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天童寺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县东的太白山东麓,是一座历史极为悠久的禅宗的十方丛林。
天童寺创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年(732),宋代时即被列为禅宗五大寺院之一,明代御封为“中华禅宗五山的第二山”,清代名列“禅宗四大丛林”。现今为全国重点寺院,声势之显赫可以想见。
天童寺藏经阁
更值得一提的是,天童寺还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是禅宗曹洞宗的大本营,宋代时日本僧人荣西与道元曾先后到此求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曹洞宗。因此日本的曹洞宗视天童寺为自己的祖庭。
据《天童寺志》记载,此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0多年的西晋时期,义兴祖师草创精舍,后逐渐发展为寺。相传有太白金星化成的童子来助义兴,因而山以太白名,而寺以天童名。此寺址原在东谷,唐至德二年(757)迁到现址而大加扩建。曾名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明代初年正式改为天童禅寺。从唐至清代,此寺几经荣枯,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重建的遗物,但规模及气魄不减当年。
天童寺的建筑布局风格是依山就势,层叠递进升高,并且十分讲究风水取势的高低错落。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放生池、七塔苑、内放生池、天王殿、佛殿及后殿(上为藏经楼,下为法堂)等,多为规模宏大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雕梁画栋,翼角飞檐,蔚为壮观。在中轴线以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及大鉴堂等,以东则为钟楼、御书楼与御碑亭等。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国内颇为罕见的宏大建筑群。(www.chuimin.cn)
在殿宇之内供奉的诸多佛像多体态高大雄伟,其中佛殿中的三世佛塑像通高为9.38米。
在天童寺的建筑中,位于佛殿(大雄宝殿)东南的钟楼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这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高达20余米,称得上是寺庙中的钟楼之冠。有心人可能已经留意此寺只有钟楼而无鼓楼。这并非是遗漏,而是天童寺讲究风水所致。据《天童寺志》记载,“钟楼在佛殿东廊外,高与天王殿对峙,欲建鼓楼,已庀村鸠工矣,以形家(风水堪舆学家)言以止。”由此可见,只置钟楼乃是趋吉避凶所致。
天童寺不仅殿宇宏大,而且珍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文物,诸如宋碑、竹禅画、千僧铜钵、八指头陀石刻画像等。
天童寺周围风光也十分旖旎迷人,素有天童十大胜景及十小丽景之称。北宋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曾赋诗称颂天童山美景为“山山桑拓绿浮空,春日鹂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天童寺万工池
有关佛教小百科. 建筑的文章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在所有佛塔中,阁楼式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阁楼式塔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楼阁式木塔这种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楼阁式石塔据史书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一些石窟里,就已出现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楼阁式琉璃塔一些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之瑰丽夺目。......
2023-12-06
如果说隋朝是佛教在北周灭佛后的恢复、提倡和开始兴盛时期,唐朝的佛教则进入了其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佛塔继承了南北朝佛塔的形制,建塔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宏伟和分布地区的广泛性,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四门塔隋、唐时期,砖的产量和用砖的结构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材质的转变,出现了以砖石仿木构的楼阁式塔,特征表现为每层之间距离明显相当于楼层高度、塔身与塔檐等大都仿木构以及各楼层可供登临远眺等。......
2023-12-06
中国广大山区和农村广泛存在的茅庵、精舍、小庙均属此种类型。廊院式布局是一种受印度佛教寺院形式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构图而形成的寺庙形制。园林式寺院昆明圆通寺南传佛教泰式寺院建筑园林式布局是一种将单体式、组群式或塔庙式格局与所在地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相结合的寺庙类型。喇嘛式布局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布局类型。傣族式建筑布局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布局类型。......
2023-12-06
金刚宝座塔为佛塔中的一个分支。中国仅存五座这种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以及昆明官渡金刚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和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前文已介绍,现将另三个加以叙述。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香山东麓,依倾斜山势而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雍正五年至雍正十年之间。......
2023-12-06
汉地佛寺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两侧。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而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大雄宝殿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日本称之为金堂。法堂是演说佛法和传戒集会的场所,平时常作佛事用,也有在其他殿堂进行这些活动的。玉佛寺大雄宝殿斋堂供应素食的食堂。幡悬挂于佛殿两侧或前方的长条形丝织或棉织物,以示敬意。......
2023-12-06
华严寺殿阁一角中国佛寺殿宇结构方式的核心即为木构架结构。汉传佛寺的建筑以抬梁式结构方式为主,通常以柱网作为基本手段。就面阔而言,佛光寺正殿均为5米上下,左右两进间略窄,这与唐代建筑各间间距使用同一尺度这一特点一致的。辽代建筑保留了不少唐代结构的特点,如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使用内外槽的柱网结构和明袱、草袱两套屋架,显然与佛光寺正殿外槽梁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2023-12-06
东汉至南北朝之间,佛教势力发展惊人,随着佛寺的兴建,佛塔的营造也变得极为普遍。这种在南北朝数量最多、成为主流的木构楼阁式塔以洛阳永宁寺塔为代表。此时期佛塔的形制基本创立,绝大多数是木塔。值得注意的是北魏中期出现了模仿木塔式样的石塔,对唐以后砖石塔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