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长沙兑泽中学:百年传承与发展

长沙兑泽中学:百年传承与发展

【摘要】:在长沙这座文化发达的城市,兑泽中学只能算一个中等偏上的学校。他从1930年任校长到1950年退休,对兑泽中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兑泽中学改为长沙第六中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为了准备考试,彭司勋暑假没有回家,直接到了长沙。他和几个同学相约,从沅陵乘船先到常德,再坐小火轮到长沙。当时长沙最好的两所中学,一所是雅礼中学,是教会学校,另一所是明德中学。彭司勋初中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好,但也还不错,本来很有信心,自认为能考上好的高中,就报了雅礼中学。

彭司勋和同学们住在一家小旅馆,条件很差,本就不利于温习功课,加之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十五六岁少年而言,有太大吸引力。彭司勋第一次看到了汽车火车霓虹灯这些以前只能在画报上才看到的事物,觉得无比新奇,免不了多出去走走。长沙的美景更吸引人,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一起出去游玩,徜徉在十曲九弯、清波荡漾的浏阳河畔,流连于橘子洲头,尽赏岳麓山层峦叠翠的美景,竟把考学的事忘到脑后了。当他终于记起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高中,开始准备功课时,所剩时日已不多,加之没有人督促和辅导,致使考试成绩不佳,结果名落孙山。彭司勋的叔叔是明德中学毕业,家里期望他也能考所好高中。没考上雅礼中学,彭司勋的信心受到打击,情绪有些低落。

除了雅礼和明德,长沙还有几所不错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的生源和创办人的籍贯有关,比如长郡中学,以长沙、湘东一带的学生为主;岳云中学,多是湘西南部的学生;兑泽中学,主要是湘西一带和沿洞庭湖各县的学生。彭司勋来自湘西,也报考了兑泽中学,最后就考取了这所学校。

兑泽中学初创于1905年,由湘西在长沙的开明人士创办,取名湖南西路公学,后改称长沙第一公学,1914年并入湖南省立一中。湘西教育界人士随即在原址继续办学,更名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仅有两班学生,经费十分困难。林伯渠、舒新城等曾在该校执教,后因办学有成效,政府给予一等津贴。1925年,校董会聘熊希龄为董事长,增购图书、仪器,增建校舍。1930年,彭锦云任校长,先后建起了教学、实验、办公楼以及运动所,学校快速发展。彭司勋入学时,学校规模已较大,分为初中、高中两部,初中十班,高中五班,全校共有学生八百多人,只招收男生。高中部在荷花池,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还有一个小运动场,没有足球场。在长沙这座文化发达的城市,兑泽中学只能算一个中等偏上的学校。

虽然兑泽中学与彭司勋此前就读的朝阳中学相比,校舍狭窄,每班的人数也多,约50名学生,显得有点拥挤,教学设备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师资和管理还不错。校长彭锦云毕业于武汉高等师范学院外文(英文)系,他表情严肃,做事认真,学生们都很敬畏。他从1930年任校长到1950年退休,对兑泽中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兑泽中学改为长沙第六中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著名史学家向达、“两弹一星”功勋黄祖洽、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明仁将军、央视国际新闻主持人徐俐都是该校校友

在兑泽中学的老师中,给彭司勋印象深刻的有数学老师杨绍岩和化学老师黄培心。杨老师身体瘦弱,讲授数学公式的推理、演算,逻辑性很强,很受学生欢迎。黄老师善于通过化学实验的变化引起同学的兴趣,他的课引人入胜,深深吸引了彭司勋,化学成为彭司勋最喜爱的课程之一。此后他终身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与高中阶段的兴趣有一定的关系。除化学外,他还喜欢地理科学。彭司勋说,高中阶段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

彭司勋课外阅读的书籍中,印象最深的是著名记者邹韬奋访问世界各国所写的《萍踪寄语》和回国后写的《萍踪忆语》,他憧憬以后也能有机会周游世界。事实上,彭司勋后来留学美国、游历欧洲、讲学东瀛,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他高中时代的愿望。彭司勋对文学不太感兴趣,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都没有读完,他曾试图阅读《红楼梦》,书中对人物、事件细腻的描写和表达,在他看来实在是太啰嗦了,以致缺乏读下去的耐心。老年以后,彭司勋谈到写文章时说:“年轻时,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只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就行了,不需要太多语言修饰和细节描述,所以我的文章看起来总是干巴巴的,与我缺少文学修养有关。现在我觉得写文章不止是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可读性也很重要。”的确,彭司勋的文章往往直奔主题,逻辑清晰,言简意赅,较少修饰性词语。其实,作为学术文章,这是应当肯定的。(www.chuimin.cn)

高中时代的彭司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常打排球,当时打排球双方各九个人,三排,固定位置,彭司勋是后排防守队员。让彭司勋难以忘怀的是1936年秋,也就是高中二年级下学期举行的全省集中军训。当时,为抗日战争做准备,全省高中学生都进行了三个月军事训练,彭司勋和他的同学们在49标军营接受军训。首先由政治总教官何浩若给他们讲解时局,何教官曾经留学美国,他的讲演不仅说理透彻,而且极具感染力,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军训十分严格,彭司勋体验了真实的军旅生活,他喜欢挎着马枪,实弹演习,认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有很大好处。

图1-3 兑泽高中毕业照

长沙离保靖路途远,交通又很不方便,长沙读高中的三年中,即使是寒暑假,彭司勋也没有回过家。好在那时他的四叔在湘雅医学院上大学,能够得到四叔的关照。家里把他的生活费也寄给四叔,钱花完了,他再到四叔那里拿,因此叔侄二人关系密切。四叔在家中对他的影响仅次于父亲。保靖县在长沙读高中的学生很多,分布在长沙各个学校,星期天大家聚在一起玩,也能缓解他思念家乡的情绪。

高中毕业时,要举行全省会考,省里是要通过会考成绩,考查各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彭司勋各门功课会考成绩合格,1937年夏,从兑泽中学毕业。彭司勋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幅照片就是兑泽中学的毕业照,照片上的彭司勋身着制服,衣领上还绣着“兑”字,应当是校服,留着平头,表情严肃,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看起来胸有成竹。

2005年,长沙第六中学举办成立百年纪念活动,彭司勋为母校赠送了贺礼,题写了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