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舞龙故乡:探索巨龙遗迹分布与民俗专家论证

舞龙故乡:探索巨龙遗迹分布与民俗专家论证

【摘要】:(二)民俗专家的分析论证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教授提出了中国舞龙的“金华发源说”。后因年久失修破损,由佳村人改建为现时的双拱石砌桥。

三、巨龙遗迹的分布及民俗专家的分析论证

(一)巨龙遗迹的分布

灵溪巨龙被斩后,被分割的巨龙身体,从天上落下,分散在灵溪两岸。至今佳村的龙眼、龙鼻子、流血的龙脖子、龙尾巴、化龙岩(龙身)依然存在,并且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称呼。

1.龙头(龙眼睛、龙鼻)

到佳村采访的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专业师生考察龙的左眼,这口井的青石井圈是清代道光年间修成的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新闻专业师生在现场考察龙鼻

龙眼降落在现今佳村村址的正中地带,其遗迹是左右平行的两眼自然生成的岩壁深井。至今左井还保存完好,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了青石井圈。这两口井就是佳村百姓世代传说的龙头上的两只眼睛。两只龙眼的正前方有一方隆起的岩石,即所谓的龙鼻子,显著的龙眼、龙鼻构成了一处令人称奇的龙头画面。

2.淌血的龙脖子

连接龙头,沿着来龙岗延伸百多米隆起的土冈,就叫龙脖子。受伤百年的龙脖子尚在淌血,把尽头处的几亩地的泥土都染成了红色,也滋养了那片土地上的几棵苍劲的百年老松。

3.龙身

这是一处令人称奇的龙身所在——世称“化龙岩”,地点在灵溪东岸的“三脚蹬步”处,裸露的一段岩体活像斩断龙身的一个截面,龙体上依稀还能辨析出千年化石残存的龙鳞。

4.龙尾

灵溪是磐安县玉山镇的母亲河,在奇灵山前汇集了几条支流以后,拐入灵溪院边,曲折前行,在佳村前门山南,又被一缕岩体小山阻断,再次被迫改道绕了一个大弯。这座小山即千年前飘落于此的一段龙尾。

5.奇灵山——巨龙盘踞的圣山

奇灵山是一座紧靠灵溪院,兀立在灵溪东岸的陡峭奇山,传说是掌管雨水的天神、护佑一方的巨龙盘踞的圣山,因其传说中的种种灵性,故被称为奇灵山。

(二)民俗专家的分析论证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教授提出了中国舞龙的“金华发源说”。

在他编辑的《民俗文化传播》文集中,有一篇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通篇落脚于金华县。为了核实,他曾经到当时隶属金华府的衢州多次进行考证,均无果,想不到竟然在磐安对上了号。比如金华所辖的磐安县有一处灵溪院遗址,即今玉山中学校址,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1679)赵衍为之记,院僧振济有《灵溪杂咏》诗传世,“这可以作为中国舞龙金华发源之说的旁证”。

1.灵溪院遗址

灵溪院,原来是一个僧院,正对着灵溪桥,后作为磐安县玉山中学校址(百年老校,创建于1909年,办学93年,于2002年搬迁),里边尚存塔院遗址,原来石砌的遗址早已不复存在。

2.永庆寺碑石

据《东阳县志》(康熙刻本)记载,永庆寺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1679)赵衍曾著碑记,如今遗址内尚保存着四块碑石,其中一块为永庆寺碑志,落款时间更早,为“明崇祯九年春”。

3.龙潭

据《东阳县志》记载,唐宣宗年间龙潭改为放生潭,至今光绪三十年(1904)立的放生潭石碑仍立在潭前。

4.下觉庵

唐天祐年间,周姓祖先在龙尾翼上建起了相袭千年的下觉庵,历史学家吴晗曾在这里就读。人们认为,这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的地方。

5.灵溪

灵溪从佳村村旁过,是玉山镇的母亲河,全长20多公里,溪水注入邻镇五丈岩水库,最终汇入曹娥江。她自西北向东南,然而在佳村的东西两头,灵溪两次大角度拐向,扭成了两个“N”形,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关于灵溪的“灵”,当地村民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6.灵溪桥

灵溪桥,原为早年尖山新宅村张氏投建的木廊桥,兼为过往行人避雨歇凉之用。后因年久失修破损,由佳村人改建为现时的双拱石砌桥。

灵溪桥头四时施茶的茶亭原为杜姓善事,“土改”后房产入户。

7.《从剡溪至赤城

从剡溪至赤城

[唐]顾况

灵溪宿处接灵山,(www.chuimin.cn)

窈映高楼向月闲。

夜半鹤声残梦里,

犹疑琴曲洞房间。

注:①“剡溪”在新昌,“赤城”在天台。

②“灵溪宿处”是说顾况从天台与患难之妻到临海途中,曾经夜宿灵溪附近的灵溪驿,而“赤城”即指天台山胜景。

③“灵山”即奇灵山。新中国成立前佳村乃往婺、绍、台三府必经之地。

8.《灵溪杂咏》

灵溪杂咏

[清]振济

蝉噪缘于巅,蜕螂笑于地。

谓彼空好音,且无转丸枝。

看山无近远,戏足生佳肴。

白云得我心,却来同俯仰。

行行缘水滨,俯看水中鳞。

纤鳞未及见,第见苍颜人。

客子做春游,驾言做布衲。

踏破莓苔痕,痕破未易合。

注:振济是灵溪院寺僧。

9.《玉山竹枝词》

玉山竹枝词

[清]周显岱

(一)

上元灯火赛龙形,

龙首龙尾骨节灵。

年少女郎联袂出,

看灯都集煮茶亭。

注:①上元指元宵节

②煮茶亭指茶场庙。

(二)

方外诗人数济公,

灵溪结舍虎溪固。

即今寂寞谁过问,

俯瞰清流有断虹。

注:方外诗人指振济,灵溪院和尚,字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