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除疲劳期间,睡眠不少于8~9小时。合理补充营养,有利于消除疲劳。中药黄芪、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很好的作用。缓解紧张情绪,放松心理和神经,能很快地消除疲劳。......
2024-06-29
10.消除疲劳的措施有哪些
“感到疲劳”也许是教师诉说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专家认为,许多人是把“瞌睡”说成“疲劳”。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疲劳是一种不管睡多久都消除不了的慵懒感觉。当一个健康人在白天感到昏昏沉沉时,要么是因为睡眠不足,要么是因为睡眠质量太差。
记住这些差别,下述建议将对你消除疲劳有所帮助。
睡足睡好
大多数成人每晚需睡6~8小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些人睡得过多,认为越多越好,结果翻来覆去睡得颇不安稳,也就是说睡眠质量差。
如何确定睡眠时间?专家建议:第一星期按正常时间上床;第二星期推迟1小时上床;第三星期则比正常时间提前1小时上床。三个星期下来,想一想哪一个星期中上床后5~30分钟即能入睡,而且能头脑清新地醒来,醒时自然而然而不是被惊醒,这一个星期的睡眠时间对你就最为适应。
在几百种反映我们的感觉的身体节律中,其中有一种是睡~醒周期。另外,可的松荷尔蒙的释放也与睡眠有关。上床前,可的松水平即降低;醒来前它又升到正常值。如果你改变睡眠习惯,例如上夜班或旅行到另一地区,由于睡~醒周期和可的松释放的混乱,该睡就会睡不着,该醒时又昏昏欲睡,这种情况过几天才能校正过来。
合理安排饮食
中饭吃得太多引起疲劳。因为过多的食物使血液和氧从头脑转移到消化道。这样,头就会晕乎乎的。
高脂肪食物和精炼糖是两大罪犯。脂肪转换成能量的时间长于其他营养品,而精炼糖会导致胰岛素的突发高峰,随之而来的是血糖的急剧降低。如果这种高峰状态和低谷状态持续循环,就会出现头痛和疲乏。为解决这类问题,可代之以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面包所含)和非精炼糖(如水果中所含)。
中饭过饱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深夜饱餐一顿却会起相反作用,它会使你的消化系统工作不辍,使你难以入睡。
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铁质(www.chuimin.cn)
目前,科学对维生素的作用尚未全部清楚,但维生素的缺乏确实影响人类的疲劳程度。水溶C和B复合维生素最易从身体中流失,因此需要补充,育龄期妇女还要注意补充铁质。
维生素也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如身体不能排泄的维生素A和D过多即会导致这种结果。因此,服用维生素必须遵医嘱。
寻找疲劳的潜在原因
(1)咖啡碱:你的身体会对咖啡碱产生依赖性,当你想念你的嗜好物时就会感到疲劳。
(2)抽烟:由于抽烟会减少身体的用氧量及降低维生素C水平,因此,它会削弱人的精力。
(3)药物:抗组胺和控制高血压及心脏病的药物均会引起瞌睡。每服一种药都要先问清其副作用。
积极锻炼身体
为什么大多数人感到慵懒的时间是中午?原因之一是睡醒周期的一个低点在中午。这时,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和四处走走有好处,锻炼会加速氧在身体和头脑中的流动,这样,就能加速循环使人活跃。每天以轻至中等强度锻炼20~40分钟大有益处,它也会帮助你中午不打瞌睡。
大多数抱怨“经常感到疲劳”的人其实是健康人。不过,时常的疲劳也很可能是疾病的一个信号。
医生认为,重要的是注意疲劳的类别,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设想它说明了什么严重的事儿;但是,如果疲劳持久且很强烈,你就得去看看医生。
有关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9的文章
一般消除疲劳期间,睡眠不少于8~9小时。合理补充营养,有利于消除疲劳。中药黄芪、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很好的作用。缓解紧张情绪,放松心理和神经,能很快地消除疲劳。......
2024-06-29
北京某体检中心早先对159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心理焦虑的占46.2%,人际关系轻度异常的占40.7%,抑郁的占33.6%,强迫症状占15.5%。其中,女性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心理障碍症状现在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压力大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023-12-06
人体热量消耗太大也会感到疲劳,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豆腐、牛奶、猪牛肉、鱼、蛋等。维生素B1、B2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使疲劳消除。......
2024-02-01
长时间的站立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受到影响,造成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的会出现小腿血管怒张,弯曲如蚯蚓,伴有浅表色素斑块沉着等静脉曲张症状。静脉曲张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在教师中特别常见,这是一种持久站立、体力活动强度大引起的病。静脉曲张通常没有适当的外敷药品,而是用静脉注射硬化剂进行注射治疗,但注射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最好的治疗就是手术。......
2023-12-06
体力劳动的动作比较单一,全身各部肌肉的负担轻重不均。另外,劳动往往在动作上不考虑人体关节、肌肉运动的规律,长期工作的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体力劳动结束后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加速疲劳消除之效。活动量要根据当天劳动量及个人体质状况合理安排,不要千篇一律。总之,体育锻炼是全身性的、均衡协调的运动,能弥补体力劳动带来的不足,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2023-11-08
丰富的色氨酸可进入脑内生成起镇静作用的血清素,为入睡做准备,防止脑力劳动者最常见的失眠症的发生。用脑要适度脑力劳动是一种巨大的“静”中消耗,不亚于重体力劳动。科学分析:运动能使全身肌肉与器官的毛细血管大幅度开放,从而使每分钟血液周流全身增至7次,有效地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既护脑又健脑。......
2023-12-06
我国1989年公布的膳食指南是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我国政府曾在1992年世界大会上承诺制订改善国民营养行动计划,并将膳食指南列入行动计划之内。包括大豆及其他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
2023-07-15
教师,广义地说,泛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师”字。首先,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到了周代,我国已经设有专职官师氏,并有大师、小师之分。最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这样,就由从事脑力活动的剥削阶级中分化出了教师。......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