,唐朝宣宗年间改为放生潭,至今光绪三十年(1904)立的放生潭石碑仍在潭前。

佳村近代出过革命党人大恺法师、同盟会会员孙岂香等,历史学家吴晗幼时曾随父亲到建于唐天祐年间的下觉庵就读,下觉庵正是建在村民俗称的“龙尾巴”上。

提起磐安玉山舞龙,孔令维给了我们一些资料:

灵溪之南畔,有玉山古茶场,晋代始建茶场庙,宋代重建,元明清兴盛。茶场庙有春社和秋社。春社迎灯舞龙,秋社迎大旗演社戏。

如今古茶场已成了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古代玉山百姓赶茶场的民俗活动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玉山迎大旗已载入吉尼斯纪录。一手操办此事的孔令维说:“迎龙灯舞龙灯的历史也与茶场庙同步,每年从正月十三的元宵节晚上开始。”

《玉峰周氏家谱》中有一首清代周显岱作的《玉山竹枝词》说的就是玉山舞龙:(www.chuimin.cn)

“上元灯火赛龙形,龙首龙尾骨节灵。年少女郎联袂出,看灯都集煮茶亭。”

玉山舞龙的风俗也印证了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磐安是名副其实的。

(选自《浙江工人日报》2009年1月1日,记者慕容梦漪)

(三)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磐安?

这也许是个令人惊喜而又意外的发现,而且这种说法的依据也越来越多,从台湾的故事书,到民俗专家的考证,再到农村地名来由,都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金华东部的山区县——磐安,也许就是中国舞龙的发源地。

“闹龙灯”来自金华

1999年5月,台湾出版了一套注音版《中国民俗节日故事》,供当地中小学生阅读。书中第一册《龙灯》一文中讲述了与金华有关的舞龙传说故事:传说浙江金华县善良的王老爷,无意间救起了被贬为蛇的水神,金华县遭逢旱灾的厄运,水神幻化为奇灵山里的巨龙,为金华降云雨,使稻谷丰收。丰收后的百姓为祭谢水神,每月农历三十这天都往灵溪里投大包小包的米粮。这触怒了玉帝,他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巨龙暗中帮助,老百姓未得到惩罚,巨龙因违反玉帝的命令,被斩为两半,龙头和龙身分别跌落在灵溪两岸。此后,金华县的百姓每到农历元月十五巨龙被斩这天,都要“闹龙灯”,用一条板凳把龙头龙尾接起来,以示纪念。

从小在磐安长大的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昨天对记者说,去年他从义乌台商协会找到这本书后,非常振奋,因为书上描述的故事与他小时候听长辈们说的传说基本一致,而灵溪,就在现在的磐安。

专家认可这一说法

无独有偶,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教授在其所编著的《民俗文化传播》文集中,也特别提出了中国舞龙的“金华发源说”。仲富兰说,传说只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东西,关于金华这个版本的传说,他曾经到衢州多次考证,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最后竟然在磐安对上了号。

孔令维认为,专家考证出中国舞龙的故乡就在金华所辖的磐安县玉山镇境内,主要根据流传较广并被海峡两岸民俗界认可的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其中提到了几个地名“灵溪”“奇灵山”以及“正月十五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的习俗,民间传说引述的所有地名、溪流等都在“金华县”,而且上述地名都可以在磐安县玉山镇佳村找到。

传说中的地名就在磐安

位于磐安县玉山镇的佳村,就是传说中灵溪穿越的村庄。而现在的灵溪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在佳村的东西两头,出现了两次大角度改道,均拐西而去,扭成了两个“N”形:一处在奇灵山前,一处在龙尾巴山前。

在村中央有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村大队室,有一处宛如龙头的岩石。令人惋惜的是,此前因为碍于通道,村民将拦在路上的“龙鼻”削去了一半,“龙额头”则一直延伸到了三户农家。农户的后门有两口水井,令人奇怪的是井壁并非用石块砌成,而是一整块岩石天然而成,两口井大小十分对称,清澈的井水从未干枯,历代村民称这两口井为“龙眼”。

“龙头”在村中央,而“龙身”和“龙尾”则散落村周围,距离佳村分别有1公里的灵溪之畔,也是由巨大的连绵的岩石山体构成。这也和民间传说中“巨龙被斩,被分割的身体散落灵溪”十分契合。

从磐安县农办退休回佳村的金银琦告诉记者,佳村舞龙始于盛唐时期,因为巨龙正月十五被斩断后,有村民提议在这一天用板凳龙连接的形式让巨龙复活,这个建议得到众村民的响应。

有意思的是,佳村含有龙字的地名很多,有“化龙坞”,还有“金钗龙”,更有响当当的“蟠龙”。而沿着灵溪上游行走1.5公里,尚有西塘龙、黄龙、青龙、长龙等含龙字的地名。

