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智化寺明代木构建筑特点,佛教建筑.

智化寺明代木构建筑特点,佛教建筑.

【摘要】: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的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唯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早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文物价值之高。这座寺庙有五点颇为世人所注目。一是精美完整的明代建筑艺术群。据考察,智化寺的“京音乐”是唐宋以来的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一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明代古刹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庄重典雅、精美古朴,拥有独特的黑琉璃瓦顶,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瑰宝。

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的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唯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早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文物价值之高。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原为太监王振的家庙。王振为明英宗的幸臣,也是“土木堡之变”的祸魁。明代时这座王振的家庙被赐名为“报恩智化寺”,一度曾祠祀王振。清乾隆年间始毁王振祠,纯为佛寺。目前在寺内所看到的那两座无字碑,实际上就是这一场历史变化的见证。当年,这两座碑原有碑文,即《敕赐智化寺之记》和《敕建智化禅寺振恩碑》,是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复位之后,为纪念王振所立,纯粹是王振的歌功颂德碑。清乾隆七年毁王振家祠时,将碑文磨去,才形成了现在的无字碑。

智化寺的规模原本十分庞大,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又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而且建筑的布局也十分规整,为典型的“伽蓝七堂”建置。但世事沧桑,时至今日,只有中路的主体建筑尚存,其他的附属建筑已经荡然无存。

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现辟为寺内文物陈列室)、智化殿、如来殿(万佛阁)、大悲堂等主体建筑,皆为典型明代风格的歇山式建筑。在智化门的前面是东西对称的钟鼓楼,玲珑别致;智化殿的前面东西对称的是大智殿与藏殿。

这座寺庙有五点颇为世人所注目。一是精美完整的明代建筑艺术群。此寺建筑的屋顶全为黑色的琉璃筒瓦脊兽铺砌,显得庄重与华丽。尤其是殿宇的木作,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缮,但梁架与斗拱并未更换,仍保持着原状,十分难能可贵。(www.chuimin.cn)

二是珍贵稀有的转轮藏。转轮藏为南朝萧梁时期的傅翕发明的一种诵经礼佛的辅助设施,推动转动一圈就相当于将转轮藏上所带的经卷诵读了一遍。这样,连文盲皆可诵经礼佛了。

三是明代风格的壁画。在寺内智化殿明间后檐的抱厦内有十分精美的地藏菩萨壁画,虽然抱厦为后世所补建,但壁画的风格颇似法海寺,引人注目。

四是现存最为古老的“京音乐”。该音乐究其根本,是源于宫廷的教坊音乐,是王振倚恃皇宠,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将宫廷音乐移入了自己的家庙。而寺内“以艺谋生”的艺僧为维持生计之需要,严格遵循师徒传授、秘不外传的行规,既不外传,也不借鉴外界的东西,因而始终是原汁原味未加变动地传承了28代。寺内现存有清康熙年间的曲谱手抄本和明正统年间制造的乐器,可用来演奏30多个曲牌,堪称“活文物”。这种纯粹是“封闭保守”所衍化出来如此有价值的“活文物”,的确是当年制定家规的艺僧所始料不及的。据考察,智化寺的“京音乐”是唐宋以来的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一部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如此完整、准确、真实的古代音乐资料,为国内外所罕见。

五是现存唯一的一套、也是自宋代以来开刻佛经的最后一部官刻汉字佛教经版——清乾隆时的《龙藏经》,该经的29036块经版全部收藏于此。此套经版原存于柏林寺,1982年移至此寺。

智化寺