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伦敦现场直播,世界明星主持人现身!

伦敦现场直播,世界明星主持人现身!

【摘要】:“这里是伦敦”现场直播默罗不仅开创了“新闻联播”,而且还是推出“现场直播”报道的第一人。1940年8月18日,默罗在这场战争的关键时刻,以无比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开创了电子媒介传播史上又一奇迹——第一个“这里是伦敦”现场报道。“这里是伦敦”的影响无远弗届。其二,“现场直播”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冲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有了“现场直播”,才使“主持人”这一职能显得如此不可或缺了。

“这里是伦敦”现场直播

默罗不仅开创了“新闻联播”,而且还是推出“现场直播”报道的第一人。

当时是“二战”疯狂的时刻,希特勒妄图即刻吞下最强劲的对手——大英帝国。1940年8月18日,默罗在这场战争关键时刻,以无比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开创了电子媒介传播史上又一奇迹——第一个“这里是伦敦”现场报道。

默罗亲自站在德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英国广播公司的楼顶上,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作战场实况报道;

默罗披着军用胶布雨衣,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做第一线现场广播;

默罗还乘扫雷艇航行于北海之中,深入扫雷现场报道;

当盟军对柏林大空袭时,默罗自己也坐在一架飞机上播出这次战况。

在一次行动中,与默罗同行的4个记者有2个死于德军的炮火之中;但默罗没有后退,他继续参加飞行报道,总共参加了25次空袭战斗中的飞行报道。

爱德华·默罗

丘吉尔是默罗的忠实听众

“二战”期间,默罗常出没于骇人听闻的危险境地作现场实况广播,每次播出以“这里是伦敦”开场,然后用当时伦敦的习惯用语“晚安——祝您幸运”结束。(www.chuimin.cn)

关于第一个推出“现场直播”,这堪称是电子媒介的一次根本性的革命!因为人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生动、快速、真实,甚至就像亲身经历战场一样的报道。这对于当时美国和欧洲人民即时了解战争信息,鼓舞斗志,及时做好应对,无疑做出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贡献。

“现场直播”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穿透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仍处于“中立”的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的深刻认识。在战争中途,当默罗回国作短暂休息时,罗斯福总统立即邀请他偕同夫人共进晚餐,并与他探讨这场“战争”,做了彻夜长谈。

“这里是伦敦”的影响无远弗届。由此,也奠定了正处于黄金时期美国广播新闻的基本格调:沉静,庄重,客观,真实又声情并茂。

默罗本人更是备受英国民众的爱戴和尊敬。丘吉尔与夫人都是默罗的忠实听众。“二战”结束,默罗返回美国,受到了美国各界无比热烈的欢迎。有评价说:“默罗的声望,已超过了当时战功赫赫的艾森豪威尔将军。”

【评析】

关于“现场直播”,这简直是打开了电子媒介传播的“潘多拉盒子”。因为这是电子媒体一种最强大、最有时效、最具革命性的传播。它对于当时、今天乃至今后,都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它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因为凡以前出现的新闻,事实上都为“过去时”——也即这些“新闻”都是事先经由记者采访、编辑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已是“旧闻”);而“现场直播”是“现在时”或说“进行时”——也即“新闻”正在发生、发展。如果对“现场直播”下一定义,那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与传播处于同时、同步”。

其二,“现场直播”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冲击力。一般说,新闻事件的“效应”将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递减。一件爆炸性新闻的“现场直播”,即使与仅隔一两天报刊上见到的“消息”相比,两者的冲击力也大相径庭。

其三,最为关键的是“现场直播”将使传统意义上的播音(纯粹读稿)功能丧失(当然,这里的功能丧失也仅仅是对“现场直播”而言),而对主持人的能力、素养、瞬间反应……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有了“现场直播”,才使“主持人”这一职能显得如此不可或缺了。(有关“现场直播”,将在以下《辛普森驾车出逃现场直播》等篇,有更广泛、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