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IDEO:汇聚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改变一切

IDEO:汇聚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改变一切

【摘要】:汇聚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体验设计思维,就是在4种心智状态之间舞动。集体思维倾向于汇聚,从而得到唯一的结果。在现有方式中进行选择,汇聚式思维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汇聚式思维并不擅长探查未来或创造新的可能性。如果解决问题的汇聚阶段能够推动我们找到解决方案,那发散式思维的目的就是增大可能性以创造新选择。发散式思维是创新的途径,而不是障碍。

汇聚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体验设计思维,就是在4种心智状态之间舞动。每种状态都有其自身的情绪和方式,但是当音乐突然响起时,我们可能很难认清自己处在过程中的什么位置,以及应该迈出哪一步。在开始一项新的设计项目时,有时最好的指引就是选择合适的舞伴,清空舞池,然后相信自己的直觉。

深植于我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是强调以逻辑和演绎法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波特(Richard Nisbett)研究东西方文化中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他竟然提出有“思维地理学”存在。无论问题存在于物理学、经济学还是历史学领域,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采集一组外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唯一答案。偶尔我们会发现,最好的答案其实并非最正确的答案,我们也许不得不在几个同样有效的方法中选择一个。上一次你跟5位朋友关于去哪里吃饭而达成一致的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集体思维倾向于汇聚,从而得到唯一的结果。

在现有方式中进行选择,汇聚式思维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汇聚式思维并不擅长探查未来或创造新的可能性。想象一个漏斗,开口较大的那端代表范围很广的初始可能性,而开口较小的那端则代表经仔细汇聚后的解决方案。很明显,这是盛满一支试管或者找出一系列精雕细琢式解决方案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解决问题的汇聚阶段能够推动我们找到解决方案,那发散式思维的目的就是增大可能性以创造新选择(见图3-2)。这些也许是对消费者行为的不同见解,也许是对提供新产品的另类远见,或者是从创造互动体验的不同方式中所做的选择。通过测试相互矛盾的想法,更有可能得到更大胆、更能创造性地打破常规、更引人注目的结果。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莱纳斯·鲍林[22](Linus Pauling)说得最好:“为了有个好主意,必须先有很多想法。”(www.chuimin.cn)

图3-2 发散与汇聚

但是我们的想法仍然要切合实际。更多选择意味着更复杂,这就使事情变得更困难,对于从事控制预算和监控进度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多数企业的自然倾向是筛选过滤问题,并限制选项以支持显而易见的渐进式增长。虽然这种倾向在短期内也许更有效,但是长远来看,这会让组织变得保守、僵化、经不起外在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的冲击。发散式思维是创新的途径,而不是障碍。

那么,此处的要点并不是要我们都必须变成右脑艺术家,以实践发散式思维,并抱有一种结果终究会好的乐天态度。设计教育对艺术和工程同等重视是有充分理由的。更准确地说,设计思考者所采用的过程,看起来像是发散阶段和汇聚阶段的规律交替,每个重复的过程与前一次相比都会更聚焦,也更关注细节。在发散阶段,新选择会出现。在汇聚阶段则恰恰相反:现在该是淘汰选项,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放弃曾经很有希望的想法是件痛苦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负责人的协调与交际能力通常要经受考验。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23]在回答什么是写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时说道:“剔除你的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