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一、政策出台背景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议制定《乡镇企业法》到1996年八届人大通过,历时12年。......
2023-12-06
第1节 1978—1983年:社队企业恢复发展阶段
一、政策出台背景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这一经济形式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国之初,城乡存在大量的副业和手工业,为社队企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社队企业在1958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后,在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开始陷入困境,1965年情况有所转变,但很快其发展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干扰。发展社队企业的热情被重新唤醒是在1975年。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标题,报道了巩县回郭镇大办社队工业的典型,并配发题为《满腔热情地办好社队企业》的评论,认为社队企业是壮大集体经济、加速实现现代化、从三级所有制过渡到公社所有制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呼吁“要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的发展”(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工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特别是社队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一样,乡镇企业的成长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农村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队企业面临新机遇,冲破了思想和体制的束缚,出现了发展历史上的转折。
二、政策内容
改革开放给社队企业的恢复发展带来机遇。在这一阶段政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社队企业的再认识并恢复其发展。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指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国家对社队企业,分别不同情况,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这是党中央对发展社队企业的一个纲领性指示。1979年7月3日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该规定对社队企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规划。针对社队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该规定明确地指出了方向,具体规定了应该遵循的政策。这是国家用法规形式颁发的第一个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指导性文件,从而使社队企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980年末至1981年初,社队企业的发展面临“三挤一争”的压力,即发展社队企业是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以新挤旧,与大工业争原料。1981年初,国务院指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就机械电子行业中有无“以小挤大”的问题专门组织了调查组,到江苏省作深入调查,结论是:“有挤有补,补大于挤。”1981年5月4日,国务院及时颁发了《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在充分肯定了社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的方针结合社队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从社队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遵循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的方针,经过调整和整顿,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发展。对社队企业的调整,不是调下来,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其中对社队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社队集体商业,整顿和办好社队企业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各级计划、财政、物资和交通等部门应把社队集体商业、社队企业和农工商联合企业列入户头,给予方便;发展多种经营,要集体与个人一齐上。对现有社队企业必须进行整顿,改善经营管理和民主管理。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又发布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进一步阐述了三中全会文件的精神,要求今后新增加的农产品加工能力,都要尽可能接近原料产地,文件肯定了“社队企业不但是支持农民生产的经济力量,而且可以为农民的多种经营提供服务”。文件要求“应在体制改革中认真保护,勿使削弱,更不得随意破坏、分散”。
这一阶段的政策演变路径如表11—1所示。
表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政策变迁(一)
续前表(www.chuimin.cn)
三、政策效果评价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3年的这段时间,社队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社队企业的数量变动比较大,从企业数量增长量看,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变低的马鞍形发展趋势,如表11—2所示。
表11—2 1979—1983年中国社队企业数量变化 (%)
尽管社队企业的数量出现了波动,但是总体来看,以上文件的出台纠正了社会舆论对社队企业的偏见和责难,消除了社队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社队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述政策的执行效果主要表现在社队企业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上,如表11—3所示。
表11—3 1978—1983年中国社队企业发展状况
续前表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1978年至198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从493.1亿元猛增到1 017亿元,五年中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21%以上。乡镇企业数1984年达到606.5万家,是1978年的近四倍。到1983年,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 235万人,五年职工人数净增408.1万人,1983年比1978年增长14.4%。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乡镇工业产值高速度发展,上缴国家税金和企业利润分别以平均每年25.7%和33.3%的速度增长。总的来说,这一阶段乡镇企业规模尚小,其优越性也未充分表现出来。
有关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的文章
第4节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一、政策出台背景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议制定《乡镇企业法》到1996年八届人大通过,历时12年。......
2023-12-06
第1节1978—1989年: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一、政策出台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解体,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双层经营逐步在农村建立巩固。在1979—1984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5元,年均实际增长14.8%。然而,农业生产在1985—1988年步入低谷,至1989—1991年又有恢复性增长。......
2023-12-06
在开始描述之前有必要提及的是,一些学者根据不同标准对1976年以来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阶段划分和描述,涵盖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若干重要历史节点,为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研究的具体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线索。......
2023-11-27
4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均田制创立于北魏时期,隋统一全国后继续推行。经过这两项措施,政府掌握的户口快速增加 ,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同时打击了士族势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对立的局面,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不断增加。......
2023-12-03
第3节2003年至今: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一、政策出台背景第二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搭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框架,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3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发布,这标志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3-12-06
第3节1999—2003年:完善既有粮食政策、建设粮食安全体系一、政策出台背景自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粮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对于主销区和部分主产区而言,2001年粮改是对中国富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粮食流通体制进行的比较全面的市场化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2023-12-06
第4节2003年至今:保障权益和促进公平流动一、政策出台背景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普及,公平正义成为发展的主旨。二是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表5—42003年至今关于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的主要政策续前表续前表三、政策效果评价(一)外出务工环境趋好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就业政策环境改善,农民外出就业权益得到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根据建设部的调查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
2023-12-06
8月17日,省委下发关于建立保定人民广播电台的指示中明确:保定人民广播电台隶属于中共河北省委,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下达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级各部门的决议、决定、布告、通令与指导工作,交流各地工农业生产经验,开展干部教育和群众宣传。1949年9月1日,保定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个环节的技术设备始终正常运转,圆满完成了转播任务。......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