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布鲁考的厄运与趣闻-明星主持人的足迹

布鲁考的厄运与趣闻-明星主持人的足迹

【摘要】:布鲁考的厄运与趣闻金牌主持总是叱咤风云,“过关斩将”,那是否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呢?布鲁考再有,2000年美国大选,在关键时刻布鲁考抢先报道了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佛罗里达州获胜的消息;但不久,佛州爆出计票争议,经最高法院裁决,最后为布什获胜。布鲁考风度迷人,趣闻也不少。现在的布鲁考虽已从“金牌主持”的职位退下,但仍将为NBC做顾问等工作。

布鲁考的厄运与趣闻

金牌主持总是叱咤风云,“过关斩将”,那是否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呢?

先引一则西方幽默:安妮对杰克说“有一条好消息,一条坏消息”。杰克表示“先听好消息”。安妮说“汤姆对你的剧本欣赏极了,简直狂吻不止”。杰克听后手舞足蹈地问:“那影片什么时候开拍?”安妮说:“汤姆是条狗。它已把你的剧本咬得粉碎!”

在NBC接待室,主持人莉莎告诉据说在25年前遭克林顿强暴的胡安妮塔一条好消息和一条坏消息:“好消息是,你说的一切非常可信,我们都相信了;坏消息是,你说的一切太不可信了,我们不允许播出。”而说“不允许播出”的,正是NBC的布鲁考。

2003年5月,第一夫人希拉里的自传《活着的历史》出版。恰在这时曝出了1978年克林顿还在阿肯色州任司法部长时,对年轻貌美的胡安妮塔“性侵犯”的绯闻。NBC的主持人莉莎曾对胡安妮塔进行了详细采访,但对于这一切是否“真实可信”,内部却引起了对立和冲突,而布鲁考坚决反对播出并以“辞职”相对抗。经过几天的讨论酝酿后,NBC最后的表决以压倒优势支持采访录音全盘播出。金牌主持最后只得认输。

布鲁考

再有,2000年美国大选,在关键时刻布鲁考抢先报道了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佛罗里达州获胜的消息;但不久,佛州爆出计票争议,经最高法院裁决,最后为布什获胜。布鲁考坦承:“当时的尴尬就像自己被砸了一身臭鸡蛋。”

布鲁考风度迷人,趣闻也不少。

比如他与比尔·盖茨的神交。2003年5月中旬,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沃特镇一家咖啡馆,突然贵客降临,计算机大亨盖茨和NBC金牌主持布鲁考在此喝咖啡。两人谈兴甚高,以致临走时忘了付账。《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即时发了消息。随后,布鲁考马上派人送上40美元,并附有便条说:“20美元是付咖啡账,另20美元则送给店主康妮,让她可钉在墙上作为纪念。”事后了解到,当时盖茨正接受布鲁考采访,事关盖茨基金会将捐款2.5亿美元为美国乡村儿童购买计算机。

还有,著名大牌男性杂志GQ2002年度评选“时代最出色男人”。条件是:必须具有百年一遇的天赋,韧如钢丝的神经和无与伦比的气质而能让女读者想入非非……当时62岁的布罗考榜上有名。入选的理由据说是:那种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播音时老是晃来晃去,并经历过被炭疽袭击的男人,对青春少女特别具有吸引力。(www.chuimin.cn)

现在的布鲁考虽已从“金牌主持”的职位退下,但仍将为NBC做顾问等工作。

计算机大亨比尔·盖茨,他曾与布鲁考一起喝咖啡

【评析】

新闻的“时效”与“准确”,是生死攸关的,但又是矛盾、冲突的。一个权威的媒体如果没有“时效”,那将无以立足;但如果不“准确”,后果也可能是毁灭性的。从以上出现的“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获胜”的抢先报道看,这不正为了“时效”?不过其后果却是“像自己被砸了一身臭鸡蛋”。而前面说到的丹·拉瑟,也是因为“时效”竟惨遭“滑铁卢”(因为总统选举尘埃落定,那这一“不利于”布什的报道还有多少价值)。

那么“时效”与“准确”之间是否也有某种必然联系呢?

试举一例:1970年,代表尼克松政府的基辛格是在极度秘密情况下赴中国的(当时中美还处敌对状态),当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登机时,不料为路透社一名记者撞见,这名记者立即发问:“啊,基辛格,您往哪里?”当他获知基辛格的去向后,立即十万火急地向总部发了双加急电文。但电文到了编辑部,却被认为“这简直是热昏头,完全不可能”,因而遭到被弃纸篓的命运。第二天中国的《人民日报》发布了此消息,路透社大为震惊和懊丧,认为自己不仅丢掉了一条“活鱼”,而且简直就是一条“鲸鱼”!

基辛格访华。路透社错过了最早播发这条新闻的契机,后来懊丧地自称丢掉了一条“鲸鱼”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时效”与“准确”之间作出判断,不但有赖于一般的时事观察素养,还须具备深邃的前瞻性眼光。

诚然,真理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在“时效”与“准确”之间,没有哪一家权威媒体、哪一位金牌主持可保持是永远的胜利者,但又确实必须是“不败者”,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就丹·拉瑟而言,他已经没有第二次“失败”的机会了,而CBS恐怕也已承担不起这第二次“失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