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中国农业科技研究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农业科技研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本章按照不同时期农业科研政策的重点不同将其变迁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改革——全面改革——加快创新——突破。中国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12-06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本节按照不同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政策的重点不同将其变迁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重建——再改革——再重建。中国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力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机制。
一、1978—1989年:改革与重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阶段
(一)改革背景和内容
随着在农村广泛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由原来面向公社、大队转为面向农村分散的千家万户,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四级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形式的要求,而农村生产快速发展又迫切要求农业技术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与重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建设和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为了恢复和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1979年4月农业部批转了《建立农业科学试验、推广、培训中心试点县座谈会纪要》,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各选择一个县作为改革试点,把县农科所、农技推广中心和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班)结合起来,组成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为了逐步合理调整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县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强农业第一线的技术推广工作,1987年4月农牧渔业部专门发布了《关于建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若干决定》,详细规定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基本建设以及编制和管理等内容。
1989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强调:各地要积极推广应用已经过鉴定的科技成果,因地制宜地制定和组织实施不同层次的推广计划。要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在巩固和发展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科研人员为骨干的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研究会,逐步形成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的农村科普组织及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要积极支持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深化内部改革,适当引入有偿服务机制和竞争机制,逐步改变经济上单靠财政拨款、无偿服务的办法,在实行事业费包干的基础上自主经营,逐步做到经费自理。
这一阶段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演变的路线可用表6—6概括。
表6—6 1978—1989年主要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规
续前表
(二)政策效果评价
上述有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国于1982年建立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截至1989年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达20.3万个,技术人员86.8万人,其中国家农业技术干部40.3万人,农民技术员46.5万人(17),初步形成了科研推广的一整套网络体系。
这个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据统计,1984—1986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5 947项次,推广应用面积16.6亿亩,增加经济效益163.6亿元,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7.4万期,受训人员达127万人次。(18)
二、1990—1999年: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阶段
(一)改革背景和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被推向市场的同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财政不再支持,另一方面又无法从收益低的农业获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收入,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有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出现了“网络、线断、人散”的局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1990年的工作重点是要认真贯彻执行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方针,切实加强和组织领导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强调进一步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健全以乡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
199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明确充实和健全科技培训和推广网络是当时的重要任务。指出要在农科教结合工作中,积极扶持、引导各种形式的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形成以县科技培训与推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服务基地为网点,上挂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下联专业组、户的农村科技培训与推广网络。这些政策以及相继颁布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定”、人员工资与津贴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农技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等政策,明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性质,并逐级下达编制,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
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贯彻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政策措施,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新路子,积极为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这一阶段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演变的路线可用表6—7概括。
表6—7 1990—1999年主要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规
续前表
续前表
(二)政策效果评价(www.chuimin.cn)
上述有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使中国初步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到1996年,全国共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 880个。(19)截至1999年底,全国农技推广机构共有21.2万个,其中县级1.97万个,乡级约18.3万个,共有职工125万人。(20)
这个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1)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例如,1999年安排粮棉油等农作物增产技术推广面积4 533.3千亿公顷,科学饲养家畜972万只,家禽1 085万只。农牧业丰收计划项目种植业规模完成14 333.33公顷,养殖业完成8 041万只。新增总产量470万吨,新增总产值90多亿元。(21)(2)培训大量农民,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截至1999年底,全国有1 000万农民接受了“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458万人获得“绿色证书”。(22)
三、2000—2005年:继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阶段
(一)改革背景和内容
前一阶段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保障措施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通顺、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因此,这一阶段中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从“抓稳定”逐步转变为“促改革”,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与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成为重要工作。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在继续做好定性、定编、定员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农技推广基本力量的作用。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稳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要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
这一阶段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演变的路线可用表6—8概括。
表6—8 2000—2005年主要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规
续前表
续前表
(二)政策效果评价
上述改革措施使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得到精简,农技人员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显著提高。据统计,2004年全国县乡两级推广机构15万个,其中县级推广机构2.4万个,乡镇农业“五站”12.7万个。全国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00多万人,其中县级33万人,乡级67万人。同时全国还有40万个村设立了农技服务组织,有10多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数百万个科技示范户(场),近100万个农民技术员。龙头企业有9.4万个,带动农户达到7 265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0.5%,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营性科技服务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的、以农民自办服务组织为重要补充的中央、省、市、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3)
这个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在优良品种、粮食作物增产增收技术、经济作物优质高效技术、科学施肥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等推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全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年更换率为12%~13%(24),2005年底,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25)以2005年为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了5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培养了近10万个科技示范户,与普通农户比较,科技示范户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增幅达10%以上,每公顷平均节约成本300元以上。(26)“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在全国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面积2.8亿亩,辐射带动2.5亿亩,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16万人次,培训农民4 000万人,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27)
四、2006年至今: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新的推广机制阶段
(一)改革背景和内容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织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定位不明、主体力量分散、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同时,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出来后,农业技术使用者对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农技推广机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大力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改革和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了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明确界定公益性职能,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强调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纳入考核指标。第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积极稳妥地放活经营性服务。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第四,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第五,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2006年11月农业部制定了《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的要求。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可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等。
这一阶段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演变的路线可用表6—9概括。
表6—9 2006年至今主要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规
续前表
(二)政策效果评价
上述改革措施推动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机制的形成。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有15.5万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03万在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8)自2005年中国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来,三年累计新增粮食100亿斤,促进农民增收150亿元。(29)2007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4亿亩,2006—2007年阳光工程共培训转移就业农民70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共培训专业农民153万人,大大提高了农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力。(30)
有关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的文章
第1节中国农业科技研究政策变迁及其效果评价农业科技研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本章按照不同时期农业科研政策的重点不同将其变迁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恢复——改革——全面改革——加快创新——突破。中国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12-06
第2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变迁制度变迁是推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制度变迁作用的发挥。......
2023-12-06
第3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征地政策变迁一、1978—1982年:以行政手段处理征地问题(一)政策出台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发展思路的确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提出,国民经济建设全面复苏,建设用地需求大幅度增长,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一波的趋缓以1986年3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为标志。......
2023-12-06
陕西省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前瞻陈春会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对外开放政策在党的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不断完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利用外资确定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重点。因此我们将从20世纪90年代起总结陕西省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及其实施。《纲要》为陕西省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2023-11-30
孟子农业上之唯一政策,厥唯井田制,至其内容及施行方法已详于前章,阅者可互相参看。关于征收农民之赋税,孟子审查当时之情形,以什一为度。孟子因鉴于当时农民受政府与卿大夫之虐待过甚,故主张行保护政策培养之,一面减少其赋税,一面不许任何人妨害农时。孟子又引尧舜之行政,以证明其所说。然吾人于此,亦可知孟子对于农业教育之注重矣。......
2023-11-22
若城区内无《上海市产业用地指南》中涉及的项目类型,该条文不参评。《上海市产业用地指南》对工业用地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类、研发总部产业项目类、研发总部通用类以及物流仓储用地四类设置了土地产出率的控制值和推荐值指标。绿色生态城区在产业引入与退出方面宜参照《上海产业能效指南2018版》中的能效要求,有选择地引入产业,并根据实际情况促进低能效企业退出。......
2023-10-20
按照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核定的现行标准执行。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注:各专业录取批次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为改革省份和一本招生省份。......
2023-08-05
农本理论的产生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成为各国君主政权立国的基础,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成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相应地,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提出了以农为“本业”的主张。管理农业生产的政策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已实施一些管理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狩猎等生产的政策。这一系列的规定,就是当时政府管理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