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新动态及走势

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新动态及走势

【摘要】:第4节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最新动态及走势近年来,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第4节 中国农村金融政策最新动态及走势

近年来,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因此,如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如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如何缓解农民、农村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和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最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主要内容有: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行政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所放宽。允许设立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支持各类资本参股、收购、重组农村信用社,将农村信用社代办站改造为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增设分支机构。

该政策出台后,首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贷款公司,分别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马鞍镇挂牌开业。(8)2007年3月9日,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批准挂牌营业的村级农村资金互助社。(9)2007年12月13日,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10)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也纷纷表示有意开拓中国农村市场。至2007年末,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先后有3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目前,试点工作已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填补了试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同时为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新的活力、新的商机,产生“汤水效应”。但是,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在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过程中,要吸取过去农村基金会、储金会等的教训,防止一哄而起。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经营管理和支农服务水平,把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随着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赴港上市,中国工商银行A+H同价同步上市,中国银行也分别实现H股和A股的上市。作为最后一家尚未实施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农行的股改进程格外引人注目。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又将农行改革置于舆论的中心,会议确定中国农业银行股改的总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强调农行通过深化改革,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2007年年初,农行制定了《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农行县域机构筹集的资金,总体上都用于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并以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金融服务需求为主要服务领域。同年9月,农行选择了福建、湖南、吉林、四川、广西、甘肃、安徽七家省区分行开始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试点。试点结束后,将对总体方案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然后在全行推开。同时农行还积极开展参股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拟在内蒙古和湖北进行试点。

如何处理好商业化运作与服务三农的矛盾是农行股改中的关键一环,对此,农行行长项俊波指出,第一,按商业运作要求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厘清面向“三农”的边界;第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第三,在为“三农”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建立实现商业目标的价值管理体系。具体的股改方案可能会在“两会”后正式出台。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2006年7月29日举行的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指出:“要按照功能扩大化方向改革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在这种改革思路的引导下,农发行目前确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继续做好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和转化,同时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中间业务为补充。

作为中国唯一服务“三农”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2007年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为支农力度明显增强。一是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储备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生猪价格波动问题,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支持粮棉油收购。三是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全面开办了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和农业科技贷款业务。五是积极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办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等新的贷款业务。同时,农发行的内部管理不断加强,综合改革也有序推进。

今后深化农发行改革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要把农发行办成符合现代银行要求、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服务功能齐全、经营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二是金融支农功能应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促进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

四、农村商业银行择机上市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改革中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实力明显增强,竞争能力大幅提升。2007年9月,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07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理(董)事长联席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择机上市融资,鼓励投资、收购、兼并重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对高风险机构实行市场退出,切实提高农村金融体系健康度”。同时,在谈到具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时,蒋定之认为,要坚持“政企分开,规范管理;服务为主,稳定县域;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总体原则,积极探索和试验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省联社改革模式,逐步厘清省级人民政府与省联社之间的职责安排,逐步厘清省联社与基层社之间的权责关系。2008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表态,将鼓励条件成熟的农村商业银行择机上市,支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他提出,到2010年末,各农商行要力争初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使管理体制顺畅有效,公司治理明显进步,竞争能力大幅提升,支农作用全面发挥,主要监管指标基本达到审慎监管要求。(www.chuimin.cn)

五、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只存不贷”,导致大量农村金融资本流向城市,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支持不足的金融尴尬。截至2005年末,中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3万亿元,其中各乡镇及所辖农村就占50%以上。而近年来,国家大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满足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除了财政投入外,更多要依靠农村金融,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邮政储蓄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成立的。

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成立。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成为为广大农村社区服务的金融企业,力保农村资金回流。该银行将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加强与农发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办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微小企业贷款等业务,探索产业基金投资模式,全方位地向“三农”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六、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创新

近年来,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各类农村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贷款抵押、担保办法,解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如2004年一号文件指出,要“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2008年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因此,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以更加契合农村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的作用,各地的农信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本情况,简化贷款程序,创新贷款,以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福建省于2003年开始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永安、邵武等地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与林业部门合作,推出了新的贷款产品——林权证抵押贷款。(11)在永安市,市财政和林业部门共同出资100万元作为林权证抵押贷款风险金,为林农扩大林业再生产筹集资金提供林木资产抵押贷款担保业务。这项业务创新拓宽了林业投融资渠道,解决了林农资金周转困难及扩大再生产问题,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广度,提高了信贷资金运营效果,实现了社农双赢。与此类似,其他地区农信社也在信贷业务方面积极创新,例如,有的农信社为扶持农户推广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专门为种植该产品的农户提供专项贷款;有的农信社大力支持订单农业的开展,当地农户凭与龙头企业签订的订单都能十分容易地获得贷款用于订单生产;有的农信社为解决当地菇农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无法获得大额贷款的问题,在菇农与当地蘑菇加工龙头企业间牵线搭桥,由企业为菇农提供担保,菇农从信用社贷款修建菇棚,并将所产蘑菇卖给企业,贷款则从蘑菇收购款中扣除。

除此之外,各地还纷纷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2007年4月29日,中国首家专门为农业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担保公司——福建省恒泰担保有限公司,在福建宁德下辖的福安市成立。公司由福安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担保基金由自愿入股的37家效益好、信用好的骨干农业企业筹股6 000余万元构成,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担保贷款实行比例担保。2007年6月18日,苏州市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政府全额出资的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两亿元人民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立,实行市场化运作,专门针对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任务,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启动资金、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近期中国主要农村金融政策及内容如表7—4所示。

表7—4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政策变迁(四)

img96

续前表

img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