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燕京法源寺建筑特点解析

燕京法源寺建筑特点解析

【摘要】:法源寺占地67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大悲坛、藏经阁等,其中以后4座殿堂更具特色。大雄宝殿后面的小巧建筑是悯忠台,又称念佛台、观音殿。法源寺最后一进院落是藏经阁,这是一座两层结构的建筑,楼下为“历代佛造像展室”,楼上为藏经阁。来到法源寺,不仅可以看到如此珍贵的文物、独特的建筑,而且还可以领略自然之美。而今法源寺的花木仍是十分茂盛、名贵,值得细细观赏。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也是中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寺院之一,又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中国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培养僧才的中心之一。

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为哀悼征高丽阵亡的将士,在此建寺,后由武则天赐名悯忠寺。至今寺内的一些青石柱础尚是唐代的遗物。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重修毁于地震寺庙,奠定了今日的寺院规模与格局。明时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始名法源寺。寺内大雄宝殿内悬挂的乾隆御书的“法海真源”匾,就点出了寺名的寓意。

法源寺占地67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大悲坛、藏经阁等,其中以后4座殿堂更具特色。

大雄宝殿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的,气势宏伟。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此殿的佛像陈设,可以说是异于常规。殿内正中为合称“华严三圣”的毗卢遮那佛与文殊、普贤菩萨,皆为明代遗物。同“华严三圣”平行的两侧还分别有三尊菩萨,左侧的是药上菩萨、无尽意菩萨和药王菩萨,右侧的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弥勒菩萨,与文殊、普贤菩萨正好合为“八大菩萨”,但与常规相异的是这6尊菩萨手印各异,而且都端坐在麒麟大象驮着的莲花宝座之上。佛经中关于八大菩萨的说法不下六七种,这里所供也是一说,只是这种形态颇为特异,值得一观。大殿内的东西两侧为清代木胎贴金的十八罗汉坐像。

大雄宝殿后面的小巧建筑是悯忠台,又称念佛台、观音殿。这个建筑的结构比较独特,式样与故宫御花园的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自唐、辽以来的历代碑刻与经幢,为研究法源寺与北京历史的极为宝贵的史料。

悯忠台的后面为毗卢殿(又称大遍觉堂或净业堂),此殿曾供奉过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玄奘法师的头骨舍利是宋代端拱元年(988),金陵长干大师于终南山的紫阁寺发现的,一直收藏于长干寺。清代咸丰年间寺及舍利塔皆毁,此后舍利也杳无音讯。(www.chuimin.cn)

毗卢殿后面为大悲殿,此殿供奉的皆是观音。殿内正中有3尊明代的木胎干漆制的大士像,中间为圣观音,左为十八臂的准提观音,右为自在观音。在殿的左右两侧还各有2尊,左侧的是送子观音与众宝观音,右侧为绿度母与千手千眼观音。整个殿堂的陈设,从数量上看,与常说的七观音是吻合的,但从人物上,无论是密宗六观音,还是天台宗的六观音,都与之不符,显然这里的塑像并非一组,而是后世组合在一起的。其中有六观音中的,也有三十三观音中的形象,甚至还有藏传佛教中最受尊崇的绿度母,可见其构成之复杂,但也为了解各类造型的观音提供了好的去处。

法源寺最后一进院落是藏经阁,这是一座两层结构的建筑,楼下为“历代佛造像展室”,楼上为藏经阁。楼下的展室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宫殿,陈列的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陶制佛座,东吴魂瓶,以及隋唐五代石刻,铁铸佛像,宋代木雕罗汉,元代铜铸自在观音,明代木雕伏虎罗汉等珍贵文物。尤其是在迎门处供奉的那尊长达7.4米的巨大木雕卧佛,它是北京市内最大的一尊明代木雕佛像,极其珍贵。

来到法源寺,不仅可以看到如此珍贵的文物、独特的建筑,而且还可以领略自然之美。这里是花木争春的世界,古来就以花木见胜,寺内的丁香素有“香雪海”之称。而今法源寺的花木仍是十分茂盛、名贵,值得细细观赏。

法源寺悯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