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IDEO教你用思维矩阵让设计变得更明晰

IDEO教你用思维矩阵让设计变得更明晰

【摘要】:一种有利于设计思维在组织中扩散的方法,就是让设计师把客户变成设计实践的一部分。然而几星期后,她却成了皈依者,在她自己的公司里推行设计思维,而她的公司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古板组织,以架构、纪律和流程而闻名。设计思维极少会从一个高度优雅地跃向另一个高度;设计思维会测试我们的情绪敏感素质,会挑战我们的合作技能,但是它也会以显著的成果来回报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种有利于设计思维在组织中扩散的方法,就是让设计师把客户变成设计实践的一部分。我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客户体会躲在巫师的帘子后面享受偷窥的乐趣,而是因为当客户加入进来并积极参与时,常常会得到好得多的结果。但是我得预先警告一下:这一过程会很混乱。想象一位热衷于戏剧的戏迷受邀来到后台,亲眼目睹完美无瑕表演背后的混乱——最后一刻的服装修补,窄木条散落在各处,哈姆雷特在舞台的边门外抽烟,奥菲莉娅在用手机跟别人聊天……这就像曾有人听到一位客户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到她的办公室抱怨“这儿的人根本不按流程办事”一样。

然而几星期后,她却成了皈依者,在她自己的公司里推行设计思维,而她的公司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古板组织,以架构纪律和流程而闻名。但是如同所有神启般的感悟一样,理解设计思维的意义与作用只是艰辛工作的开始。目睹设计的力量,甚至亲自参与设计是一回事,将设计吸纳到自己的思维中,并耐心地将其构建到组织结构中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些在设计学校待了很多年的人发现,想要摆脱那些有关如何做事的深植于心的假设仍然非常困难。那些更习惯于按既定规程与方法做事的人也许会害怕这样做的风险太大,几乎没有犯错的余地。

让首次接触设计思维的人适应这个不熟悉的新领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虽然不能真正替代实际的操作,但我可以分享我对设计思维的亲身体验——如果不能给出一张完整的地图,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导航标志。

在第1章中我介绍了一种观念,设计团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应当预期将经历三个相互重叠的空间:

灵感空间,从每个可能的源头收集灵感;构思空间,把灵感转变成想法;实施空间,把最佳想法发展成考虑全面的具体实施计划。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这是三个相互重叠的空间,而不是在按部就班方法中顺序排列的各个阶段。灵感极少按预定时间出现,无论机会在多不方便的时候现身都要牢牢将其把握。(www.chuimin.cn)

每个设计过程都会在看来毫无章法、模糊的实验阶段和突然变得极其清晰的阶段之间,在与核心设想纠结的阶段和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的阶段之间往复循环。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不相同,即便只是为了鼓舞团队的士气,认识到每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不同,且每个阶段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我们公司一位经验老道的设计师,甚至发明了项目情绪图(见图3-1),它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团队成员在项目不同阶段的感受:当新组建的团队外出到实地收集信息时,他们充满了乐观情绪。整合阶段——整理数据和寻找规律的阶段——可能会让人有挫败感,因为重大决定似乎建立在最没有根据的预感上。然而,事情接着就开始走上正轨了。思维过程变得更明晰,而且新想法也开始成形。当设计团队开始制作模型时,整个过程达到顶点。就算模型看起来不怎么好、运作得不怎么顺利,或是有太多或太少的特征,至少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进展。最终,一旦在最适合的想法上达成共识,项目团队就会安下心来进入实质的乐观状态,而这种状态会时不时地被极度恐慌所打断。令人惊慌的小插曲不会彻底消失,但是经验丰富的设计思考者知道会遇到什么,而且不会被偶尔的情绪波动所干扰。设计思维极少会从一个高度优雅地跃向另一个高度;设计思维会测试我们的情绪敏感素质,会挑战我们的合作技能,但是它也会以显著的成果来回报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图3-1 项目情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