磐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顺清告诉记者,不仅是灵溪、灵山地名的契合,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10余处含龙字的地名,这本身就是少有的现象。“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信奉的图腾,我们希望能及时挖掘、整理、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龙文化’,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一抹文化的色彩。”

(选自《金华晚报》2009年1月9日,记者江胜忠,通讯员陈洪标)

(四)磐安将申报“中国龙灯文化之乡”

台湾1999年5月曾出版了一套彩色平装共25册《中国民俗节日故事》(注音版),第一册就是《龙灯》。开篇“舞龙的来历”多次提到佳村的几处地名。

龙,这个中华各族人民共同造就的吉祥物,历代都会加上许多新的细节,最古老的描写一直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不知从何时起,元宵佳节舞龙灯的习俗在大江南北流传开来。不过,“来源说”的版本却是多种多样。

2005年11月18日,本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出《中国舞龙的故乡在金华?》一文,首次试探性地提出“金华来源说”。它主要依据流传较广并被海峡两岸民俗界所认可的一则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其中提到了几个地名“灵溪”“奇灵山”以及“正月十五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的习俗,原文引述地名为“金华县”。2008年1月8日、7月10日,本报再次推出《“舞龙故乡”报道追踪》,认为“舞龙故乡应该入选元宵保护地”(浙江省文化厅确立的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以及“磐安佳村要弘扬‘龙文化’”(民间传说中的地名都可以在该村找到)。

昨天,从磐安县传来好消息,受本报“舞龙故乡”系列报道的鼓舞和启发,该县在多方搜集整理民间龙灯文化,邀请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后,决定在条件成熟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中国龙灯文化之乡”,为磐安县域经济增加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17部门参与领导,开发佳村旅游

去年初夏,时任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的孔令维在佳村调研旧村改造工作时,在村民金声扬家偶然看到一份两年前《浙中新报》的报道《中国舞龙的故乡在金华?》,报道中提到的“灵溪”“灵溪院”就在这户村民家对面。

2008年7月9日,孔令维邀请本报记者前往玉山镇佳村采访,并召集村里的热心人一起搜集“中国舞龙发源地”的史料、奇异事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保护、筹备“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汇报会等工作。

今年2月,磐安县委副书记黄福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顺清与县委办、农办、文广新局、规划局、旅游局及玉山镇政府负责人一起,实地参观了佳村与“中国舞龙发源地”有渊源的10余处“龙迹”,并与村干部进行座谈。

6月,磐安县委牵头成立了“佳村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由包括财政局、旅游局、环保局、城建局、工商局在内的17个局办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热心研究龙文化的玉山中学退休教师陈亨和告诉记者:“几乎整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在为一个村的旅游开发出谋划策,这在磐安县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海内外媒体跟进,宣扬佳村龙文化

由于工作调整,孔令维今年调任磐安县农办主任,但他仍不忘做好“中国舞龙发源地”保护、开发文章。他和当地干部多次联系记者,介绍有关佳村旅游开发的进展情况。

去年12月,孔令维还特意委托一位朋友购买了数本台湾出版的《中国民俗节日故事》,其中第一册《龙灯》开篇就写道:“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名叫‘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文章最后说:“这件事发生以后,王太爷辞去官职,来到奇灵山中,盖一间茅屋隐居起来了。金华县的百姓以后每到农历元月十五这天,都要‘闹龙灯’,他们要把巨龙的头和身子重新再接合起来。”

孔令维介绍,佳村的母亲河灵溪风景秀丽,溪边灵溪院更是海内外闻名。紧靠灵溪的灵山,悬崖间建有一座龙王庙。因其奇特和灵性,因此古时候人们就把这座山叫作奇灵山。“灵溪”“灵溪院”“奇灵山”,对探索舞龙故乡来说,那是三个最关键的要素,而佳村无一遗漏,完全相符。

在孔令维和新一届玉山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佳村这个曾经辉煌后来没落的古村落开始不断迎来远方的媒体访客。《浙江日报》《文化交流》《江南游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中国舞龙源于磐安”,香港阳光卫视两度来磐安拍摄新闻和专题片。一位聪明的村民自己制作了《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的VCD,竟然在今年年初一下子销售了3000多张。

重新制定村规划,组织整理龙文化

佳村原来叫周村,后分为东周畈、西周畈,在元代以前是个“一镇通三衢”的繁华集镇。后宁海县的杨镇龙在玉山率众举事,起义抗元被镇压后,全军覆没,只在附近的山上留下“大兴国”遗址。原住民周氏一族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周家祠堂也毁于战火,古集镇从此没落,同时使佳村的历史文化发生断层。不过,这也是造就今天该村杂姓众多,不分宗族和谐共处的原因。

