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国立药专老师们的专业教学成果展示

国立药专老师们的专业教学成果展示

【摘要】:国立药专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两年是基础课,学校尚在磁器口。药专缺乏基础课老师,就请中央大学的基础课老师兼课。药专的基础课教师阵容非常强,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专业课基本上是在歌乐山上,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多是药专自己的老师。图2-31941年在国立药专实验室前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老师都十分认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老师们依然认真教课,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国立药专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两年是基础课,学校尚在磁器口。当时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都在沙坪坝,离磁器口只有一站路。药专缺乏基础课老师,就请中央大学的基础课老师兼课。彭司勋记得教过他的中央大学老师有这么几位:物理学由施士元[10]讲授,他曾留学巴黎大学,师从居里夫人,那时他就是中央大学的名教授;袁翰青[11]有机化学,他是南通人,美国伊利诺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后来是中科院情报所所长、院士;分析化学由赵庭炳讲授,也是中央大学的名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复旦大学,协助他代课的讲师是王鑫,燕京大学毕业;无机化学老师薛愚[12]曾留学法国;教生物化学的是位女老师,叫严梅和,曾留学德国,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药专的基础课教师阵容非常强,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专业课基本上是在歌乐山上,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多是药专自己的老师。生药学教授刘宝光是归国华侨,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教药物化学的雷兴翰[13]教授,原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又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冒着战火于1939年回国;教生药学的是管光地[14]教授,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药学硕士;药剂学由校长陈思义讲授;本校的专职教师还有刘宝善[15],东南大学毕业,讲授药用植物。此外,还聘请马基华博士来校兼课,讲授药物分析,马基华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药学博士;重庆合川麻醉药品经理处的吴荣熙兼授天然药物化学,吴荣熙与雷兴翰是清华大学同学,后留学德国,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当时上海医学院也在歌乐山,离药专很近,药理学课由上海医学院的张昌绍[16]教授兼任,张昌绍早年留学英国,当时已是较有名气的药理学家。讲师、助教也多是中央大学、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毕业。

图2-3 1941年在国立药专实验室前(前排左5为彭司勋)(www.chuimin.cn)

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老师都十分认真。彭司勋不太喜欢药用植物学,尤其不喜欢绘植物图。画植物细胞、纤维图要用显微镜,必须要细心,年轻好动的彭司勋觉得很麻烦,缺乏耐心。当时教彭司勋药用植物的老师刘宝善是无锡人,讲一口无锡话,一次刘宝善上课,画荠菜花,彭司勋画得马马虎虎,想应付了事。刘宝善看过他的图后,用无锡话跟他说:“同学,这个很重要,是形态学,将来对药用植物的鉴定很有用的,你看看女同学是怎样画的!”这样,彭司勋和其他几个同学就被留下来观摩女同学绘图,被同学戏称为“留学生”。他们从女同学那里回来,其他同学就开玩笑说:“留学生回来了。”

彭司勋在药专读书时,上课基本没有教材,也看不到相关的杂志,参考书也很少。老师们按自己的思路讲课,同学们主要靠做课堂笔记学习,上课记不全,下课后同学们互相补充。但是,有些老师,比如教药理的张昌绍老师,就让他在英国的同学把一本书拍成胶卷,寄过来,翻译成中文,印制成讲义,给大家看,但这种情况很少。老师们都是留学回来的,讲课多是英汉文夹杂,专业术语多用英文,这对学生们后来阅读英文文献很有帮助。

抗战时期的生活很艰苦,老师们住在租来的民房中,条件很差,许多老师曾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工作,他们是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工作的,像雷兴翰老师,他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回国。当时重庆经常遭受日军轰炸,很不安全,常常正在上课,警报声响起,大家就跑到防空洞;警报解除了,接着上课。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老师们依然认真教课,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