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学:换药对伤口愈合的重要性

临床基本技能学:换药对伤口愈合的重要性

【摘要】: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对经过初期治疗的伤口做进一步处理的总称。换药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清除妨碍伤口愈合的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的外科操作。尤其是严重损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时可能引起剧痛,必要时可先用镇静药。换药时,患者体位应使患者舒适,伤口充分暴露以便于操作。3.对有传染性疾病的伤口换药时,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应严格遵守隔离术。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对经过初期治疗的伤口(包括手术切口)做进一步处理的总称。它包括:检查伤口,去除脓液、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换药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清除妨碍伤口愈合的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的外科操作。

一、适 应 证

1.伤口愈合需拆线者。

2.伤口内放置引流物需拔除者。

3.伤口敷料浸湿或伤口有渗出、出血征象者。

4.伤口敷料松、脱或被污染者。

5.需要观察局部伤口情况者。

二、操作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按照愈合级别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愈合情况分以下3个级别。

(1)甲级: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欠佳,有缝线感染、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及切口破裂等,但无化脓。

(3)丙级:切口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2.清理伤口,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分泌物,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防止或减少细菌繁殖、毒性分解产物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刺激。

3.直接敷中、西药,使炎症局限,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4.包扎固定,保护伤口,防止伤口污染及附加损伤。

三、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常用的换药器械有:持物钳、无齿镊和有齿镊、换药碗或弯盘、组织剪和线剪、探针,根据需要可选用手术刀、血管钳、持针器、缝针、缝线、注射器等。

(2)常用的换药物品有干棉球、乙醇棉球、盐水棉球,干纱布及浸有药液的纱布、棉垫;用于大面积创面包扎固定的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等。

(3)常用的换药药品:生理盐水、3%~10%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1∶5 000高锰酸钾液、抗生素溶液(如0.5%新霉素溶液、0.16%庆大霉素、0.5%金霉素等)、中药类(如紫草膏、红油膏、生肌散等)。

(4)一般换药用品准备:视伤口大小、深浅等而定。一般伤口准备:无菌治疗碗2只;无菌镊2把;乙醇棉球和盐水棉球数个,分置一治疗碗的两侧,不要相混;干纱布若干块(或新型敷料)。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准备探针、引流物、血管钳等。然后将一空的治疗碗盖在其上。随带胶布、绷带等物。(www.chuimin.cn)

2.患者准备 第一次换药时,必须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顾虑并取得合作。尤其是严重损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时可能引起剧痛,必要时可先用镇静药。换药时,患者体位应使患者舒适,伤口充分暴露以便于操作。

3.术者准备

(1)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对需用敷料的种类和数量作出估计,并放置合理。如最先使用的后取,最后使用者先取,以便换药时按顺序使用,防止污染。

(2)换药顺序是:先清洁,后污染,再感染,传染性伤口由专人负责。

(3)戴帽子、口罩,洗手。

四、操作原则

1.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简单伤口,后换复杂伤口;先换一般伤口,后换特殊伤口。

3.对有传染性疾病的伤口换药时,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应严格遵守隔离术。即工作人员穿隔离衣,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下的敷料应随即焚毁,工作人员应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

4.操作要轻巧,动作要熟练迅速,以免增加病人疼痛、加重伤口损伤,以避免暴露创面过久、防止创面感染。

5.按伤口及创面情况选择换药次数,过频繁的换药可损伤新小上皮和肉芽组织——无菌外科切口,术后3d观察1次,无感染征象时则直至拆线;对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次数,必要时随时换药。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局部用药,要求药物对组织无刺激性,对细菌敏感,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7.凡能离床的病人一律选择在换药室换药,不能离床者则在床边换药。

五、操作方法

1.去除敷料 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再用无菌镊取下内层敷料,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干结成痂,为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可用无菌盐水、过氧化氢溶液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顺伤口长轴方向轻轻揭去纱布。揭去的纱布、污物应放在弯盘内。

2.消毒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在换药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把镊子处于相对无菌状态。用75%乙醇棉球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cm,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冲洗或清创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当疑有厌氧杆菌感染时,如破伤风杆菌,需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使伤口暴露,用3%过氧化氢消毒溶液冲洗直至伤口深处。

4.处理肉芽组织 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肉芽组织有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创面覆盖 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如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浸湿敷料盖住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