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芭芭拉采访莱温斯基:创下4000万观众纪录

芭芭拉采访莱温斯基:创下4000万观众纪录

【摘要】:芭芭拉采访莱温斯基芭芭拉对莱温斯基专访的播出,据美国媒体介绍,当时万人空巷,有超过4000万观众收看,创下了访谈节目收视率的历史性纪录。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公开全文,这里爬梳剔抉,只能零星提供一点当时芭芭拉的提问和莱温斯基的回答。(后文还将有拉里·金对莱温斯基的采访。值此时刻,芭芭拉又专访了希拉里:希拉里:他告诉我(指绯闻)那不是真的。

芭芭拉采访莱温斯基

芭芭拉对莱温斯基专访的播出,据美国媒体介绍,当时万人空巷,有超过4000万观众收看,创下了访谈节目收视率的历史性纪录。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公开全文,这里爬梳剔抉,只能零星提供一点当时芭芭拉的提问和莱温斯基的回答。(后文还将有拉里·金对莱温斯基的采访。)

芭芭拉问:

——到底是谁先挑逗爱欲?

——现在,你是否还爱着克林顿?

——有媒体把你形容为“白痴美女”勾引总统,你怎么看?

——克林顿当时是否曾慑于法律而试图抑制冲动?

——流言四起,你是否想到过自杀?

莱温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她与克林顿的幽会:“地点一般都在克林顿书房……有时,也在走道,因为无论是他还是我,都有些急不可耐。当感到没有人看到时,便立即拥抱起来,并开始接吻。克林顿是接吻专家,开始并不热烈……后来越来越狂热。我承认,他用各种方式接吻,十分绅士风度,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4年后的2003年,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的有关白宫岁月的回忆录《活着的历史》出版。当天人群欢呼,首版印数就高达100万册。书中首次披露了自“绯闻”发生后,希拉里几欲“拧断比尔(克林顿)的脖子”,家中没有人理他,“只有狗和克林顿站在一起”……值此时刻,芭芭拉又专访了希拉里:

希拉里:他告诉我(指绯闻)那不是真的。

芭芭拉:那你相信他吗?

希拉里:我相信。

芭芭拉:一个更大的谎言!

希拉里:是的,我就是这样信以为真。(其时,事情正越闹越大,但克林顿一再向希拉里表明自己清白,一直到被传召向大陪审团作证前两天那个早晨——)

莱温斯基(www.chuimin.cn)

希拉里

克林顿和莱温斯基

芭芭拉在采访希拉里

芭芭拉:是周六(1998年8月15日)吧,你丈夫叫醒了你?

希拉里:那是我一生经历中最糟糕的时刻,因为那天早晨他告诉我,他没有对我也没有对别人说真话。他告诉了我关于那种关系的全部实情。我一下目瞪口呆……愤怒、失望而发狂……

当芭芭拉事业正处于巅峰期,又有两件惊人之举:一是2004年4月她与米拉麦克斯图书出版公司签下价值500万美元的合约,将出版芭芭拉的回忆录。据称,这套两册的回忆录将在2007年发行。这大大超过了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自传的270万美元。芭芭拉的经纪人说:她的自传“有着令人惊奇的事业,也有着令人惊讶的生活”,价有所值。其二,她决定急流勇退,自2004年9月5日开始,先退出了ABC唯一能与CBS《60分钟》抗衡的王牌节目《20/20》,并逐步完全退出电视界。

芭芭拉走向无比辉煌,但并不完美,她一生三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唯一的养女是她全部的安慰。母女纵然情深,但女儿偶尔也会抱怨:“妈妈什么都不会,只会做电视节目。”还有,新闻界的传统人士对她广罗嘉宾也颇多不满,指责她“混淆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更有人批评她过分“煽情”,未能保持新闻从业者的应有冷静和客观。

读过一本西方著作,其中说“只有上帝是完美的”。芭芭拉当然未能免俗,不尽完美,但处在巅峰期的她急流勇退,这一点恐怕连上帝也应该自叹弗如。

【评析】

对芭芭拉的评析,大致可“盖棺论定”了。但眼前看到一条新闻,倒引发另外一点想法。新闻说的是生物学家观察到男性的基因正在弱化,如果顺其趋势,在大概遗传5000代后,可能导致女性化。——这近一月来(2004年11月份左右),从传媒界传来两条重大消息:一为金牌巨星丹·拉瑟惨遭滑铁卢,引咎辞退,愧对“江东父老”;再一条相反,正处在巅峰期的“美国电视第一夫人”,急流勇退,“荣归故里”。——由此想到,难道在“主持人”这个行档里男性“弱化”已先行一步?

诚然,大洋彼岸也许是个偶然,倒是应指出现在内地普遍存在的一个“泛女性化”现象。如果列数一下现在荧屏的栏目,为“女性”而开设的,比比皆是,但要找一个真正为“男性”开办的节目,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见到;同样,荧屏上要寻找一个真正具有“阳刚”之气的男主持也不易。特别是某些由娱乐圈转行来的主持其“弱化”尤为堪忧。

美国歌星麦当娜,年轻时生活放纵,男性伴侣不知多少,但一旦生下了男孩,就发誓一定要找个真正的丈夫——因为一个家庭若没有了爸爸,那男孩就得不到应有的“阳刚”滋润。这个“道理”,应有它深刻的内涵。

麦当娜

诚然,“泛女性化”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这里暂且不论。但若是荧屏推波助澜,主持人在语言、声音、动作、腔调、衣着乃至气派和风度上都没有鲜明、不同的性别特征,那么像“大江东去”这种境界,将离我们越来越远,而男性“弱化”的危机,是否会比“5000代后”更快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