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巴巴娘惹:马来西亚土生华人的特殊民族

巴巴娘惹:马来西亚土生华人的特殊民族

【摘要】:4.巴巴娘惹巴巴娘惹是15世纪初期定居在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是中国人和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称为baba nyonya,音译为“巴巴娘惹”,即土生华人的意思。马来语中把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称为“巴巴”,女性后代则称“娘惹”。巴巴娘惹可谓当时产生的特殊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巴娘惹在举行婚礼时,依然沿用三跪九叩的清朝古礼,娶亲用花轿,锣鼓喧天,热热闹闹。

4.巴巴娘惹

巴巴娘惹是15世纪初期定居在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是中国人和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称为baba nyonya,音译为“巴巴娘惹”,即土生华人的意思。

马来西亚巴巴娘惹文化

当年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当地。这些人定居后和当地的马来妇女通婚。马来语中把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称为“巴巴”,女性后代则称“娘惹”。

另有一部分据说是从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一带漂洋过海而来的移民,他们大多数是中上层为官的或是殷实的商贾人家,到了马六甲以后没有再返回中国;还有少数是从唐宋时期就在此地定居的华人。

巴巴娘惹可谓当时产生的特殊民族。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巴巴娘惹,而是混血儿。马来西亚华人娶或者嫁任何一位马来人就必需改用阿拉伯姓名并且皈依回教。随着时代与局势演变,巴巴娘惹的子孙逐渐恢复华人的精神面貌。

巴巴娘惹家庭非常重视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过春节时,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得跪着磕头、敬茶及祝安。逢春节、清明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供品也有讲究,要摆三牲及饭菜,还要摆放8碗或12碗菜肴上供。

巴巴娘惹的婚礼

在婚俗上,巴巴娘惹的家庭也非常讲究“门当户对”,那些有权势的华人甲必丹、亭主、殷商家族之间常常联姻。新郎身穿长袍马褂,头带瓜皮帽,新娘则身穿裙褂、霞帔,头戴凤冠,身上有众多点缀的饰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巴娘惹在举行婚礼时,依然沿用三跪九叩的清朝古礼,娶亲用花轿,锣鼓喧天,热热闹闹。

巴巴人讲的语言称为巴巴话,巴巴话作为汉语跟马来语的混合,曾经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100年间大放异彩,由于种种原因,它走过了诞生、辉煌,再到衰败的过程。巴巴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凡涉及人伦道德、精神方面的巴巴话词汇都是汉语。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冲击,这种独特的语言正在逐渐消失。巴巴逐渐回归华人社会,学习中文。至于巴巴福建话已是公认的中国闽方言(福建话)的一种,这种混杂一些马来语词汇的语言,并没有因为巴巴马来话的逐渐消失而凋零,相反地,成为槟城福建话的特色,而以另一种变体语言继续流传。

身着Kebaya的娘惹

娘惹少女或已婚少妇,如同中国的大家闺秀,大多足不出户,常年待在家中。娘惹服饰色彩鲜艳,最能展示华人与马来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娘惹服装多为轻纱,具有非常典型的热带风情,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再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尽显精致与奢华。娘惹服装颜色丰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及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也具有中国特色,多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等。(www.chuimin.cn)

可巴雅是娘惹的一种紧身的特色服装,由于剪裁充分显示腰身,再配上巴迪沙笼裙,让娘惹们愈加娇媚且婀娜多姿。虽然马来妇女与娘惹都穿可巴雅,但是娘惹的可巴雅除了用料较好之外,还以蕾丝花边绣在衣襟、长袖上。

娘惹一般爱采用产自欧洲的切割珠来缝制她们的传统珠绣鞋。因为每一颗珠子,都有其特定的倾角,制成后更能增强其立体感,穿戴在足下闪闪发亮,异常贵气。她们一般每天都在进行珠绣和刺绣,用一双巧手创作出许多复杂精美的物品,其图案结合中式和欧式风格,造型别具一格,活灵活现。她们可以将千粒微如米粒的珠饰穿上细如发丝的针线,花上两、三个月的工夫,才制好一双珠鞋,让人不得不佩服娘惹们的精工巧作。

娘惹们必须学好这些,才会被认为是有教养,所以她们珠绣和刺绣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会成为她们是否适合婚配的一个评定标准。而这些物品很多都是为了她们的婚礼而准备的,如珠绣鞋、婚床上的珠绣床罩、刺绣的新娘盖头或者是贵重器皿的套罩。

精美的娘惹珠鞋

除此之外,娘惹的身上也离不开首饰,项链上镶着珠宝,耳边垂着耳坠,胸前的金银扣牌镶嵌着珍珠宝石,而且还有精致得不能再精致的花纹。她们向马来人或欧洲工匠订制首饰时,总忘不了中国的凤凰牡丹和八仙,尽管这些首饰己经不是中国原有的风格,但是她们依然认为,这些都是吉祥的代表。

很多人认识娘惹文化,都是从娘惹菜开始的。中国菜的内蕴遇到马来菜的奔放,调和出人间稀有的爱恋热情,形成了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菜系。许多马来西亚原驻民认为,“娘惹”美食见证了马来人与华人的联姻喜庆,代表了浪漫丰富的娘惹美食特色。

娘惹菜的特点是味道香浓,最注重各种香料的运用,所以有着十足的热带风情。以马来香料结合中国菜的烹饪方法,融入了中国人和马来人两个种族的饮食特点,味道集香浓、酸甜、微辣于一身。娘惹们凭着一双巧手,融合了两种菜系的精华,加上代代相传的饮食智慧,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娘惹菜。

娘惹菜也有南方及北方之分,南方娘惹指自马六甲南至新加坡,因受邻国印尼的影响,椰浆成为常见的烹饪材料,口味偏甜。北方娘惹菜则包括北马及槟城,由于受泰国影响,味道偏向酸辣。无论是哪种口味,娘惹菜向来都深受大众欢迎,娘惹菜在全马各地都可以吃到。

除了娘惹菜之外,她们炮制的娘惹糕点,更是享负盛名。娘惹糕以款式多样、味道香甜浓郁而著称,让喜食甜品的人也在娘惹糕点中找到知音,再加上色彩缤纷,看起来非常诱人,洋溢着热带独有的饮食风情,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色彩缤纷的娘惹糕

巴巴娘惹的建筑文化是中西风格的结合体。巴洛克风格、罗马式柱子、地中海风格外观的窗户和百叶窗、中式的琉璃瓦和带有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墙面,中西交汇,并行不悖,两者之间更是相得益彰。他们的家居陈设也是中西糅合的,屋内非常宽敞,由于设有天井,可以容许阳光及雨水进入院内。整体的设计既有镶嵌欧洲彩色瓷砖的墙壁及地板,又有珍珠贝母镶嵌了盛开的花朵及各种鸟类的明式家具

游览马六甲或者槟城的时候,不妨去体会一下当地的巴巴娘惹文化。优雅的娘惹身着色彩艳丽的Kebaya,倚靠在窗户旁边,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让人瞥上一眼再也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