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设计思维在组织中扩散的方法,就是让设计师把客户变成设计实践的一部分。然而几星期后,她却成了皈依者,在她自己的公司里推行设计思维,而她的公司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古板组织,以架构、纪律和流程而闻名。设计思维极少会从一个高度优雅地跃向另一个高度;设计思维会测试我们的情绪敏感素质,会挑战我们的合作技能,但是它也会以显著的成果来回报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2023-12-06
要产生长期影响,也许最重要的机会是通过教育来实现。设计师已经学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用以发现创新性解决方案。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才能不但教育下一代设计师,还对如何改造教育有所思考,将人类巨大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
2008年,我给位于帕萨迪纳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学生讲述了“严肃游戏”,我们在孩童时期都参与的游戏与创新和创造力特征之间的联系。我提出,用双手来探索世界,通过搭建模型来检验想法,进行角色扮演,以及其他数不清的活动,都是孩子们在玩耍时表现出来的天性。然而,等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后,我们却把这些宝贵才能中的大部分都丢掉了。这首先发生在学校里。学校教育对分析和归纳式思维的重视,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认为,创造力要么不重要,要么是少数有才华的怪才的专利。
谈到设计思维在学校中的应用,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创建一种教育体验,不是扼杀孩子实验和创造的天性,而是鼓励和强化这种天性。对整个社会来说,未来的创新能力取决于让更多的人掌握设计思维的整体原则,就像技术实力取决于具有高水平的数学和科学能力一样。或许令人吃惊的是,IDEO作为一家为苹果、三星和惠普这样的公司进行工业设计而闻名的公司,与公立和私立学校、与像W.K.凯洛格基金会(W.K.Kellogg Foundation)这样的组织发起的教育创新项目,以及与学院和大学的密切合作,已经成为IDEO业务中快速发展的部分。
设计背后的故事 奥蒙代尔学校与参与式设计
奥蒙代尔学校(Ormondale)是位于富裕的波度拉谷湾区的一所公立小学。该校员工确信,“培养21世纪的学习者,不能采用18世纪的方式”。与公司客户的要求不同,奥蒙代尔学校没有要我们提供设计好的课程,而是请我们协助他们建立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那些设计课程的人,即教师本人将负责实施这些课程。设计团队进行了头脑风暴,开设了工作坊,开发出课程模型,而且对包括从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到摩门教食物分配网络这样的类似机构都进行了观察。目前,奥蒙代尔学校的老师已经开发出一套工具,这套工具与“探究式学习”具有同样的原理,即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而非信息的接受者。这个过程,即参与式设计,反映出了最终成果:参与式教学与学习环境。
重新思考教育结构的机会,存在于教育体系的各个层级之中。在传统艺术学校的架构内,位于旧金山的加州艺术学校已经运用设计思维的原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头脑风暴、类比观察、模型制作,精心制定了该校未来艺术教育的战略规划。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正与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进行合作,合理利用在艺术和工程领域中得到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促进的各种创造性解决方案。位于多伦多的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学院(Ontario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学生,有机会与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学生合作,共同寻求创造力与创新方法。
在斯坦福大学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即所谓的“d-学校(d-school)”中,可以找到一项最新实验。d-学校没有试图去教育传统设计师,而且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开设任何“设计”课程。相反,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专业技能相差甚远的医药、商业、法律和工程等各专业的研究生,都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展有关公众利益的设计项目。在每个学生项目中,d-学校都鼓励以人为本的研究、头脑风暴和模型制作,而且还将这些设计思维的核心原理应用于学校自身。校内空间是可以互换的,学术等级并不重要,课程设置永远是在变化的,简言之,学校本身就是一个进行中的教育过程模型。
找到办法将设计思维原理应用于社会问题——在坎帕拉的郊区,在纽约一家社会风险基金会的办公室里,或者在加州一所小学的教室里——是吸引当今最雄心勃勃的设计师、创业家和学生的一类问题。他们的动力,并非来自在毕业后几个月或在退休前“回馈社会”的无私愿望,而是来自最大机会源于最大挑战这一事实。
本章中提到的项目和人,并不关乎慈善、救助或自我奉献,而是关于真正的互惠互利。暂时放下工作或学业,花一两年时间帮助和平队(Peace Corps)在尼泊尔或萨尔瓦多修建游戏场,这没什么错。然而,本章所讨论的创新项目,并没有号召那些受过高端培训的专家“中断”自己的事业,而是希望他们为自己的事业“重新定向”,以便能够服务于那些有极端需求的人。
如果我们打算在别人好主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原则——至少在目前,我们必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问题上,这样获得的成效就能随时间和空间得以积累。首先,我们要培养所有孩子的天然创造力,而且随着他们在教育系统中前行并进入职业生涯,还要确保这种创造力仍然具有活力,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未来的设计思考者。
让IDEO告诉你
[1] 诺基亚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品牌,互联网用户可以由Ovi接入他们现有的社交网络和内容。——译者注(www.chuimin.cn)
[2] 指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集团。——译者注
