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IDEO:设计引领智慧变革

IDEO:设计引领智慧变革

【摘要】:“我们”比任何个体都聪明显然,项目团队就是项目的下一个重要因素。所有这些领域和其他更多的领域,长期以来都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贡献了力量,而今天,我们把它们整合到同一个团队,在同一个空间中,采用同样的流程。在IDEO公司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比任何个体都聪明。”我们要求人们不仅仅只简单地提供材料、行为或软件方面的专家意见,还要积极参与创新的每个空间:灵感、构思、实施。

“我们”比任何个体都聪明

显然,项目团队就是项目的下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依靠个人力量进行设计是有可能的(硅谷的车库里仍然充满了孤单的发明者,立志成为下一个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或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7],但是当今多数项目的复杂性却正迅速将这种做法推向边缘地带。甚至在更传统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领域,团队方式成为标准模式都已经有好多年了,更不用说在建筑领域了。一家汽车制造公司里,每个新车型的设计都有数十位设计师在参与。一座新建筑,可能有上百名建筑师参与设计。当设计开始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创新过程中逆流而上时,那些独自坐在工作室、沉思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孤单设计师,已经让位给跨学科的团队了。

虽然我希望,我们永远不会失去对设计师的尊重——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形式赋予者,但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设计师同心理学家和人种志学家、工程师和科学家、营销和商业专家以及作家和电影制作人一起工作。所有这些领域和其他更多的领域,长期以来都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贡献了力量,而今天,我们把它们整合到同一个团队,在同一个空间中,采用同样的流程。正如工商管理硕士在学习如何与所学领域完全不同的艺术硕士和哲学博士进行交流(更不用说偶尔会与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进行交流一样),无论是在行动还是在职责方面,这种跨学科的交叉与重叠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

在IDEO公司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比任何个体都聪明。”而这正是所有组织开启创造力的钥匙。我们要求人们不仅仅只简单地提供材料、行为或软件方面的专家意见,还要积极参与创新的每个空间:灵感、构思、实施。然而,为项目配备背景不同、学科各异的人员是需要耐心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辨认出那些对自己的专长足够自信、并愿意超越自我的人。(www.chuimin.cn)

在跨学科的环境中工作,个人需要具备两种维度的能力——要做因麦肯锡公司而闻名的“T形人”。在纵轴上,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专业技能,以保证他或她能为成果做出切实的贡献。获得这种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无论体现在计算机室、机械加工车间,还是在实地与现场的运作中,都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具有这种才能的人却很容易被发现。不夸张地说,也许需要筛选上千份简历才能找到这些独特的、具备专业才干的人,但这种精力是值得付出的。

不过这还不够。许多设计师是训练有素的技师、手工艺人或研究人员,要在当今这个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混乱环境中生存下去,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些人也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注定要生活在设计执行领域的下游。相反,具有设计思维的人,跨过了这个“T”。他们也许是学过心理学的建筑师,或是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艺术家,也可能是有销售经验的工程师。有创造力的组织会持续寻找那些既具备专业才能,又具有跨领域合作意向的人,而后一种能力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正是这种能力,最终区分开了仅仅是“多领域”的团队与真正的“跨领域”团队。在多领域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自己技术特长的倡导者,项目变成了各成员间长时间的磋商,很可能带来了骑墙式的妥协。而在跨领域团队中,想法为集体所共有,每个人都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