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殿阁一角中国佛寺殿宇结构方式的核心即为木构架结构。汉传佛寺的建筑以抬梁式结构方式为主,通常以柱网作为基本手段。就面阔而言,佛光寺正殿均为5米上下,左右两进间略窄,这与唐代建筑各间间距使用同一尺度这一特点一致的。辽代建筑保留了不少唐代结构的特点,如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使用内外槽的柱网结构和明袱、草袱两套屋架,显然与佛光寺正殿外槽梁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2023-12-06
明代古刹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庄重典雅、精美古朴,拥有独特的黑琉璃瓦顶,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瑰宝。
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的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唯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早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文物价值之高。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原为太监王振的家庙。王振为明英宗的幸臣,也是“土木堡之变”的祸魁。明代时这座王振的家庙被赐名为“报恩智化寺”,一度曾祠祀王振。清乾隆年间始毁王振祠,纯为佛寺。目前在寺内所看到的那两座无字碑,实际上就是这一场历史变化的见证。当年,这两座碑原有碑文,即《敕赐智化寺之记》和《敕建智化禅寺振恩碑》,是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复位之后,为纪念王振所立,纯粹是王振的歌功颂德碑。清乾隆七年毁王振家祠时,将碑文磨去,才形成了现在的无字碑。
智化寺的规模原本十分庞大,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又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而且建筑的布局也十分规整,为典型的“伽蓝七堂”建置。但世事沧桑,时至今日,只有中路的主体建筑尚存,其他的附属建筑已经荡然无存。
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现辟为寺内文物陈列室)、智化殿、如来殿(万佛阁)、大悲堂等主体建筑,皆为典型明代风格的歇山式建筑。在智化门的前面是东西对称的钟鼓楼,玲珑别致;智化殿的前面东西对称的是大智殿与藏殿。
这座寺庙有五点颇为世人所注目。一是精美完整的明代建筑艺术群。此寺建筑的屋顶全为黑色的琉璃筒瓦脊兽铺砌,显得庄重与华丽。尤其是殿宇的木作,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缮,但梁架与斗拱并未更换,仍保持着原状,十分难能可贵。(www.chuimin.cn)
二是珍贵稀有的转轮藏。转轮藏为南朝萧梁时期的傅翕发明的一种诵经礼佛的辅助设施,推动转动一圈就相当于将转轮藏上所带的经卷诵读了一遍。这样,连文盲皆可诵经礼佛了。
三是明代风格的壁画。在寺内智化殿明间后檐的抱厦内有十分精美的地藏菩萨壁画,虽然抱厦为后世所补建,但壁画的风格颇似法海寺,引人注目。
四是现存最为古老的“京音乐”。该音乐究其根本,是源于宫廷的教坊音乐,是王振倚恃皇宠,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将宫廷音乐移入了自己的家庙。而寺内“以艺谋生”的艺僧为维持生计之需要,严格遵循师徒传授、秘不外传的行规,既不外传,也不借鉴外界的东西,因而始终是原汁原味未加变动地传承了28代。寺内现存有清康熙年间的曲谱手抄本和明正统年间制造的乐器,可用来演奏30多个曲牌,堪称“活文物”。这种纯粹是“封闭保守”所衍化出来如此有价值的“活文物”,的确是当年制定家规的艺僧所始料不及的。据考察,智化寺的“京音乐”是唐宋以来的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一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如此完整、准确、真实的古代音乐资料,为国内外所罕见。
五是现存唯一的一套、也是自宋代以来开刻佛经的最后一部官刻汉字佛教经版——清乾隆时的《龙藏经》,该经的29036块经版全部收藏于此。此套经版原存于柏林寺,1982年移至此寺。
智化寺
有关佛教小百科. 建筑的文章
华严寺殿阁一角中国佛寺殿宇结构方式的核心即为木构架结构。汉传佛寺的建筑以抬梁式结构方式为主,通常以柱网作为基本手段。就面阔而言,佛光寺正殿均为5米上下,左右两进间略窄,这与唐代建筑各间间距使用同一尺度这一特点一致的。辽代建筑保留了不少唐代结构的特点,如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使用内外槽的柱网结构和明袱、草袱两套屋架,显然与佛光寺正殿外槽梁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2023-12-06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曾名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明代初年正式改为天童禅寺。天童寺的建筑布局风格是依山就势,层叠递进升高,并且十分讲究风水取势的高低错落。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国内颇为罕见的宏大建筑群。在天童寺的建筑中,位于佛殿东南的钟楼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天童寺周围风光也十分旖旎迷人,素有天童十大胜景及十小丽景之称。......
2023-12-06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在西藏、内蒙古一带颇为流行。这种布局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受西藏宗山建筑的启发;一方面由于藏传佛教寺院的内容较多,建筑类型随之也较复杂。......
2023-12-06
在所有佛塔中,阁楼式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阁楼式塔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楼阁式木塔这种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楼阁式石塔据史书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一些石窟里,就已出现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楼阁式琉璃塔一些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之瑰丽夺目。......
2023-12-06
中国广大山区和农村广泛存在的茅庵、精舍、小庙均属此种类型。廊院式布局是一种受印度佛教寺院形式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构图而形成的寺庙形制。园林式寺院昆明圆通寺南传佛教泰式寺院建筑园林式布局是一种将单体式、组群式或塔庙式格局与所在地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相结合的寺庙类型。喇嘛式布局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布局类型。傣族式建筑布局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布局类型。......
2023-12-06
如果说隋朝是佛教在北周灭佛后的恢复、提倡和开始兴盛时期,唐朝的佛教则进入了其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佛塔继承了南北朝佛塔的形制,建塔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宏伟和分布地区的广泛性,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四门塔隋、唐时期,砖的产量和用砖的结构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材质的转变,出现了以砖石仿木构的楼阁式塔,特征表现为每层之间距离明显相当于楼层高度、塔身与塔檐等大都仿木构以及各楼层可供登临远眺等。......
2023-12-06
喇嘛塔是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窣堵波」很相近。全国著名的喇嘛塔中除了前文介绍的西藏江孜自居寺菩提塔外,有北京妙应寺白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青海湟中太平塔和如意宝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喇嘛塔、北京北海白塔、江苏镇江昭关石塔等。白塔为中国现存最古、最优美的喇嘛塔。相轮以上是青铜宝盖和流苏,宝盖直径达9.7米,顶上原有一个宝瓶,现换成一个小喇嘛塔,高近5米。该塔为喇嘛塔中的杰作。......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