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凯蒂:世界明星主持人,以温柔一刀赢得人气

凯蒂:世界明星主持人,以温柔一刀赢得人气

【摘要】:凯蒂的“温柔一刀”读完上篇的读者一定会问:凯蒂何许人也,竟在这传媒大国还如此抢手?但根本的原因是凯蒂在那看来亲切、活泼之中却深藏着的独特一面——有评论家称之为“温柔一刀”。戴安娜王妃以上的提问,显示了大牌主持应有的素养和道德风范,当然也并不遗漏这“温柔一刀”。如果借鉴接受美学理论,那么凯蒂的“人气飙升”,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现在美国的时尚更愿挨这“温柔一刀”吧。

凯蒂的“温柔一刀”

读完上篇的读者一定会问:凯蒂何许人也,竟在这传媒大国还如此抢手?

凯蒂自1984年转到NBC,先是当普通记者,后为驻五角大楼通讯员,再是《今天》栏目的编辑等,至1991年4月,正式成为此栏目主持人。在凯蒂之前,《今天》节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原来的女主持德伯拉刚怀孕退出时,收视率只有3.4%,远远不如ABC的《早安美国》,但自从凯蒂接手的第一周起收视率就回升,不到一年时间就达到20%,超过了《早安美国》。

有人说,这是因为34岁的凯蒂形象姣好,青春亮丽。但根本的原因是凯蒂在那看来亲切、活泼之中却深藏着的独特一面——有评论家称之为“温柔一刀”。凯蒂具有非常出色的采访能力。如1993年白宫举行200周年落成庆典,凯蒂应邀出席,第一夫人芭芭拉亲自给她当导游。其时正巧老布什总统从旁经过,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凯蒂见机行事,对老布什进行了20分钟的独家采访,提出了诸如“您在伊朗门事件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等尖锐问题,节目播出后,名声大噪。再如1996年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候选人多尔参议员接受采访,她针对曾经公开为烟草行业抱不平的多尔问:“是不是你从烟草工业中拿到很多政治捐款?”弄得多尔煞是尴尬。而这种提问都是在“灿烂笑靥之下”的“温柔一刀”,公众感到迷人,但又觉得痛快淋漓。

2004年3月,凯蒂采访了畅销书《戴安娜:真实的故事》作者安德鲁·莫顿,并首次播出了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秘密录音。这些秘密录音时间是从1991年到1992年,前后持续了大约一年,一时引起轰动。

公众从录音中得知:戴安娜当时才20岁,此前,她还没有交过男朋友,与查尔斯是在浪漫中相识,在崇拜与爱慕中结婚。但没过多久,戴安娜就从憧憬中回到现实,她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温莎家族中被捕获的一只猎物、牺牲品;甚至,她还多次试图自杀,并故意从楼梯上摔下来,而当时她已怀上4个月的威廉王子……

以下是凯蒂对作者安德鲁的一些提问:

——你是如何接近戴安娜王妃,并取得王妃的信任?

——王妃是否清楚当时录音派什么用场?她是否知道有朝一日将要公之于众?

——若没有遇车祸,她是否知道这录音泄露将会有多严重后果?

国新闻界“打工皇后”凯蒂画像

——你不担心,录音的公开会对威廉和哈里王子造成多大冲击?他们肯定不会因此而沮丧?(www.chuimin.cn)

戴安娜王妃

以上的提问,显示了大牌主持应有的素养和道德风范,当然也并不遗漏这“温柔一刀”。

拉里·金的机智,丹·拉瑟的严峻,詹宁斯的深邃,芭芭拉的凌厉,凯蒂灿烂笑容下的“温柔一刀”……所有这些主持人都各具鲜明个性,那么,为什么独独是凯蒂,现在“人气飙升”呢?

【评析】

为什么凯蒂“人气飙升”呢?

本书在《观察深邃的詹宁斯》一篇中,谈的是以“美学”来研究新闻学或主持人,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过这里却真的要以一种“审慎”态度,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看凯蒂的“人气飙升”。

对主持人而言,大概只有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接受美学”,才可找到一些相应的借鉴。与以往所有的美学研究不同,比如过去的一部艺术史就是作品和艺术家历史,但接受美学是第一次把接受者(读者、观众、听众)放在与作品、艺术家相同的地位,认为艺术家的作品只具有“势能”,只有当接受者接受后才能由势能转变成“动能”,而后成为“功能”。早在1947年法国大作家萨特发表的《文学是什么?》中,他就提出了艺术只是为了他人,只有在被他人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存在的观点。这其实已是“接受美学”的前奏了。

关于凯蒂,我们当然不能简单说她比之布鲁考、詹宁斯、拉里·金等更高明,更胜出一筹。如果借鉴接受美学理论,那么凯蒂的“人气飙升”,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现在美国的时尚更愿挨这“温柔一刀”吧。凯蒂的主持具有“势能”,而这种“势能”现在正为更多美国观众接受后转变成“动能”,而后成为“功能”——在这里也就是导致其“价位”不断攀升的原因。

不过即使是借鉴“接受美学”,大众传播研究仍需小心翼翼。因为这两者本质毕竟是不同的。接受美学的对象(作品),是虚构的艺术创造,而且在时间、空间上可无限延伸。比如凡·高的作品,身前没有人接受,但死后他的《加歇医生》开创了拍卖价为8000万美元的天价;再如中国晋代的陶渊明诗文,生前死后,乏人问津,甚至到了南北朝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巨作《文心雕龙》诞生,竟还没有他的名字,直至过了300年后的唐代,才被真正“接受”,并被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师都奉为楷模。——试问一个“主持人”,也可等上几百年后才被“接受”吗?!

美学是一门隶属于哲学的历史悠久的高深学问,玄之又玄,迄今关于“什么是美”,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而大众传播则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问,甚至关于什么是主持人,也还拿不出一个权威的说法。这一“老”一“少”,都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界定,因而包括一些研究者也难免混淆起来。

关于“凯蒂”,如果真有一篇从大众传播角度来研究她为何“人气飙升”的文章,其成果,即使对于内地的主持人事业也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