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灵岩寺之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之海内第一名塑

【摘要】:灵岩寺不仅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更因拥有40尊宋代彩塑罗汉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灵岩寺名即取其顽石点头之意。一百多年之后,北魏孝明帝正光初年法定和尚重兴灵岩寺。至隋唐时,灵岩寺一度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和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寺院四绝”。灵岩寺墓塔林位于寺西,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高僧墓塔167座,是仅次于少林寺塔林的全国最大塔林。

灵岩寺坐落在山东省长清县的灵岩峪中,距济南市75千米,寺院四周群山环抱,松柏掩映,景色清幽壮丽。

灵岩寺不仅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更因拥有40尊宋代彩塑罗汉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灵岩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十年(354),为高僧竺僧朗创建。据《神僧传》记载:“朗公和尚说法秦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灵岩寺名即取其顽石点头之意。

一百多年之后,北魏孝明帝正光初年(520)法定和尚重兴灵岩寺。至隋唐时,灵岩寺一度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和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寺院四绝”。寺内拥有众多唐代文物,如鲁班洞、功德顶石窟造像、辟支塔、慧崇塔、千佛殿、御书阁及李北海所撰《灵岩寺碑》等。

宋代琼环(重净)、仁钦(净照)、妙空(净如)等先后住持灵岩寺,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等文献记载,宋代灵岩寺“殿堂廊庑厨僧房,间总五百四十”,并形成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为纵轴的寺庙建筑群。元明清时期灵岩寺已然香火旺盛,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云:“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

寺内外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其中以千佛殿、辟支塔及墓塔林最为著名。

千佛殿为灵岩寺主殿,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29),宋、明、清时予以重修,至今保存完好。千佛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具有唐宋风格特征;殿内塑像以两侧的40尊宋代彩塑罗汉最负盛名。(www.chuimin.cn)

这些塑像变化多姿,风格写实,形态逼真,筋骨毕显,有的连脉管都隐约可见;塑像面形较方,外眼角上吊,表情生动,衣饰纹路褶皱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据专家根据塑像风格考证,这批塑像为宋代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是灵岩寺的艺术精华。梁启超先生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刘海粟先生亦题曰“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可见名不虚传。

辟支塔在寺西北角,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塔为八角九层,通高54米,为密檐式砖塔,可拾级而上,尽览灵岩风光。南宋文学家曾巩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灵岩寺墓塔林位于寺西,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高僧墓塔167座,是仅次于少林寺塔林的全国最大塔林。这可以称作是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这里的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塔中浮雕生动多姿,内容千变万化,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此外,寺内外还有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有情趣,令游人流连赞叹。

灵岩寺辟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