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山西应县木塔的建筑特点

山西应县木塔的建筑特点

【摘要】: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建筑时间最早、最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一位名叫田和尚的人奉敕募建的。塔座为中心夯土的2层砖石结构建筑,高4米有余。这些事实说明,应县木塔抗震能力非同一般,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已达到相当高的成就。

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建筑时间最早、最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一位名叫田和尚的人奉敕募建的。当时是佛宫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寺的前部中心位置上,在大殿之前,反映了早期以塔为主的寺塔布局形式。据现存的一块元至正十三年(1353)的石刻土地碑记记载,此寺在金、元时代名为“宝宫禅寺”,规模很大。金代时此寺有土地40余顷。元至治三年(1323)英宗去五台山,途经应州时,曾登此塔,并书写了“峻极神功”的匾额。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曾登临此塔宴赏,题写了“天下奇观”的匾额,如今还悬挂在三四层塔檐下。明、清以后,寺院规模大为缩小,后来殿堂多毁,唯有木塔得以幸存。

应县木塔平面呈八角形,总高67.31米。塔座为中心夯土的2层砖石结构建筑,高4米有余。下层呈方形,上层为八角形,直径30.27米。上层台基和月台角石上雕有伏狮,风格古朴,乃辽代遗物。台基上建木构塔身,外观五层,内部是一至四层,每层又有暗层,因此实为9层。木塔的塔身上用斗拱承托着4层平座,塔的第一层南面辟门,西南面有木制楼梯。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豁然开朗,门户洞开,塔内外景色连成一片。每层塔外,均有宽广的平座与栏杆。人们可以走出塔身,循栏观赏。

塔内明层都有佛像:第一层是供佛礼佛的主要场所,室内正中塑有一座高达10余米的释迦牟尼像,墙壁上绘有如来佛的画像,门洞两壁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门额壁板上还绘有三幅女供养人像。第二层塑有1佛、2菩萨、3胁侍像;三层塑有四方佛像,面向四方;四层塑有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菩萨等;五层塑有毗卢遮那佛和八大菩萨像。所有这些塑像与壁画都是木塔中保存的历史珍品。

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如此高大、坚固的木塔呢?据说辽代一位王爷的女儿喜欢作画、吟诗。这位王爷为了让自己女儿的绘画、吟诗水平有所提高,准备送她到北岳恒山去游玩观赏,以便获取创作的灵感。但天不如人愿,桑干河突然河水猛涨,这位小姐无法到达恒山。于是王爷便给自己的宝贝女儿修建了这座木塔,让她登塔远望。这种说法大概属于小说家言,不足为据。考查应县木塔修建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中国最初修建的佛教寺庙,因受印度影响,都以塔为中心,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但辽、金时期又一度出现复古的佛寺建筑思潮,佛宫寺释迦塔的出现,正是这种早期佛教建筑思想的再现。第二,应县地处辽、宋交界地区,双方争战激烈,宋代著名的杨家将曾在这一带屡立战功。因此,仿效宋方在定州修建料敌塔监视对方的做法,辽方才在应县修建了这座高大的木塔。(www.chuimin.cn)

应县木塔自修建以来已历时近千年,它曾经经历过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元顺帝时曾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动;清代康熙年间地震,对它毫无影响;近年来的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等,虽然都波及这一地区,但木塔都未受到丝毫损害。这些事实说明,应县木塔抗震能力非同一般,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已达到相当高的成就。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达到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