[3] 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院,讲授营销学,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发展策略、创造力和创新方面的咨询。——译者注
[4] 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一个村庄,1876-1887年期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曾设在此地。——译者注
[5] 英国著名企业维珍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该集团旗下包括航空、铁路、电信、能源、连锁零售店以及金融服务等各种行业。——译者注
[6] 一个专注于鞋类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内华达州亨德森市,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网络鞋店。——译者注
[7] 美国最大的在线DVD租赁商。——译者注
[8]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译者注
[9] 20世纪美国哲学家、建筑师及发明家。他有很多发明,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球型屋顶。——译者注
[10] 当代美国建筑师建兼设计师,注重环保,致力于设计环境永续型建筑和改造工业生产流程。——译者注
[11] 这里借用了小说《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的书名,这部小说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根据20世纪初他在印度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译者注
[12] 一个会议的名称,当中聚集了社会各界精英,鼓励各种创新思想的展示和碰撞。TED大会每年为三位获奖者颁发TED大奖,每位获奖者除了获得10万美元奖金外,还可以在TED组织者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愿望。——译者注
有关IDEO,设计改变一切的文章
一种有利于设计思维在组织中扩散的方法,就是让设计师把客户变成设计实践的一部分。然而几星期后,她却成了皈依者,在她自己的公司里推行设计思维,而她的公司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古板组织,以架构、纪律和流程而闻名。设计思维极少会从一个高度优雅地跃向另一个高度;设计思维会测试我们的情绪敏感素质,会挑战我们的合作技能,但是它也会以显著的成果来回报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2023-12-06
维持社会经济延续性和地球生物延续性之间的平衡,需要最具“整合性”的头脑。该团队还为欧乐-B牙刷设计出鲜亮的颜色、突出的纹理以及乌龟和恐龙式的外形。那不是一只海龟,而是一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由牙医认可、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欧乐-B牙刷被冲到了岸边。我们的一件特色产品,在墨西哥未受污染的海滩上找到了最终的安息之所。......
2023-12-07
),极大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6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民主最终获胜。当大不列颠备受重创的经济艰难恢复之时,为鼓舞国人士气,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名为《不列颠做得到》(Britain Can Make It!企业研发实验室稳步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间商业领域的一个突出特征。与大型成功企业相比,小型技术驱动型企业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初创企业通常更有优势。这种以人为本、基于顾客需求的方式,正是适合设计思维生长的土壤。......
2023-12-07
长期以来,我们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是在出席头脑风暴会议时也西服革履,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商学院毕业生很难适应设计思维所要求的基于整合的发散式思维方式。其次,商业思维已经成为设计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迭戈和瑞恩在参与手头已有项目的同时,还运用自己的商业才能,思考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建立在设计基础上的创新组合。......
2023-12-07
一个组织如果全面采用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原则,实际上是在以明智的方式为自身谋利益。但这并不是单方面的事。无论身为顾客还是客户、身为患者还是乘客,我们都不再满足于在工业经济链条的末端做一个被动的消费者。这一转变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而这三个层面构成了本章的主体。这些趋势都指向不可回避的一点:需要运用设计思维规划一份参与式的社会契约。我们只能同舟共济。......
2023-12-07
踏板的前后与左右边缘一般都会喷有黄色边线,提示乘客应在边线内站立,使乘客的脚不要碰触裙板或前面梯级的踢板;也可以在边缘镶上用工程塑料制成的黄色边线条,使梯级显得美观一些。整体型梯级由于整体是铝合金材质,因此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在室内外多种场所使用。由于表面是不锈钢齿槽板,在用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后,周边需要用工程塑料制成的黄色边线条收口,这种梯级具有外形美观的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023-06-15
不要问“什么”,要问“为什么”每位家长都知道,5岁大的孩子不断问“为什么”会有多烦人。对设计思考者来说,询问“为什么”是个机会,据此可以重新描述问题,重新确定限制条件,同时为更具创新性的答案开拓新的可能性。对企业来说,在回应简报或设计新策略中如此,同样,对个人来说,试图兼顾工作和生活也是如此。......
2023-12-07
前文中提到的人和项目,都处在设计思维的前沿。这些案例表明了,当人们解决正确的问题,并致力于坚持透过问题直到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时,有可能发生什么。在设计师设法系统拓展并推广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设计思维这一领域变得更深奥、更复杂。刚从艺术学院毕业时,我把设计看做是极其个人化的艺术。......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