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IDEO设计:全球行动,改变一切

IDEO设计:全球行动,改变一切

【摘要】:费舍尔不太情愿地同意去肯尼亚工作10个月,结果他却在肯尼亚待了整整17年。在内罗毕,他注意到,在被卷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贫困国家中,人们更需要知道如何赚钱,这比提供金钱本身更为重要。

半个世纪前,雷蒙德·洛威曾夸耀自己靠设计烟盒上的图案,就使好彩香烟销量激增。而现在,几乎没有设计师会去碰这类设计项目。设计思维的兴起与文化的变迁很相似,今天让最优秀的设计思考者兴奋的,是需要运用技能去解决重要问题的挑战。改善那些极需帮助的人们的生活,则是重中之重。

这并不仅仅是一件集体利他主义的事。最出色的设计思考者总是被最艰巨的难题所吸引,不管这些难题是为罗马帝国运送淡水,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负责运行一条穿越英格兰中部地区的铁路线,还是设计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发现了这些需要在前沿处工作的问题,因为在前沿处最可能取得前人没有取得的成就。对上一代的设计师来说,这些问题是由新技术所驱动的。而对下一代的设计师来说,也许在南亚高地、东非疟疾肆虐的湿地、巴西的贫民窟和雨林以及格陵兰岛正在融化的冰川,可以发现那些最紧迫、也最令人兴奋的挑战。

我并不是想说,设计师以前从未关注过或试图解决延续性发展和全球贫困这类宏观问题。当我30年前在艺术学院读书时,维克多·帕帕内克(Victor Papanek)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是我们的必读书目,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当年我们围绕“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盈利”这个论点,一直讨论到深夜。这一正义感与不满情绪,带来了大量的锡罐头盒收音机和紧急避难所,但是刚刚开始产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没有带来任何持续的影响与作用。原因在于,设计师将技艺集中应用于所关注的实物上,而忽视了系统的其他部分:(www.chuimin.cn)

谁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物品?如何制造、销售该物品并进行日常维护?该实物会维护还是会破坏文化传统?

马丁·费舍尔(Martin Fisher)开发出了一个更好的模式。这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因为不会讲西班牙语,失去了由富布赖特(Fulbright)奖学金资助去秘鲁工作的机会。费舍尔不太情愿地同意去肯尼亚工作10个月,结果他却在肯尼亚待了整整17年。在内罗毕,他注意到,在被卷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贫困国家中,人们更需要知道如何赚钱,这比提供金钱本身更为重要。费舍尔与他的开发伙伴尼克·穆恩(Nick Moon)一起创建了非营利组织“起点”(KickStart),为人们提供包括被意味深长地称为“超级赚钱水泵”的脚踏式深水泵在内的“微型技术产品”,已经在东非帮助超过8万名当地农民开办了自己的小生意。费舍尔明白,光有设计精巧的水泵、压砖机和棕榈油压榨机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为顾客提供包括销售、流通和维护在内的地方基础架构。在硅谷的高科技世界读书、但在内罗毕的贫民窟里受教育的费舍尔向我们展示出,设计思维如何围绕某个问题拓展了它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