去年以来,随着媒体的报道,各级政府的重视,面对外界关注的目光,村民们的集体自豪感被大大激发了。今年5月,佳村把旅居在外、退休在家以及在外创业人员召集回村,开了个大会,会上传阅了本报报道,决定重新制订村规划。会后,村民自发成立了“中华灵溪龙文化工作委员会”,赴绍兴、台州等地查阅迁徙到当地的周氏后人的《周氏宗谱》,多方搜集整理灵溪龙文化资料,编纂《佳村村史》,辑录《灵溪历史名人》,并于日前拿出了第一份完整手稿《龙乡佳村传说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佳村很有可能是“中国舞龙发源地”后,镇村干部群众在史料搜集、屋基安置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佳村当机立断,经请示上级部门的同意,更改了规划红线,迅速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家家户户清理村内外垃圾,干部群众义务劳动展开整治;与“中国舞龙发源地”有关的龙头、龙身、龙尾等地块预先征用,民房腾空、拆除,拆迁户得到安置。

“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10余处含龙字的地名,极为罕见。由于‘龙迹’都是由巨大的岩体组成,环绕着整个村落。而佳村附近一带都是丘陵,只有这村边的奇灵山是岩石,近年来建房石料需求增加,村民纷纷前来采石,多年下来几乎被削去一半,现在为了保护奇灵山已经禁止采石了。”佳村村委会主任胡德为说,下一步,他们将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进行规划论证,拆除妨碍或者破坏“龙迹”胜景的老房子,准备在村东建一个安置小区。“为弘扬佳村的中华灵溪龙文化,为给村民营造一个致富安居环境,村里已经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有机地将规划编制与政策衔接起来,旅游开发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

入选市非遗项目,准备申报龙之乡

今年磐安县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把民间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有学者提出磐安为“中国舞龙灯的发源地”后,县里对舞龙灯的习俗、品种、制作工艺、技艺、传说进行了挖掘整理。磐安舞龙灯的传说最近被列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向省一级申报。

上月,磐安县有关部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心主任陈勤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士有,浙江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恬三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对该县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

短短两天考察后,专家们对已经入选今年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佳村龙灯文化”记忆犹新。

陈勤建认为,磐安民间各种风俗文化的积淀深厚,特别是有着十分丰厚的龙灯文化、十分独特的龙灯文化记忆和龙灯文化传统,完全有条件将之整理整合申报成为中国龙灯文化之乡,为磐安县旅游开发增加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

郑士有说,舞龙习俗在我国流传很广,但像磐安这样系统而又独特的龙灯文化还不多见。他表示,磐安的龙灯文化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支持磐安申报中国龙灯文化之乡,并从非遗角度对磐安龙灯文化的整合、整理和项目的申报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

“传承历史,发展文化,不应该只是佳村的事。‘中国舞龙发源地’将成为磐安县的一张新名片。”在今年2月的一次座谈会上,磐安县委副书记黄福良提出,“‘中国舞龙发源地’这项工作是一件大事、全局之事,也是全县之事,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基础工作,全力打造好‘中国舞龙发源地’这张金名片,让它在佳村新农村建设、全县旅游事业建设和扩大知名度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选自《金华晚报》2009年7月30日,记者石磊)

(五)合力打造“中国舞龙发源地”这张金名片

2月24日,县委副书记黄福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顺清与县委办、农办、文广新局、规划局、旅游局及玉山镇政府负责人一起,实地参观了佳村与“中国舞龙发源地”有渊源的地方,并与村干部进行座谈。

该村党支部书记杜国良、村委会主任胡德为汇报了“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今年要做的特色村建设、环境整治、新区规划、公路联网等重点工作。

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简要介绍了佳村作为“中国舞龙发源地”的史料搜集、奇异事件、开发保护、近期筹备等工作情况。

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座谈中就“中国舞龙发源地”史料搜集、挖掘、整理,佳村新农村规划、旅游规划,规划编制与政策衔接,旅游开发与环境整治,对外宣传与项目申报等事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座谈会上,叶顺清说,“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引起很多关注,做好“中国舞龙发源地”保护、开发文章很有价值,县委宣传部把这作为专题进行调研。香港阳光卫视也表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该村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对此,县委宣传部已着手筹建龙文化研究会、我县与香港阳光卫视协调小组,聘请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教授等组成顾问组,指导我县“中国舞龙发源地”史料、实物的搜集整理等工作。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筹划举办龙文化论坛,对“中国舞龙发源地”做深入探讨、研究。叶顺清提出,镇村干部群众的认识要进一步到位,思想要进一步统一,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

在听取相关人员汇报后,黄福良说,发现佳村是“中国舞龙发源地”后,镇村干部群众在史料搜集、屋基安置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镇村干部要继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切实做好史料搜集与对外宣传、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建设的有机结合。黄福良提出,要认真做好佳村新农村规划和旅游规划,设计测量工作可提前介入,要使龙文化与古茶场有机联动,使之与周边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

黄福良要求,佳村应迅速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家家户户清理村内外垃圾,也可采取干部群众义务投劳的方式展开整治;与“中国舞龙发源地”有关的龙头、龙身、龙尾等地块可预先征用;民房拆迁户的屋基要及时安置。

黄福良强调,“中国舞龙发源地”这项工作是一件大事、全局之事,也是全县之事,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基础工作,全力打造好“中国舞龙发源地”这张金名片,让它在佳村新农村建设、全县旅游事业建设和扩大知名度上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选自磐安新闻网2009年2月27日,记者张明华)

(六)把龙的景观分享给全世界

龙,这个中华各族人民共同造就的吉祥物,最古老的描写一直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在龙文化的发展中,历代都会加上许多新的细节,到了隋唐,磐安县玉山镇的佳村出现了板凳龙。随着近几年的信息传播,佳村引来了许多关于龙文化考证的学者,同时也吸引了媒体人员。

佳村原来叫周村,后分为东周、西周,在元代以前是个“一镇通三衢”的繁华集镇。后宁海县的杨镇龙在玉山率众举事,起义抗元被镇压后,全军覆没,只在附近的山上留下“大兴国”遗址。原住民周氏一族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周家祠堂也毁于战火,古集镇从此没落,同时使佳村的历史文化发生断层。不过,这也是造就今天该村杂姓众多,不分宗族和谐共处的原因。

台湾出版的《中国民俗节日故事》,其中第一册《龙灯》开篇就写道:“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名叫‘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文章最后说:“这件事发生以后,王太爷辞去官职,来到奇灵山中,盖一间茅屋隐居起来了。金华县的百姓以后每到农历元月十五这天,都要‘闹龙灯’,他们要把巨龙的头和身子重新再接合起来。”文中所说的“灵溪”就是佳村的母亲河,“奇灵山”就是佳村龙王庙坐落之地。一个小小的村庄,拥有10余处含龙字的地名。

据佳村村委会主任胡德为介绍,近几年来,佳村在龙文化保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对“中国舞龙发源地”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挖掘。2008年5月,佳村把旅居在外、退休在家以及在外创业人员召集回村,召开大会,根据龙文化保护和开发需要,决定重新制订村规划,成立了“中华灵溪龙文化工作委员会”,由8名专门的研究学者负责研究龙文化渊源、推进龙文化保护、展示龙文化产品、传播龙文化精神。该委员会人员曾经赴绍兴、台州等地查阅迁徙到当地的周氏后人《周氏宗谱》,多方搜集整理灵溪龙文化资料,编纂《佳村村史》,辑录《灵溪历史名人》,并于当年拿出了第一份完整手稿《龙乡佳村传说故事》。二是对其自然景观进行了有效保护,对于跟龙头、龙身、龙尾等景观相关的地块预先征用,对于相关的民房进行腾空、拆除,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

2008年7月9日,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召集村里的热心人一起搜集“中国舞龙发源地”的史料、奇异事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保护、筹备“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汇报会等工作。

2009年2月,磐安县委副书记黄福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顺清与县委办、农办、文广新局、规划局、旅游局及玉山镇政府负责人一起,实地参观了佳村与“中国舞龙发源地”有渊源的10余处“龙迹”,并与村干部进行座谈。

同年6月,磐安县委牵头成立了“佳村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由包括财政局、旅游局、环保局、城建局、工商局在内的17个局办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热心研究龙文化的玉山中学退休教师陈亨和告诉记者:“几乎整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在为一个村的旅游开发出谋划策,这在磐安县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佳村村委会主任胡德为说,佳村把民间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他们将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进行规划论证,拆除妨碍或者破坏“龙迹”胜景的老房子,准备在村东建一个安置小区。“为弘扬佳村的中华灵溪龙文化,为给村民营造一个致富安居环境,村里已经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有机地将规划编制与政策衔接起来,旅游开发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

据佳村党支部书记杜国良介绍,磐安县有关部门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心主任陈勤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郑士有,浙江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恬三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对相关文化进行考察和进一步定论。

现今,作为中国舞龙发源地,佳村正向旅游特色村进发。舞龙峡景区的开发者已与佳村达成协议,将投资2000万元,围绕“龙”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形象,进行一系列的深度开发,全方位开通游客路线,把佳村的龙文化景观分享给全世界。

(选自美国华文杂志《清风文萃》2012年7月号,作者纪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